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花是种世界观 ,博物学考察记”线上展的前三期中,北大“博物君”刘华杰教授带我们领略了云南勐海的多彩风貌,踏上吉林丰饶的土地,还回到北大燕园,让大家通过“云看花”认识了一些日常熟悉却又不熟知的植物。本期为系列展的最后一期,希望此次“足不出户”的自然之旅,能够让我们通过观察日常的生活世界,感受自然之美,在与大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理解自然规律。对自然怀抱惊奇,对生命保持敬畏,博物自在!
格物致知与博物人生
学术主持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有一年早春时节,在东北鸭绿江边的一个山沟,我见到地表刚刚发出新芽的一种植物,猜测可能是“新东西”,又找到前一季留下的总苞,便断定它是风毛菊属的。后来专家确认为岩风毛菊,《中国植物志》和FOC均没有收录。那一天还同时找到一种开乳白色小花的鸢尾属植物,当即觉得不一般,后来确认《中国植物志》未曾收录,FOC则有文字描述。从北京大学校园走过,不经意间也能觉察到植物的微妙变化,2019年夏季的一天突然发现了不速之客:一株黄顶菊。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入侵种,原产于南美洲。见于北京五棵松沙窝街,2019年在北京大学校园发现一株。图片上这株最早在北大办公楼北通往赛克勒博物馆的路口发现,在结果前及时请生命科学院采集做了标本。
(一)
给人们的感觉是,这些年由近到远,由远再到近,一直在看花。在北大校园看,在北京房山、延庆、怀柔、密云看,在河北张家口、邢台看,在吉林、内蒙古、黑龙江、湖南、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看,在日本、越南、斯里兰卡、英国、美国看。既挑地方又不挑地方,同一处同一种植物可能反复看,一年内看数次。
在深圳七娘山,2017年12月15日。吴健梅摄影。
在肯尼亚,2019年10月7日。吴海峰摄影。
(二)
几年前在演讲中回应一个提问时,突然冒出一句:“看花就是做哲学。”听众愣了一下,遂大笑起来。看花与做哲学之间差得太远了吧,世界上没有哪所大学、研究所这样说哲学吧?
我笑着解释:“有时,执着会遮蔽视野,分别心会限制想象力。现象与本质并非分属两界。花、繁花、花花世界之外还另有精神、理性和本质吗?阳明格竹、晦庵一日格一物都白费功夫吗?再比如,哲学家把连贯融合的人类推理分解为归纳和演绎两个类型或子过程,不注意期间的相互依赖,非要为强行划分出的每一子过程寻求独立辩护,这是在做哲学甚至一度成为主流哲学,却是糟糕的哲学。”
与老校长许智宏院士在青海年保玉则,2013年7月13日。秦大公摄影。
拜访王文采院士并赠送檀香属植物标本,2014年8月2日。杨虚杰摄影。
(三)
可是,在看花与做哲学之间用“就是”连接,是不是太强了,如何证明这一点?“这只是一种修辞。A=A可以证明,A=B则不可严格证明,但前者是定义,不言说经验内容,后者明显可错却富有启发性。当人们说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生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你明白言者的用意、知道在强调什么。还会对它们进行量纲分析吗?时间、速度的量纲显然不一样,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显然也不是一类东西。通过量纲分析证明‘时间就是速度’这句格言错了,是一本正经地做蠢事。”“如果我重复‘哲学就是论证’,也许大家更能接受。但这样讲好比说‘人是一种动物’,与其如此,还不如说‘The world is beautiful, but has a disease called man’”。
如果可以这样说,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看电影、淘大粪也是做哲学?“没错,禅宗早有类似的修辞:佛是干屎橛。不过,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有明确的时代语境,他创造性地道出了一句格言、名言,抓住了中国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了现实问题。后来的大学教授也想做一点创新工作,接着发挥:社会科学也是科学因而也是第一生产力,人文学术也重要因而也是第一生产力,最后哲学也是第一生产力,情况就不一样了。说好听点叫句型练习、模仿,说不好听点叫不加思索地抬杠。”
观察植物是一种个人化的生活方式。这样一种经验性十足的肤浅活动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与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有什么具体关联呢?
首先,许多人都有业余爱好,有的能与自己的专业结合,大多数无法结合。我也是在后来才找到结合点,中介是重新发现了古老的博物之学。站在博物学文化、博物编史纲领的平台上,看花,一种普通的行为,便具有了另一层意义。
第二,我相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不但相信而且反复实践。做为哲学工作者,格物格多深为止,总不能像科学家一样一直深入下去吧?博物,总不能万事万物都关注吧,哪来那么多精力?正因为人生有涯、精力有限,才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喜欢就别做或者少做。我并没有排斥别人做什么怎么做。但世上许多人一直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且自己知道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且还在呼吁、教唆别人跟着做,当今各级教育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植物是我个人看世界的一个窗口、一条门缝。“看”不只是肉眼的看更包括心灵的看(即思)。观察丰富多彩的植物,能更加体会演化的复杂与生命的精致,对共生有更全面的理解。这也让我直面本土种与外来种的矛盾、体会全球化和人类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学会欣赏地方性知识、民间智慧。
第三,我认为近现代才兴起的“科学世界”诉求,应当服从于一直延续至今的“生活世界”要求,人类可以并且应当用博物驾驭高科技。此判断基于有着博物学背景的达尔文演化论思想。人类若想获得长久生存,就得学会适应,权衡的尺度亦不能太小。当下科技与资本驱动的“智力军备竞赛”,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盖娅系统的平衡,导致人和环境的全方位不适应。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理应对此做出反应。
最后,看花,让我从内心中真正欣赏、认同老子、庄子、怀特、歌德、梭罗、缪尔、利奥波德等博物学家的思想。由此而来的博物生存或博物人生(living as a naturalist)或许不仅适合本人,也可以推荐给大众。当然,总有一些人不想做凡人,偏要折腾,忽悠大家及自然环境跟他一起折腾。那么,就需要一种社会机制,来平衡双方的利益关切。博物顺生,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理想。
豆科埃塞俄比亚刺桐(Erythrina abyssinica)。于肯尼亚。
芸香科海角丽云木(Calodendrum capense),也称海角栗。于肯尼亚。
菊科岩风毛菊(Saussurea komaroviana)。《中国植物志》和FOC均没有收录此本土物种。于吉林临江。
鸢尾科朝鲜鸢尾(Iris odaesanensis)。《中国植物志》未收录,FOC有文字描述。于吉林临江。可培育成园林花卉。
(四)
田松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说:“华杰在很多领域提出过原创性的思想,如前面说过的,在科学文化领域的‘科学主义缺省配置说’,在科学传播领域的立场分析,科学社会学的‘学妖’概念,科学与社会界面的分形结构说,还有我没有来得及说的‘科学负面效应的不对称说’。而在博物学领域,华杰则开辟了一个方向,建构了一个范式。这些思想首先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的直接观察、描述和反思。当然,也来自文本,来自与其他学者及非学者的论战。原创基于自己的问题。有自己的生命体验,有自己独立的对世界的观察,有自己的困惑,才有自己的问题,才有原创的学术。我想,对于华杰而言,生命体验、现实世界与文本世界三者已经达成了某种统一。博物学意味着什么?它直接关联着华杰的生命体验,直接关联着现实世界;而且,它还直接关系到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思考。所以华杰说,看花就是做哲学!”好友的夸奖不能当真,当作一种努力方向是可以的。
最后再提一下,本土植物是好的、美的、重要的。外来植物并非总是那么招人喜欢,比如下面一些入侵种,对于北京对于整个中国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对它们,见了应诛之,最简便有效的办法不是喷撒除草剂,而是用手拔除。下述6种入侵植物,我都跟踪调查过,并且及时加以报导。与此对照,对于北京的濒危物种,也可给予关注。2018年曾在《生物多样性》杂志撰文“救救北京的睡菜”,向北京市有关部门反映延庆田宋营睡菜遭到破坏、险些灭绝的事件,引起政府的重视,立即派专家前往调查。
博物学不是高科技,连一般科学都算不上。2003年8月,SARS过后,我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一篇小文章写到:“我们生活在高技术的时代, 但必须求得高技术与人的理性行为的平衡。高技术可曾预测到了今年春天北京竟然没有一场沙尘暴, 却来了一场SARS ? 没有。人算不如天算。我们搞科学、用科学,就是要预测未来, 知道潜在的危机, 但是恩格斯讲的第二步第三步是很难预测的。我喜欢一首老歌《世事不可强求》, 它表达了未来不完全‘可预测’ 、‘不完全可控制’的常识智慧。‘The future' s not ours to see’道出了一个平凡的真理。以现代文明武装起来的人不相信这个基本的事实, 这是未来的危险所在。” 靠博物也难以预测,但博物能培养人的好感觉。我们已经感觉到现代性有些不对头,要多加小心。
(五)
茄科黄花刺茄( Solanum rostratum),入侵种,原产于北美。见于河北张家口,近些年迅速传播,G6高速路休息区及附近荒地均有分布。
菊科印加孔雀草(Tagetes minuta),入侵种,原产南美洲南部。见于北京昌平。
葫芦科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入侵种,原产于美国。见于北京延庆。
菊科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入侵种,原产于北美。见于北京门头沟。
菊科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入侵种,原产于北美。见于北京门头沟。
(本文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公众号授权发布,编 / 刘珊珊,审 / 任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刘华杰 | 沃尔特·克兰绘制的英国野花
七夕节将至,鲜花价格稳定,花期持久有秘诀,听听业内人士怎么说
新手浇花容易犯“4件错”!难怪植物不旺盆,听听老花匠怎么说
【荐读】
刘华杰:虫子的“植物分类学”
克兰绘制的英国野花 | 刘华杰
“春意江南――常熟博物馆藏花鸟册页展”
燕园草木补 识花认草手册
中午浇花,对还是不对?听听养花高手怎么说,现在知道不晚
让鲜花走进千家万户——花卉科研成果展与插花艺术展侧记
网址: 看花与哲学有什么关系?听听博物君刘华杰怎么说 | 荐展No.80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9453.html
上一篇: 并非单纯的描摹景色,《百花花贵图 |
下一篇: 由《百花花贵图》,品味东方新贵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