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央视聚焦南京“南唐三陵” 揭开千年前的南唐悲歌

央视聚焦南京“南唐三陵” 揭开千年前的南唐悲歌

出土陶俑。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南京这座承载六朝兴衰的古都,有太多历史、太多故事。近日,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纪录片《南唐三陵》。该纪录片分四期,每天一期,走进位于南京江宁区祖堂山先后挖掘出的三座古墓,揭开南唐的一段时代悲歌。

被称为“江南地下宫殿”的南唐二陵——钦陵和顺陵,位于南京南郊,祖堂山南麓。在此长眠的墓主,分别为南唐先主李昪和中主李璟。2010年,考古队对南唐二陵所在的陵园进行了全面勘探,又发掘了南唐后主李煜的第一个皇后大周后的懿陵。

南唐帝陵揭开神秘面纱,李昪下葬不久墓室便被盗掘

时光倒退70多年,1950年春,南京的古玩市场上忽然出现了一批造型精美的古代陶俑,据调查,这些陶俑均来自祖堂山的一座巨大古墓。考古队员们前往祖堂山,对墓葬进行发掘,墓葬的规模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考古队员们根据墓葬规模以及墓室中散落的玉册,判断墓主人正是南唐的开国君主——李昪。

出土陶俑。

李昪陵因建于南唐国势强盛时,故规模较大,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地下宫殿。墓室分前、中、后三个主室和十间侧室,全长达21米余,宽10米余,高5米。前、中两室及其所附四间侧室是砖结构,后室及其所附六间侧室是石结构。墓门及前、中、后三个主室都仿照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木结构建筑式样,在壁面上用砖砌或石雕成梁、枋、柱子和斗栱,再用石青、石绿、赭石和丹粉等矿物质颜料在其上绘以鲜艳的彩画,图案多作牡丹、莲花、宝相花、海石榴和云气纹等。据有关学者研究,认为这是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附属在柱枋部分的彩画遗迹,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李昪陵中浮雕武士像。

中室和后室之间有辅道,后室的进口处有石门一重,门楣上横列大型的双龙攫珠的石刻浮雕,下方的左右两侧各置一尊足踩祥云、披甲持剑的石刻浮雕武士像,原均敷金涂彩。后室的室顶为巨大青石条砌成的叠涩顶,上面绘有彩色的天象图,包括日月星辰一百余颗。后室地面的青石板上又雕刻着蜿蜒曲折的江河形状,象征着地理图。这种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陵墓内部装饰,是秦始皇陵以来帝王陵寝的装饰传统。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浙江大学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表示,这显示了墓主一代帝王的身份,因为非帝王陵墓使用这样的规制是一种僭越。

在后室的中后部有石砌棺床,棺床的侧面有行龙浮雕,并用浅刻的卷草和海石榴花纹作为棺床平面的装饰。前、中、后室所附的侧室内均有放置随葬品的砖台,原置的金、玉、铜、铁和陶瓷质的器物均被早年盗墓者所掠走或破坏。

墓室内景。

经过分析,专家认为,墓室是下葬不久后便被盗掘。中国盗墓史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盗墓现象,项羽曾经还集结过三十万士兵,盗过秦始皇陵,并放火纵烧了秦始皇陵的地上部分。西汉景帝的曾孙广川王刘去曾盗过他封地上的魏襄王的墓。曹操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专门研究、实施盗墓活动,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盗墓者。因此,南唐开国君主李昪之墓,在下葬不久就被盗掘也就不足为奇了。

考古发掘所得的劫余器物以哀册和陶俑像较为重要,前者刻字填金,标明了该陵的陵名及下葬年代;后者有数以百计的男女宫中侍从俑和舞俑,以及各种动物俑,亦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见。由此可见,当年地宫建筑十分豪华。

“弟居储元”哀册,引出一段叔侄争储宫斗秘闻

在李昪陵发掘结束之后,考古队员们在李昪陵旁边又发现了一座规模庞大的陵墓。根据墓葬后室出土哀册上的文字记载,考古队员们判断,这座墓葬的主人是南唐中主李璟和他的皇后钟氏的合葬墓。

哀册。

透过历史的长河,隔着千余年的时光,回望南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数千年来,多少帝王在人间辗转,历经江河覆灭。南唐与南宋很相似,经济发达,民生富庶,文化繁荣。李家祖孙三代掌管国权三十九年,当中自然充满了宫廷权谋、风花雪月、江山残破、生离死别等世事轮回。比如在出土的哀册上的“弟居储元”这四个字,就引出了当年一场惨烈的宫斗戏码。

由于早期曾遭多次盗掘,南唐二陵在考古发掘时,哀册已遭损坏,位置和次序也被扰乱。哀册亦称“哀策”,是古代册书文体之一,即将哀悼死者的祭文刻或书于玉石木竹之上。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是举行“遣奠”时所读的最后一篇祭文。

哀册上,“弟居储元”意思是墓主人想让自己的弟弟来当下一任皇帝。据史料记载,升元七年(943),李昪去世,李璟继位,改年号为保大。尊奉其母宋氏为皇太后,妃钟氏为皇后。封弟寿王李景遂为燕王,宣城王李景达为鄂王。同年秋天,改封李景遂为齐王、诸道兵马元帅、太尉、中书令,李景达为燕王、副元帅。他们在李昪灵柩前立盟,相约兄弟世世继立。

李弘冀是南唐中主李璟长子,南唐后主李煜长兄,颇有军事才能,李璟封其为南昌王、江都尹。当时李璟将政务交由皇弟李景遂全权处理,李弘冀与李景遂爆发了激烈的皇储之争,萧俨、孙晟等人坚持立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入主东宫后毒杀叔父李景遂,李璟以其残害亲叔叔而废除其太子之位。李弘冀死于后周显德六年(959)九月,谥为文献。

南唐二陵出土的哀册,不仅能确定了墓葬年代和墓主身份,还同时破解了李昪陵的名称和李璟之名两大历史之谜。

在第二函的一片哀册上,有“钦陵礼也”四字。钦陵是李昪和宋氏合葬的陵名。但在《南唐书》和《十国春秋》中,均被称为“永陵”。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龚巨平认为,李昪陵本名钦陵,到了交泰元年(958),李璟去帝号称“江南国主”,并向后周称臣,因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父亲郭简的陵墓也叫“钦陵”,故改名为“永陵”。

值得一提的是,哀册中将中主李璟称作“嗣皇帝臣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表示,这与《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南唐书》《十国春秋》等书中“初名景通,既立,改名璟”的记载不符。对此,他认为,李璟原名景通,即位时改为瑶,后取“瑶”字的“玉”字偏旁加上原来的“景”字,改为“璟”字。臣服于后周之后,后周皇帝郭威的高祖父名“璟”,遂又去掉“玉”字旁,改为“景”。《五代史》《新五代史》皆以后周为正统,故称中主之名为“景”,后来马令和陆游先后作《南唐书》仍采用“璟”旧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李璟所在的顺陵是在南唐国力衰弱之时而建,相比钦陵规模略小,随葬品亦不丰富。在钦陵的西侧,长宽与钦陵陵相近,有前、中、后三间主室和八间侧室,比钦陵少了二个侧室,其规模也比钦陵略小,建造简陋,其墓内的结构装饰和绘画艺术已失去南唐初年雄伟富丽的气魄。

南唐第三陵,大周后懿陵中不见烧槽琵琶

2010年,为纪念南唐二陵考古发掘六十周年,南京市博物馆与南唐二陵文物管理所对陵园进行了全面勘探,并发现了第三座墓葬。根据墓葬的地理位置、规格和出土文物,考古学家断定该墓葬为皇家墓葬,经过对墓葬中的人骨鉴定报告以及史料的分析推断,墓主人应为李煜的妻子大周后。

据马令所著的《南唐书》记载,乾德二年(964)十一月,大周后病卒,次年正月“迁灵柩于园寝”。这个“园寝”当是祖堂山麓李煜父祖陵墓所在的陵区。新发现的3号墓地与钦陵、顺陵在同一条直线上,位于顺陵西北的下方,符合古代陵寝制度。

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许志强表示,因为墓室被盗严重,南方地下潮湿,墓室内仅保留了一段腿骨遗骸。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人骨鉴定专家张君研究员鉴定,这有可能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大男孩,或者是一位成年病弱女性。由于墓主已确认是一位女性,故前一种可能可以排除,这与文献中大周后多病的记载亦相吻合。根据相关记载以及种种线索推论,这座墓葬的主人应该是后主李煜的第一个皇后大周后。

根据《南唐书》的记载,公元964年,皇宫蜡烛掉地,受到惊吓的猫乱跑,吓坏了4岁的小皇子李仲宣。他生了一场大病,几天后就去世了。李仲宣自小聪颖过人,深得帝后喜爱。他的去世让大周后伤心欲绝,整天哭泣,生了一场大病。三天后,大周后化完妆,嘴含玉,从容追寻爱子李仲宣而去,年仅29岁。只留下一句深情款款的告白:“婢子多幸,托质君门……”

大周后死后,李煜写下了《昭惠周后诔》,“爱而不见,我心毁如……杳杳香魂,茫茫天步,抆血抚榇,邀子何所?苟云路之可穷,冀传情于方士!呜呼哀哉!”

大周后生前,李煜和她非常恩爱,在病中,李煜也在床头照顾有加,为了怀念自己的皇后,他还写了首《长相思》:“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大周后周蔷是大司徒周宗的长女,大李煜1岁。19岁那年,她成为李煜的皇后。大周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围棋高手,同时也是跳舞高手、古琴高手。史料上记载,大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箫琵琶”。一次,周蔷弹琵琶为李璟祝寿,优美的曲调让李璟叹服,于是把自己珍爱的烧槽琵琶赠给了她。公元964年,病弱的大周后感觉自己寿限已到,沐浴更衣,嘴里含玉,给李煜留了遗嘱,最终死在了瑶光殿的西室。她告诉李煜,国力不允,薄葬就好。不过,其他的不带没关系,那把烧槽琵琶一定要随自己带到阴间。但遗憾的是,墓中并未见烧槽琵琶,只留美人腿骨一节。

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北宋汴京,42岁被毒死。据《南唐书》记载,李煜以王的礼仪厚葬在洛阳。正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帝后二人生离,死了也未能合葬。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

图片来源:南京考古研究所供图

相关知识

五代十国时期帝王陵墓南唐二陵,考古,考古发现
南京旅游景点大全(7)
树干树枝,线条的穿插生发原则——2019年高山论画全年班第八课
南京春季旅游攻略:抓住这些免费开放日,畅游各大景区!
简谈南京城市形象.doc
虞美人课堂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
杜鹃花丛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蓬勃和旺盛
【论文】 李思洋
南京最美的秋色在栖霞山,又何止去看那满山的红枫

网址: 央视聚焦南京“南唐三陵” 揭开千年前的南唐悲歌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0575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宫中残酷史:花儿的战争》:权力
下一篇: 宫廷权谋中的爱恨交织,一曲绝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