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海关12360热线)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钻叶紫菀
钻叶紫菀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有名的外来入侵物种了。当然还有很多人是对其完全不了解的,又或者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影。今天,让我们来一起深入了解这个漂洋过海的外来入侵植物——钻叶紫菀。
钻叶紫菀简介
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别名钻形紫菀、窄叶紫菀、美洲紫菀,隶属菊科Asteraceae联毛紫菀属 Symphyotrichum。一年生草本,高16~150cm。茎直立略带紫色,上部略分枝。基生叶具柄,叶片倒披针形至卵形,花期枯萎;茎中部叶线状披针形,长6~10cm,宽0.5~1cm,主脉明显,侧脉不显著,无柄;上部叶渐狭线形。总苞钟状;总苞片3~4层,外层较短,内层较长,线状钻形,无毛,背面绿色,先端略带红色;舌状花细狭、小,红色;管状花多数,短于冠毛。瘦果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5~2.5mm,有5纵棱,冠毛淡褐色。花期9~11月。
钻叶紫菀的物种危害
钻叶紫菀原产北美洲,现世界温暖地区广泛归化。1921年在我国浙江采到标本,1947年发现于湖北武昌。可能通过作物或旅行等无意引进到华东地区,再扩散蔓延到其他省区。现分布于安徽、澳门、北京、福建、广东、贵州、河北、河南、湖北、重庆、甘肃、广西、湖南、江苏、江西、辽宁、陕西、山东、上海、四川、台湾、天津、香港、云南、浙江。钻叶紫菀喜湿润和肥沃的土壤,沼泽或含盐土壤中也可以生长,常沿河岸、沟边、洼地、路边、海岸蔓延,在近海平面至海拔2000米以下。
钻叶紫菀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可产生大量瘦果,果具冠毛随风散布入侵。钻叶紫菀繁殖能力较强,为秋收作物(棉花、大豆及甘薯)和水稻田常见杂草,也见于路边及田埂上及抛荒农田,发生量大,有时成单优群落,危害重;也常侵入浅水湿地,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景观。钻叶紫菀的生长耗费大量土壤营养且具有极强的化感作用,使其他植物难以生存,群落边缘仅有少量的小蓬草和马唐伴生。在自然条件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钻叶紫菀残株时,它对小麦、绿豆、油菜的萌发与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钻叶紫菀对作物的化感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油菜、小麦、绿豆。
所以,由于钻叶紫菀的杂草特性及化感作用,其它潜在的危害较大,应加强防治力度。
钻叶紫菀的防治办法
目前,钻叶紫菀的防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物理防治:钻叶紫菀以种子为繁殖器官,故在植物开花前应整株铲除,也可通过深翻土壤,抑制其种子萌发。
2.检疫防治:加强粮食进口的检疫工作,精选种子,防治作物种子夹带。
3.化学防治:可使用使它隆、二甲四氯等进行化学防除,也可用草甘膦等除草剂在幼苗期喷杀。
4.开发利用:钻叶紫菀有药用功效,嫩苗、嫩叶亦可作蔬菜食用,因此,可合理利用将其有效控制。
海关提醒
《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实行动态调整原则,后续将在加强物种发生情况信息收集和危害风险研判的基础上,进行物种的适时增减。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不仅导致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破坏,还不断引发新的生物疫情出现,我们要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来重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危害。
根据《生物安全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禁止携带、寄递活体动植物入境。违反规定的,海关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单位:动植物检疫处、塘沽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编辑:杨旭、孙逊
审核:高建、刘勇
相关知识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丨美丽的钻叶紫菀
云南南华丨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丨美丽的破坏者——一年蓬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丨喜旱莲子草
小物种,大威胁!到底什么是外来物种入侵?
防范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刻不容缓
防范外来入侵物种 保障生物多样性
如何防范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入侵植物知多少?
生物安全法如何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网址: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丨美丽的钻叶紫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96593.html
上一篇: 吕文扬对紫菀生长环境的系统研究 |
下一篇: 紫菀的生态环境与开发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