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繁殖技术,特别涉及的是中药白芨的繁殖技术,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芨,(学名:bletilla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地螺丝、白鸡娃、白根、羊角七。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白芨的初生假鳞茎是圆球形,生长到一定程度才形成v字形块状假鳞茎。叶4-6枚,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8-29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
白芨花序具3-10朵花,常不分枝或极罕分枝;花序轴或多或少呈“之”字状曲折;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2.5厘米,开花时常凋落;花大,紫红色或粉红色;萼片和花瓣近等长,狭长圆形,长25-30毫米,宽6-8毫米,先端急尖;花瓣较萼片稍宽;唇瓣较萼片和花瓣稍短,倒卵状椭圆形,长23-28毫米,白色带紫红色,具紫色脉;唇盘上面具5条纵褶片,从基部伸至中裂片近顶部,仅在中裂片上面为波状;蕊柱长18-20毫米,柱状,具狭翅,稍弓曲。花期4-5月。果期7-9月。有变种白花白芨,花白色,园艺品种尚有蓝、黄、粉红等色。白芨的花粉呈块状不易散开,所以在授粉上也不是很有利。
白芨的种子极细小,似粉末,状没有胚乳,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白芨在湿润的苔藓上发芽,且长时间不干燥。
白芨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如野生山谷林下处。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
白芨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于林缘、草丛、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从而牢牢地吸在上面。
白芨原产中国,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主要产自贵州西南部、陕西南部、连云港、南通、南京、句容、宜兴、溧阳、上海、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
地栽前翻耕土壤,施足基肥。头年的冬季到次年的3月初种植,栽植深度3-5㎝。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除草松土,每2周施肥1次。一般栽后2个月开花。花后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块根生长充实。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须带顶芽,传统栽培主要靠分株繁殖.但分株繁殖周期长,繁殖效率低,而且耗种量大,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
亦可采用播种繁殖,但白芨的种子非常细小且无胚乳,因此在自然状况下很难萌发和生长,实生苗的栽培较为困难,但随着部分科研单位对濒危保护植物投入研究力度,兰科植物育种工作得到很大发展,通过无菌播种和试管成苗能获得大量种苗用于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商品的生产。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种苗,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无菌播种,种子萌发后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无性系繁殖,实现白芨种苗的规模化生产而探索有效的快速扩繁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白芨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药力功效。白芨干燥后能备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种植白芨有着很大的医药意义,但白芨的种子非常细小且无胚乳,因此在自然状况下很难萌发和生长,实生苗的栽培较为困难,使用分株繁殖可以克服这一缺点,但分株繁殖的数量不适合大规模繁殖的需求。为了克服白芨种子繁殖艰难和分株繁殖数量的问题,我们发明了白芨高效种子繁殖技术,能用种子大量繁殖出白芨苗。
白芨高效种子繁殖技术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一、工具:紫外线灭菌箱、浸种缸、培养缸、滤布、瓷盘、细沙、小勺,并将上述工具消毒柜中高温灭菌备用;二、将碘酒用凉开水稀释至浓度1.2%,取白芨种子一勺放进稀释的碘酒中灭菌2~3分钟捞出,用凉开水清洗干净后自然干燥;三、将干燥后的种子放进紫外线菌箱中,紫外线灭菌10~12分钟后取出放于灭菌瓷盘中;四、在浸种缸内注入清水至70%高度,按清水质量比加入2%蔗糖、0.9%nacl、20%马铃薯汁,并升高温度至75℃~80℃灭菌10分钟后降温至28℃~30℃;五,将灭菌后的白芨种子用滤布包住,放进浸种缸中浸没1~2小时后捞出滤布袋,放进培养缸中,保持温度30℃~33℃进行催芽,催芽过程中每隔10小时,将种子连同滤布袋放进浸种缸中浸润一次,再回放进培养缸中继续催芽3~4天;六、将高温灭菌后的沙子平摊于无菌室内地板上,将已催芽的白芨种子分撒于沙子上,表面再撒一层0.5厘米厚的沙子,稍作压实,喷洒0.5尿素灭菌液和至含水量30%,8~10天后长出白芨小苗。
白芨高效种子繁殖技术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白芨高效种子繁殖技术在繁殖操作过程中采取灭菌程序非常严格,使用了碘酒灭菌和紫外线灭菌,并且控制灭菌时间和浓度,避免了灭菌药物的伤害;在催芽的过程中,在浸种时加入了少量的蔗糖、马铃薯汁、和氯化钠,白芨种子自身发芽过程补充能量,这有利于克服白芨种子自身发芽能量不足的缺点;利用细沙子作为培养苗支持基,喷淋低浓度的尿素液,使白芨苗能正常长出。
具体实施方式
白芨高效种子繁殖技术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一、工具:紫外线灭菌箱、浸种缸、培养缸、滤布、瓷盘、细沙、小勺,并将上述工具消毒柜中高温灭菌备用;二、将碘酒用凉开水稀释至浓度1.2%,取白芨种子一勺放进稀释的碘酒中灭菌2~3分钟捞出,用凉开水清洗干净后自然干燥;三、将干燥后的种子放进紫外线菌箱中,紫外线灭菌10~12分钟后取出放于灭菌瓷盘中;四、在浸种缸内注入清水至70%高度,按清水质量比加入2%蔗糖、0.9%nacl、20%马铃薯汁,并升高温度至75℃~80℃灭菌10分钟后降温至28℃~30℃;五,将灭菌后的白芨种子用滤布包住,放进浸种缸中浸没1~2小时后捞出滤布袋,放进培养缸中,保持温度30℃~33℃进行催芽,催芽过程中每隔10小时,将种子连同滤布袋放进浸种缸中浸润一次,再回放进培养缸中继续催芽3~4天;六、将高温灭菌后的沙子平摊于无菌室内地板上,将已催芽的白芨种子分撒于沙子上,表面再撒一层0.5厘米厚的沙子,稍作压实,喷洒0.5%尿素灭菌液和至含水量30%,8~10天后长出白芨小苗。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白芨高效种子繁殖技术,主要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一、工具:紫外线灭菌箱、浸种缸、培养缸、滤布、瓷盘、细沙、小勺,灭菌备用;二、取碘酒1.2%,将白芨种子放进灭菌2~3分钟捞出,用凉开水清洗干净后自然干燥;三、干燥后放进紫外线灭菌10~12分钟后取出;四、在浸种缸内注入清水,加入2%蔗糖、0.9%NaCL、20%马铃薯汁,并升高温灭菌后降温至28℃~30℃;五,用滤布包住,放进浸种缸中浸没1~2小时,放进培养缸中保持温度30℃~33℃进行催芽3~4天;六、将高温灭菌后的沙子平摊于无菌室内地板上,将已催芽的白芨种子分撒于沙子上,表面再撒一层0.5厘米厚的沙子,稍作压实,喷洒0.5%尿素灭菌液和至含水量30%。
技术研发人员:毛华养;李先强;秦冬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防城港市奥氏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27
技术公布日:2018.01.09
相关知识
白芨高效种子繁殖技术的制作方法
一种高效繁殖白芨组培苗的方法及白芨的种植带方法技术
一种白芨的高效栽培技术制造技术
白芨种子多少钱一斤 白芨的繁殖方法及种植技术
白芨种子种植?白芨种子种植技术视频!白芨种子怎么种植技术??
白芨实生种子的快速繁殖技术
白芨种子繁殖
白芨栽培种植肥料技术
白芨繁殖技术
白芨种子多少钱一斤?白芨的种植技术
网址: 白芨高效种子繁殖技术的制作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04251.html
上一篇: 白及怎么养?白及生病了怎么办?白 |
下一篇: [紫花白芨苗批发]白芨训化苗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