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茶花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防治方法

茶花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防治方法

茶花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 炭疽病

1.1 病因及症状

该 病 由 赤 叶 枯 刺 盘 孢 菌 Colletotrichumgloeosporoides 侵染茶花叶片引起发病,是茶花的主要病害,发病率达 30% 以上。病症多出现在叶缘、叶尖和叶脉两侧。初期出现暗绿色斑纹,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大斑,颜色由褐色变为黑色。发病重时,可扩散到整个叶片,引起大量落叶。该病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发病适温为 25~28℃。当温度适宜,湿度增加时,特别是连续降雨时,可促进病害的蔓延和发展。一般 4 月份开始发病,6—7月份达到发病高峰,9 月份以后停止发病。

1.2 防治方法

彻底清除病叶,冬季剪除病枯枝。发病期前,喷洒 1% 波尔多液,每半个月喷一次。也可用 40% 腈菌唑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10% 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 000~2 500 倍液喷雾,7 d 喷一次,连喷 3~4 次。加强栽培管理,科学除草施肥。在春季可增施磷、钾肥,在叶片展开前,喷施 0.15% 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2 藻班病

2.1 病因及症状

该病由寄生性锈藻 引起。在叶片的两面均可出现病斑,但以叶面为主。初期病斑为针头状,呈灰绿色小圆点,后逐渐变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隆起明显,表面有细条纹式的毛毡状物。后期病斑颜色由灰绿色变为暗褐色。由于病原体的覆盖,影响叶片光合作用的进行,使茶花植株生长衰弱。寄生性锈藻以丝状营养体在寄生组织中越冬,在潮湿条件下产生游动孢子,孢子侵入新植株引起发病。该病原菌是一种很弱的寄生菌。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因通风透光差而生长不良的茶花林,发病严重。

2.2 防治方法

2.2.1 农业防治 加强培育管理,合理施肥,及时修剪,避免茶花林地过于荫蔽,做到通风透光,以提高茶花的抗性。

2.2.2 化学防治 每 667 m2可用 20% 噻菌酮悬浮剂100 m L、72% 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50 g、45% 咪酰胺微乳剂 100 m L 对水 45 kg 喷雾,10 d 左右喷药一次,连喷 3~4 次。

3 枯枝病

3.1 病因及症状

由病原真菌 侵染茶花嫩枝或老枝引起发病。受害枝条坏死,叶片由绿变为淡黄,从顶部向下逐渐干枯脱落,最后整个枝梢干枯死亡。随着春季气温的回升,在病枯树上越冬的病原菌孢子堆逐渐成熟,随风飘散到附近的茶花枝条上,从新芽、嫩枝伤口、叶痕、嫁接或修剪伤口等处,侵染茶树为害。

3.2 防治方法

3.2.1 农业防治 冬季剪除病枯枝,集中烧毁 。摘除无用的不定芽和细弱枝,减少病原菌的繁殖场所。将带病植株隔离养护。增施磷、钾肥,控施氮肥。

3.2.2 化学 防治 在茶花植株萌 芽 抽 梢之 前 ,用25% 丙环唑乳油 2 500 倍液、25% 嘧菌酯悬浮剂等杀菌剂喷施,注意枝条伤口部位要喷药。

4 根腐病

4.1 病因及症状

该病由多种病原菌真菌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有,主要侵染茶花的根系。受害植株,根部腐烂变黑,叶片变黄,梢尖死亡,花芽掉落,植株逐渐凋萎死亡。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株上越冬,翌年春天,当温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在土壤中蔓延,侵害植株根部。气温越高,发病越重。

4.2 防治方法

及时挖除病株及其附近的带菌土,并用 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或 25% 丙环唑乳油 2 500倍液对病株周围的土壤消毒,防止病菌扩散蔓延。保持土壤排水良好,严防栽培地积水。栽培抗病能力强的茶花品种。

5 赤叶斑病(赤叶枯病)

5.1 病因及症状

该病由半知菌类叶点菌属 真菌引起。病斑多发生在较嫩的叶片上,初期为淡褐色圆形水浸状小点。以后病斑蔓延,颜色由淡褐色变为棕褐色,有时多个病斑连成较大的斑块或蔓延于整个叶片,引起叶片大量枯焦和脱落。该病菌在寄主的病残体上存活,孢子借助风雨、流水等传播。病害一般从 5 月份开始发生,7—9 月份为发病高峰,受害叶片大量脱落。

5.2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选用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23.4% 双炔酰菌胺悬浮剂 1 500 倍液、69% 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喷雾防治。在干旱时,可增加叶片喷水量,以抑制病害的发生。

6 花腐病

6.1 病因及症状

该 病 是 由 茶 花 花 腐 真 菌侵染花瓣所引发的一种病害。受害花朵,先出现棕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直至整个花朵变成褐色而枯萎。病菌可在花柄处形成菌核,其孢子可随风传播。一般秋季发病率较低。在 12 月份至翌年 3 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花朵受害率增高。

6.2 防治方法

发现有感染的茶花花朵时,应及时摘除,并集中烧毁。特别是在花期,更要及时清扫掉落在地面上的病花。

选栽秋季开花的茶花品种,或者用赤霉素处理中晚花品种,使茶花在秋季开花,以避开病菌的发生高峰期。

在开花前,可用 27% 铜高尚悬浮剂 600 倍液、60% 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12% 松脂酸铜(绿乳铜)乳油 500 倍液喷洒花蕾 2~3 次。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提高茶花的抗病力。加强检疫,不要购买和栽培有花腐病的茶花植株。

7 煤污病

7.1 病因及症状

该病是由蚜虫和介壳虫为害而诱发的。受害茶花叶片的表面上覆盖一层病菌的菌丝,形成黑色的烟煤层,阻碍茶花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及气体交换,使茶花生长发育受阻。蚜虫等害虫为害叶片时,其分泌物可导致煤污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茶花的正常生长,造成树势衰弱。

7.2 防治方法

在冬季或初春,剪除有虫枝、叶,并集中销毁。

在蚜虫若虫孵化盛期,可选用 10% 溴氰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4 000 倍液、50% 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 000 倍液、5% 啶虫脒微乳剂 2 000 倍液均匀喷雾,7 d 喷一次。


相关知识

茶花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防治方法
茶花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花卉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黄花菜的主要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技术
茶花病虫害防治图谱(茶花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图片)
花生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不同病害的防治方法不同
西葫芦主要病害及防治
植物细菌病害防治技术.docx
茶花病虫害防治

网址: 茶花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防治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951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盆栽杂交兰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
下一篇: 花境材料金鱼草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