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草莓简介 1
2、草莓的生长发育周期 1
3、草莓的植物学特性 1
4、草莓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2
5、草莓常见的栽培模式 2
6、草莓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7、草莓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案 3
8、草莓全程施肥方案 5
9、草莓移栽-定植-缓苗期施肥方案 6
10、产品效果如何看 7
草莓主要生育期及全程营养、植保方案
草莓简介
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2、草莓的生长发育周期
可分为萌芽生长期、开花结果期、旺盛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和休眠期。
1)萌芽生长期:春季气温回升,土温稳定,根系开始活动,越冬后的绿色叶片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新叶陆续长出;
2)开花座果期:第三片新叶生出后,花序开始露头,随后伸长;自叶片开始生长到花序露出约15-20天;花序露出到开花约10-12天;从开花坐果到果实成熟需20-30天。
3)旺盛生长期: 从浆果采收到匍匐茎、新茎大量发生。浆果采收后,在高温和长日照条件下,地上部又开始旺盛生长。首先腋芽大量发生匍匐茎,随后部分腋芽又发出新茎,新茎基部又相续发出新的根系。匍匐茎和新茎发根后均形成新的幼株,为分株繁殖奠定了基础。
4)花芽分化期:旺盛生长期以后,新茎的顶芽形成。当气温下降到15℃以下,日照在12小时以下时,花芽开始分化。夏季分化的花芽,当年秋季就能结果(黄淮海地区主流)。
5)休眠期:秋季长出的叶片小,叶柄短,匍匐生长,当气温下降后,开始进入休眠期。
注:常见的草莓种植采用的都是匍匐茎分株法,移栽之后连续开花结果,不进行旺盛生长。
3、草莓的植物学特性
1)根系:须根系作物,由茎基部和根状茎上散生;根系分布浅,主要在20-25cm以内的土中;
2)茎秆:分为新茎、根状茎和匍匐茎。新茎为当年抽生的短缩茎,其上密生叶片;根状茎为草莓的多年生茎,由新茎发展而来;匍匐茎为新茎腋芽萌发而来,具有繁殖能力,一般其偶数节形成匍匐茎苗。
3)芽:分顶芽和腋芽;顶芽可萌发抽生新茎并在其上抽生花序结果。
4)叶片:三出羽状复叶,叶柄较长,单叶寿命70-80天。
5)花朵:多歧无限聚伞花序,一级花最大,开花结果最早最大,花序次级越高,结果质量越小。
6)果实:浆果,由花托发育而来,果实上着生许多小瘦果(种子),分红色、粉红色、白色、球形、圆锥形、心形等,一级果最大。
4、草莓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草莓的生长离不开温、光、水、土、肥。
1)温度: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7℃受冻,3℃老叶变红,5℃停止生长。初期:白天28-30℃,夜温12-15℃。现蕾期:白天25-28℃,夜温10℃。开花期:温度为14-21℃,不得低于11℃ 。果实膨大期:白天20-25℃,夜温6-8℃。果实采收期:白天20-25℃,夜温5-7℃。
2)光照:喜光,较耐阴。中等光照下,植株生长健壮,果实大色泽好。在开花结果期和旺盛生长期,适宜的光照为12-15小时;花芽分化期要求10-12小时的短日照和较低的温度;16小时以上的日照下生长旺盛,但是不能形成花芽,甚至不能开花结果。
3)水分:浅根系作物,不耐干旱和涝渍。浇好定植水和缓苗水,旺盛生长期保证充足的水分;果实膨大期持水量80%~70%为宜;果实成熟期控制水分,保证糖度和硬度。采收后,及时灌水,促进匍匐茎扎根成苗。花芽分化期控水,促花芽分化,约60%-65%。
4)土壤:对土壤适应性较广,在肥沃、疏松、透气性好的中性或偏酸性壤土中生长最好(pH:5.5-6.5).增施有机肥,控制无机肥料的用量,调节土壤理化性质,缓解盐渍化危害。
5)养分:草莓对N、P、K、Ca、Mg需求量较多,对于铁、锌等微量元素需求量较少。草莓氮、磷、钾比例为1:0.4:1.5。
5、草莓常见的栽培模式
1)设施栽培: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暖棚等;
2)覆膜栽培:覆黑膜、覆白膜、覆银灰膜;
3)露地栽培: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6、草莓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有三方面问题:土壤问题、病虫害问题和种苗、质量问题。
1)土壤问题:板结、酸化、盐渍化、有机质含量低等;
2)病虫害问题:土传病害、叶部病害、病毒病、虫害,也可以分为苗期病害和中后期病害;
3)种苗混杂,品种退化严重,产量、品质问题:
7、草莓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案
1)常见虫害:红蜘蛛,蚜虫,地老虎、蛴螬、斜纹夜蛾、蓟马、蜗牛等;
2)苗期病害: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等;
3)叶部病害:炭疽病、白粉病、细菌性叶斑病、蛇眼病、褐斑病、灰霉病、角斑病、病毒病等;
4)果实病害: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果腐病等;
5)根茎部病害:根腐病、青枯病、枯萎病等;
草莓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案
时期
病虫害名称
主要药剂
方式
常见病害
芽枯病(真菌)
30%甲霜·噁霉灵1000-1500倍液
喷淋
根腐病
30%甲霜·噁霉灵200克/亩
冲施
枯萎病
30%甲霜·噁霉灵1000倍液+30%乙蒜素500倍液
喷雾
灰霉病
25%抑霉·咯菌腈1000倍液或38%唑醚·啶酰菌40克
喷雾
蛇眼病
43%氟菌·肟菌酯20毫升或32.5%苯甲·嘧菌酯30毫升
喷雾
炭疽病
32.5%苯甲·嘧菌酯40毫升或43%戊唑醇10毫升
喷雾
褐斑病
40%苯醚甲环唑15毫升或 32.5%苯甲·嘧菌酯30毫升
喷雾
轮斑病
45%咪鲜胺30毫升或32.5%苯甲·嘧菌酯30毫升
喷雾
黑斑病
32.5%苯甲·嘧菌酯30毫升或43%氟菌·肟菌酯20毫升
喷雾
白粉病
20%四氟·嘧菌酯40毫升或25%乙嘧酚50毫升
喷雾
叶枯病
32.5%苯甲·嘧菌酯30毫升或43%氟菌·肟菌酯20毫升
喷雾
果腐病
68.75%氟菌·霜霉威60毫升或70%烯酰·霜脲氰30克
喷雾
病毒病
30%毒氟·吗啉胍50克或6%寡糖·链蛋白60克
喷雾
青枯病
45%春雷·喹啉铜30毫升或40%春雷·噻唑锌40毫升
喷雾
细菌性角斑病
45%春雷·喹啉铜30毫升或40%春雷·噻唑锌40毫升
喷雾
常见虫害
红蜘蛛等
43%联苯肼酯20毫升或30%乙唑螨腈15毫升
喷雾
蜗牛等
80%四聚乙醛25克或70%碱式硫酸铜30克
喷雾
斜纹夜蛾等
5%甲维盐5克或5%阿维菌素15毫升
喷雾
蚜虫、蓟马等
30%吡蚜·噻虫胺20毫升或22%螺虫·噻虫啉30毫升
喷雾
蛴螬、地老虎等
36%毒死蜱350毫升或35%辛硫磷400克
冲施
注:此方案仅供参考,建议在发病初期使用,病害一旦发生,需在原有药剂基础上酌情增加用量,并连续、交替使用药剂2-3次。每次药剂需加上芸苔素和普罗迈斯。
8、草莓全程施肥方案
施肥时期
肥料种类
肥料用量
施肥方式
功效
育苗期
大壮猫
2.5-3L/亩
冲施或滴灌
促进匍匐苗根系生长,健壮匍匐苗,提高苗子品质。
基肥
充分腐熟的粪肥
3-5 t
底施
养分均衡,改善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为植株生长提供养分,为后期开花和坐果贮藏养分。
3*17S复合肥
50-75kg/亩
底施
土壤调理剂
40-80kg/亩
底施
农拾5亿
80kg/亩
底施
定植、缓苗
菌保安
1 kg/亩
随定植水冲施
促进缓苗,预防土传病害,提高移栽成活率
小电棍
100g/亩
壮苗肥
大壮猫
2.5L/亩
冲施
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使植株生长健壮;补充微量元素,提高开花座果率。
平衡水溶肥
5kg/亩
冲施
菌保安
1kg/亩
冲施
普罗迈斯
1000倍
喷施
14羟基芸苔素甾醇
1500倍
喷施
促花肥
平衡水溶肥
5kg/亩
冲施
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开花,保证花器官正常发育。
磷酸二氢钾
500倍
喷雾
普罗迈斯
1000倍
喷施
硼钼液
1500倍
喷施
膨果-转色肥
平衡水溶肥
10kg/亩
交替冲施
迅速补充果实生长所需的养分;补充钙镁,预防裂果、畸形果。促进果实转色,促进果实成熟,提高果实含糖量和耐贮性。
高钾水溶肥
10kg/亩
藻钙镁
7.5-10kg/亩
冲施
帅将
1kg/亩
冲施
钙镁硼或普罗迈斯
交替使用,1000倍
喷施
磷酸二氢钾
500倍
喷施
复壮肥
平衡水溶肥
5kg/亩
冲施
延促进根系发育,健壮植株,延缓植株衰老,保证下茬果实发育。
大壮猫
3L/亩
冲施
猫吃的鱼
500倍
喷施
注:该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方案需要根据当地地力条件、作物品种、用肥习惯、目标产量等进行调整。
9、草莓移栽-定植-缓苗期施肥方案
草莓苗期以促根壮苗、控制旺长、预防病害为主。
草莓苗床期喷淋、移栽期蘸根施肥方案
卖点
编号
方案
用量
方式
效果
生根防病
1
药搭配
500倍
喷淋或蘸根
根系发达,死棵烂苗较少。
小电棍
1500倍
草莓幼苗定植水、缓苗水施肥方案
卖点
编号
方案
亩用量
方式
效果
生根防病
1
菌保安
1kg
冲施或滴灌
根系发达,死棵烂苗较少。
小电棍
100g
生根壮苗
1
菌保安
1kg
冲施或滴灌
根系发达,须根多,白根多,缓苗快;植株健壮,茎秆粗,叶色浓绿。
小电棍
100g
大壮猫
3L
2
帅将
1kg
大壮猫
2L
3
帅将
0.5kg
大壮猫
2L
防病壮苗
1
菌保安
1kg
冲施或滴灌
根系发达,须根多,白根多,缓苗快;植株健壮,茎秆粗,叶色浓绿;病害少,死棵少。
小电棍
100g
大壮猫
2L
2
菌保安
0.5kg
小电棍
50g
大壮猫
2L
治疗型方案
1
菌保安
1kg
冲施或滴灌
病害得到控制,植株恢复长势。
小电棍
100g
小电棍
200g
注:方案需根据当地施肥习惯及用肥用药成本灵活搭配;不管是何种方案,苗期使用2次以上效果最佳。
10、产品效果如何看
苗期使用套餐,查看效果做到“六看六比”,
1)看整体:植株长势健壮,叶色浓绿肥厚,病虫害少,基本无缺苗断垄现象;
2)看土壤:土壤疏松、颗粒状明显、渗水透气性好,无青苔或有少量青苔;
3)看根系:主根粗壮发达,毛细根多;黄根、褐根少,白根多;
4)看茎部:茎秆粗壮,有韧性,无病虫害现象;
5)看叶片:叶色浓绿肥厚,有光泽,无病斑,无畸形;
6)看病害:植株健壮,叶色正常,病虫害较少或无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