引起温室生产花卉中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是什么?
巨英庆
0 前 言
温室生产花卉,它能够为花卉提供最适宜的健康生长环境,但也极易发生各种病虫害问题。对此,应充分了解温室生产花卉中发生病虫害的主要特点,积极采取防治病虫害的各项措施至关重要。
1 温室生产花卉中发生病虫害的主要特点
1.1 频繁发生小型的病虫害
温室环境中,在风速、温湿度的变化上均相对较小一些,60%以下的相对湿度环境下,虽然有助于花卉的生长发育,但往往更容易发生病虫害。那么,在温室环境的影响之下,部分有着较快繁殖速度、较短生长周期小型的病虫害,便会频繁发生于温室当中,以叶螨、蚜虫、白粉虱最为常见,它们常常会潜入或者附着在寄主植物组织的内部,在初期往往很难被发现这种病害。
1.2 发生喜湿病害比较严重
温室生产花卉的病害,其通常会表现为喜潮湿与喜昼夜之间较大温差等,此类型病害以仙客来的灰霉病、月季的霜霉病、菊花的白色锈病等为主。菊花的白色锈病,其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12℃~20℃,该类型病害极易爆发于秋冬两个季节当中。
1.3 地下虫害较为严重
温室生产花卉期间,基质属于花卉根系生存的重要环境,也是较多害虫、病原菌越冬的场所。温室生产花卉期间,病原持续增加,花卉连作会促使基质内部微生物与水分处于失衡状态,极易诱发较为严重的病害情况。温室内基质通常会因受温室自身的隔热作用与光的照射作用等,导致基质温湿度持续升高,那么,处于该种环境之下,便会快速的繁殖更多病原菌。大部分病原菌株与害虫在温室基质当中越冬十分安全,导致温室内所爆发病虫害十分严重。
1.4 生理病害较多
温室生产花卉有着较多种类,他们在习性、原产地方面差异性十分突出。温室内栽培期间,常常会因保护的不够妥当、通风不利、化肥使用不够恰当、侵染有害性气体等等,导致花卉自身抵抗病虫害方面的能力逐渐下降,以至于增加了发生生理病害的概率。
1.5 不断出现新的病虫害
温室生产花卉植物,一般是以球根花卉、宿根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为主,而大部分植物均因自身存在着性质方面的差异性,所发生病虫害种类通常极具复杂性。加之,受苗木调运及引种各方面因素所影响,通常会频繁出现各种新的病害虫,新的病害虫逐渐进入温室内部,并与温室内部原有病虫一同组成复杂群体,促使单一治理措施往往很难达到最佳效果,增加了治理的难度系数。
2 温室花卉防治病虫害实施对策研究
2.1 重视花卉植物检疫方面的工作
伴随市场上针对于花卉植物需求量持续增长,通常需要调运花卉种苗。调运途中,如果遇到了危险性的病虫害,却未能够得到及时地防治与根除处理,则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北美斑的潜蝇,它仅依靠着幼虫与卵寄主植物方实现传播。对此,应当在盆栽与转移期间,重视花卉植物检疫方面的工作,尤其应当重视基质与交通工具使用期间的检疫工作,以确保能够对病虫害的传播起到良好防治作用。
2.2 注重对较强抗病虫害能力花卉品种的选择
播种花卉前期,应首先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花卉品种,而且从其上面所选择的各种繁殖材料如种球、插条、籽种等均需接受严格的检疫,并及时采用药物的拌种方式做好消毒处理,确保种苗不会存在着病虫害携带情况。从而为温室生产花卉品质提供保障,减少后期防治病虫害方面的资金、人力及物力方面的投入等,确保温室内部花卉栽培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2.3 强化花卉温室的栽培管理
温室内部花卉管理实施效果高低与否,其与发生、蔓延病虫害有着密切联系。对此,花卉栽培期间,需要创造不利于各种病虫害的繁殖及利于花卉健康生长的一个内部环境,以实现花卉高产、减少病虫害的危害。那么,具体管理期间,应当施加氮磷钾比例合适的复合肥,氮磷肥的配比需予以严格控制。种植花卉后期,应当将磷钾肥使用量增加,促使花卉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得以提升。种植前,基质需深翻、合理轮作;严格控制室内的清洁处理,在花卉的生长期应当将生病株苗及时拔除,将发病叶摘除,将温室内部杂草、枯枝烂叶及时清除,以尽可能地避免病虫害的侵染。
2.4 加强对植物栽培环境温湿度的合理调控
依据花卉的生长期与季节因素差异性,还需结合当前病虫害实际发生状况,将温室内部通风排湿各项工作做好。由于过高的温度,会增加病虫害的实际发生率。对此,应当采取有效的通风手段,将温室内部温湿度降低至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及花卉健康生长的环境状态。那么,在温室花卉的生产管理期间,务必要协调好温湿度、光照这三个因子相互间的关系。处于低温度条件下,会伴随着高湿度情况出现,应当尽量增强光照,提高温度,将湿度降低;而处于高温度条件下,则会有低湿度情况出现,应当尽量借助加湿装置促使温度逐渐降低,提高实际湿度,调控好光照。若难以将温度调整至所要求的范围,则其光照需要低于实际要求的范围;相比高温低湿的环境之下,植株更能够承受住高温度、相对较高的一种湿度环境。从总体上来说,三者之间应当处于相互协调的关系状态,予以综合考虑,处于不同阶段应当分清主次,切勿简单片面地追求某个单一的因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应当尽量维持稳定的环境状态。
2.5 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病虫害期间,应当以预防为主,并以化学类药剂防治作为辅助。在预防层面上,应当先将室内消毒各项工作做好;随手清理好枯枝败叶,重视健壮植株的培养,以防止出现机械损伤情况;避免发生低温高湿、高温低湿这两种生产环境;而当预防性的措施难以达到有效控制效果情况下,便需采取化学防治手段或者措施。那么,在选用化学试剂前期,务必要先将药效安全性的试验做好,严格依据标签上面所注明药剂量及使用方法来正确喷施处理;部分病虫害,会因长期使用某种药剂,会有抗性产生,对此,应经常更换不同有效成分的化学药剂予以处理,在一年之内,同批次花卉不能连续使用有效成分相同的药剂三次,确保所有种植材料均未被该种类型病菌所感染;那么,员工在进入到温室工作前期,务必要用肥皂清洗手部,也可用专用消毒的啫喱、酒精等做好手部消毒处理,鞋底部需要用 200倍的高锰酸钾液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所有员工均需配备好温室专用工作服。植株实际操作期间,比如根系检查、杂草清除、样品采集等,应当分苗床实施,双手做好消毒处理或更换新的手套;此外,还需加强温室管理,要经常通风,尽可能防止浇水及冷凝水滴溅到叶片上面,病叶应及时清理,并处理好病株。
2.6 温室常见病虫害及药物防治方法
2.6.1 细菌性病虫害
细菌对植物并无主动侵染能量,它的侵染与传播与水有着关联性,主要通过伤口侵入到弱植株中,处于高湿、高温环境下极易发病,以斑点型、叶枯型、青枯型为主。防治药剂包括农用中生菌素、新制霉素、链霉素等,还有无机铜、有机铜等药剂,防治效果较为显著。
2.6.2 真菌类病害
常见的包括:霜霉病、白粉病类、煤污病、锈病类、炭疸类、叶斑病类,但以叶斑病最为常见。防治药剂包括:甲基托布津、克菌丹、代森锰锌、代森锌、多菌灵等。
2.6.3 地下虫害
地下虫害,主要包括: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非蛆、根结线虫。防治药剂包括: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灭菌聚酯、敌百虫粉剂等。
3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温室花卉的栽培期间,将防治病虫害各项工作做好,对于花卉高产及品质均有着一定保障作用。对此,需要对温室内部发生病虫害的基本特征予以充分了解,并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及措施,以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染,确保温室花卉均能够健康的生长。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