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善良之花,结出恶果——品读《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善良之花,结出恶果——品读《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善良之花,结出恶果

——品读《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图书简介

貔貅,有嘴无肛,纳食四方之财而不泄,历来被视为招财进宝的镇宅瑞兽。然而,貔貅刑,却是大宋熙宁年间一种悄然流行的可怕瘟疫。

诡异的是,这种瘟疫只感染富商权贵,令他们闻风丧胆,又有口难言。而传染的源头,是一件珍贵的墨玉貔貅——不论抛弃,还是毁坏,竟都会完好无损地回到感染者的身边,宛若鬼魅,如影随形……

司天监神探云济受命探查这场古怪离奇的瑞兽之罚。不想,这只是一场策划多年的好戏的开场,手眼通天的布局者正隐身幕后,等待着一众入局者:盛世巨商、朝廷重臣、王公贵族、皇亲国戚,以及高高在上的大宋天子。

云济经历九死一生,破解戏园旱魃案、百福楼义卖案、书坊纵火案、国子监图书错版案、真假雪柳案、密室窃宝案、上元节人头灯案、貔貅夺粮案、盐钞案、宗女失踪案,十桩奇案,拨开迷雾,却赫然发现,貔貅刑的真相或许是一场无解的天罚,而所有人正一步一步登上刑场……

作者

简介

紫焰品牌作家

记无忌:生于甘肃,求学西安,嗜好读书,痴迷武侠,又崇尚书法、丹青、中医等中国传统技艺,负笈求学之余,曾异想天开,试图以武侠手法,描绘传统文化魅力,虽资质有限,但不敢懈怠,耗费心血,方得《膏肓》、《中流楫》,以求娱己娱人。曾先后获得第六届、第七届温世仁武侠小说大奖,第二届今古传奇A90征文大赛总冠军。研究宋史多年,《大宋悬疑录》系列是其构思多年的警世之作。

读书会

主讲人

武威

1

枭韩琦、富弼的头颅于市,新法才可畅通无阻

公元1005年,怯懦的宋真宗在宋军占优的情况下与南下入侵的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宣告结束,宋辽两国此后虽百余年再无战争,但直接导致宋、辽双方兵备松弛,文恬武嬉。

宋太祖赵匡胤后期,宋朝军队人数是27万;

宋太宗赵匡义年间,宋朝军队人数飙升至66万;

宋真宗天禧年间达到91万;

宋仁宗庆历年间到达125万;

而到宋神宗登基时,朝廷需养军队人数已经到达让人震撼的140万。

文官系统方面,为拉拢士官集团,宋朝大开科举、恩荫、荐举等上升方式,同时官、职、差三套班子分离,看似很多人做一件事,但实际上是相互推诿、效率低下,有官有职而无事可做之人已经占到官员总数的60%。

以上种种,均体现在了北宋朝廷的超额开支上,也就是数字庞大的冗费。

如不解决“冗兵、冗官、冗费”三冗问题,国家无法再维持下去,于是,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然而变法已过四年,农民仍是无田可种、无粮可吃,这也就是是本书的时代背景和暗线结局。

本书与我们之前讨论过的《钦探》《长安十二时辰》等有异曲同工之处,是披着悬疑的外壳来展现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风貌,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个个鲜活人物的生活来凸显大时代背景的无奈,颇有一定史诗色彩。有主线任务,有支线副本,案件众多但互有因果联系,事件交错却条理清晰。节奏明快毫不拖沓,50多万字的书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半文半白的行文方式令人赏心悦目,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或为主体、或为线索的登场更是让人又惊又喜,如郑侠(字介夫)和他绘制的《流民图》;如结尾登场的20余岁的蔡京和他日后振兴的安济坊;还有个性鲜明且才华横溢的王雱,值得一提的是在结尾王雱脱口而出的:“枭韩琦、富弼的头颅于市,新法才可畅通无阻”是历史上他真实说过的话。

《貔貅刑》以事件发展推进案情,而非以案情发展推进事件,危机一个接着一个,让人欲罢不能,更厉害的是在揭开最后真相时也是一波三折,紧张到喘不过气来。郑侠、邱远和最终云济的讲述,高士毅、弥心的狡辩,以及雪柳脸上的疤痕一锤定音,都让我读起来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面对天灾和人祸,书中每个人都在寻找着变革之路:乞丐出身的邱远,掌握了貔貅刑的诀窍之后用其惩戒为富不仁的达官显贵如高士毅,逼迫他施粥放粮;布衣出身的弥心,设下貔貅刑的连环圈套引官家注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讽刺底层事实,妄图斩尽阻挠变法之人;仕宦出身的王安石,则凭借自己的学识和道德意图从上层推行新法以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书中人物们地位有高有低,却都心怀抱负,在事件推进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共同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他们的存在均展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坚持与担当,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和多元。

书的最后预告下部作品以包拯为主题,本书通过郑侠之口也不止一次提到了包孝肃,我十分期待云济和包拯的“阴阳对决”,以及后变法时代的陆续登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阅读分享者:

王亚萍

2

变法虽然在疏通,但治标不治本,没有真正去刮骨疗伤,宋朝最终困于貔貅刑,走向灭亡也是必然的结局。

十个案件从头到尾串联,各自独立又紧密相连,过渡很自然,没有任何违和感。结合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历史契合度很高,可读性很强。

现在很多悬疑类小说或者影视剧都喜欢早早让凶手作为路人出现在大众视野内,之后再慢慢铺设,将线索一点一点引向凶手。这本书也不例外。我不太记得弥心是什么时候登场的了,但是在124页真假雪柳案中,他替高公洁出面,说是邪祟附体,又以八名婢女作为交换,调和了高家与官府的对立局面。我相信,很多人从这里就对这个安济坊坊主有了怀疑了。安济坊的定位是“行百善,积百福”,济世救人,不分贫贱。但是面对婢女飞荷的横死,弥心这一举动更像在维护高家作为皇亲国戚的特权。包括后来诸多谜团揭晓,弥心才是那个滥杀无辜,为达目的不罢休的人物,这样的身份转变从这里就在铺垫了,但作者厉害的就在于,真凶的犯罪动机将整本书的境界提高了一层。对于变法,主角团显得有点无能为力,但真凶妄图通过各种手段来推动变法,实现抱负,恰恰反映了整个宋朝走向衰败的这样一种局面。弥心是福道门徒,是甘为天下苍生牺牲的殉道者,但他信奉“成大事不拘小节,行大善不吝小恶”,以前我可能会像王安石一样,义正言辞地批判他的思想,他的做法,但是结合这样的社会背景,我们很难去界定他的对错,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作为背后真凶,他搅动风云,陷很多人于水火之中,应该是不折不扣的坏人,但是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纠正整个北宋的错误。而文中正义的化身郑侠,刚正不阿,宁折不弯之辈,却以下雨为赌注逼皇帝废除自己反对的新法,如果以文中王安石所坚持的原则来评价,他这样的行为又是好是坏呢?这也是这本书好的一面吧,引发我们对阶级、对制度、对历史的更多思考。

书中最后详细写了,貔貅刑实际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对粮商的惩罚;第二层是北宋都城的一个现状,第三层则是整个宋朝帝国制度上对士的优待导致阶级矛盾尖锐。邱远和弥心作为普通人,只能通过设置这样的圈套去惩罚作为阶级上层的人,而王安石虽然通过推行变法来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实,为朝廷增加了很多财政收入,触及了士族的利益,但他变法的根本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这样的史实,其实和书中最终只有粮商获罪的结局是一致的。变法虽然在疏通,但治标不治本,没有真正去刮骨疗伤,宋朝最终困于貔貅刑,走向灭亡也是必然的结局。

但是对王安石这个人,我感觉作者的塑造是比较成功的。他不再是一个刻板的政治家形象,他内心的那种挣扎和无奈,我们是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到的。尤其是结尾部分,他本来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利用天灾这样的方式来扳倒政敌,但是他拒绝了。不管他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在那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敢于堵上自己的一生大刀阔斧地改变祖宗的制度,为国家作出贡献,他就是伟大的。书中结尾反转,最终王安石被自己的学生以预测下雨这样的手段弹劾了,何其讽刺!

作为王安石之子,王雱的塑造比较让我好奇,他冲动易怒,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所以我查了一下他的相关。王雱是个神童,才华横溢,在学术研究上成就非常突出,时人称作“小圣人”。他身上也有神童的一大特点,恃才傲物,所以书中对他的塑造包括被弥心煽动后脱口而出的那句“枭韩琦、富弼之头于市,则法行矣。”也符合他的性格。同时他也有神童的第二个特点,命不长,三十三岁就去世了。关于他的去世还有一个流传的比较广的故事,说是他有失心疯,怀疑妻子绿了他,所以折腾死了自己的孩子,还经常家暴妻子。王安石为儿媳主持公道,所以亲自让他们离婚并帮儿媳改嫁了。但是我查了查,这个事情其实是发生在王安石次子王旁身上的,王雱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成就很高,家庭幸福。这样的事情安在他身上,可能也是因为变法,政敌为了丑化、攻击他们而篡改的。

不过对于男主的设定我是有点摸不着头脑的,书中男主是智力担当,各种优点汇集一身;女主是体力担当,相互配合破案,还加了一点暗生情愫的戏码,其实也是能理解的。但是给男主安一个不能靠近女性的毛病,我觉得稍微有点多余。

总的来说,是一本不错的悬疑小说,值得一读。

阅读分享者:

李园

3

愿烟火气不奢侈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可以说是这一年多以来,我读书感受最好的一本书,它的情节设置,语言节奏以及人物的设定都落在了我审美点上,真的是“甚合我意”呀!

要说最和我心意的那当然是云济和狄依依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了,那真的是男的帅、女的美,帅得毫无道理,美得惊天动地呀!就像最近刚刚热播完的偶像剧《难哄》一样,让人看着就舒心。那这里就必然会让大家疑惑,为何一部悬疑推理类小说的主人公非要塑造成偶像剧男女主的模样呢,于是我就想去简单了解了一下作者,结果这个记无忌居然没有百度百科,只是在他其他作品里找到了这样的一句话:“生于甘肃,求学西安,嗜好读书,痴迷武侠,又崇尚书法、丹青、中医等中国传统技艺,负笈求学之余,曾异想天开,试图以武侠手法,描绘传统文化魅力,虽资质有限,但不敢懈怠,耗费心血,方得《膏肓》、《中流楫》,以求娱己娱人。”虽然简短,但是很直接地回答我的疑问,一个痴迷于武侠的人,应该会很执着地追求男帅女美的设定的。

回归小说内容,读完这部小说就感觉是跟着群像主角团进行的一场大型剧本杀,每一桩案件都设计得精妙绝伦,环环相扣,悬疑感层层递进。书坊纵火案、国子监图书错版案、真假雪柳案、密室失窃案,更像是宅斗剧;上元人头案、貔貅夺粮案、盐钞案,这三个案件涉及的范围就比较广了,难度加大了一点,更像是一个城市里的刑事案件;而南园旱魃案、百福楼义卖案、宗女失踪案,是更深一层次的,最后真相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深藏阴影里的现实。士族依靠功绩恩荫子孙,不仅交税,犯罪了也只是很轻的惩罚;在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中,有钱的士族权贵更富庶,无粮无地的百姓更加困苦。

最后,愿每一个人都能感受烟火气息的平凡,享受食物带来的愉悦,不用在“安济坊”外的茅草棚下等待那碗不能饱腹的稀粥。

阅读分享者:

孟蕊

4

不知作者在写这一案时,是不是受了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思想的启发呢?

作者在两个完全相反的思路之间灵活转换,钥匙偷不到,就换锁,在神不知鬼不觉间顶替世上最难开的锁的,竟然是一把任何钥匙都能开的无用之锁。不知作者在写这一案时,是不是受了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思想的启发呢?

阅读分享者:

贾璇

5

人生的快乐就来自于那些没有意义的诗事情。没有目的,只余轻松、快乐。

一开始读完这本书,我根本想不到我的读后感内容要说些什么。倒不是因为不喜欢看,正相反,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流畅,一气呵成,让我找到了以前熬夜看言情小说的感觉。是我没有找到其中可以展开讨论的所谓“升华”和“意义”。但是谁说每一件事都要有意义呢?人生的快乐就来自于那些没有意义的诗事情。没有目的,只余轻松、快乐。《大宋悬疑录:貔貅刑》是一部边看,边想象,边演绎的书籍。本书的故事性极强,环环相扣,拥有“有坑必填”的良好品质。且极具画面感,简直是一部电视剧/网剧的观感,此刻读完的我已经在想象它拍成电视剧应该由谁来呈现了。

阅读分享者:

闫婷婷

6

好的制度需要有良好的执行和监督机制,以确保其真正惠及民众,防止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被扭曲和滥用。

我最想得到的就是云济的超能力,过目不忘,云济在书中,无论是面对复杂的案件线索,还是艰涩的知识理论和账本,只要看一眼,就能铭记于心。他凭借这项能力,在探案时将各种蛛丝马迹串联起来,抽丝剥茧,找出问题的关键,解开一个又一个谜团。他能从海量的古籍资料里迅速找到关键信息,助力他突破困境,还能快速的阅览账本,找出其中的问题,真是羡慕不已。

我最喜爱的人物:狄依依,美若天仙却又豪爽大气,嗜酒如命,却又身手不凡。她初次登场,便在百福楼义卖案中展现出了非凡的胆气,面对各种复杂的局面,毫不畏惧,敢说敢做。她身上有着江湖儿女的侠义心肠,在宗女失踪案中,她不顾自身安危,全力协助云济调查。她对朋友真诚相待,一旦认定了云济这个伙伴,便全心全意地支持他。狄依依不拘小节,行为举止颇有几分男子气概,说话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 。她虽然有着江湖人的洒脱,但在面对一些情感问题时,也会陷入纠结和迷茫,比如她对云济的感情,既勇敢追求又有些患得患失 ,这样的女子谁能不爱。

最讨厌的人物:我想不能指向个人,而是那些贪婪无度的富商大户和搜刮人民的权贵们,是最可恨,最可恶。

在大旱之年,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只能以观音土为食,而高官显贵和富商大户却大肆囤粮,家中粮食堆积如山,铺张浪费。他们为了一己私利,全然不顾百姓死活。比如一些富商,在灾年哄抬物价,致使粮食价格飞涨,让本就困苦的百姓更加难以生存。权贵们则利用手中的权力,中饱私囊,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阻碍王安石变法,使得北宋社会的矛盾日益尖锐。他们的种种行为,导致了百姓的苦难,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造成书中诸多悲剧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在想墨玉貔貅,初次出现在一些离奇的场景中。第一次是在百福楼义卖会上,一个造型古朴、长约三寸的墨玉貔貅被富商胡安国拍下,在众目睽睽之下,它竟如活了一般吞云吐雾,之后消失不见。

第二次,在雨夜的开封城,一枚墨玉貔貅悄然出现在户部尚书的案头,第二天,这位重臣就浑身溃烂而亡。这不是凑巧,也不诡异事件。而是激起的民愤导致的。

在云济的调查中,墨玉貔貅与一系列离奇案件紧密相连,而它其实是王安石变法时期铸造的“青苗钱”模具,被饱受苦难的流民后代用来实施复仇计划。他们利用墨玉貔貅制造恐慌,传播“貔貅刑”这种瘟疫,以惩罚那些富商权贵,其实这就是因果报应激起的民愤导致的。(青苗钱钱模具是王安石变法时期用来铸造青苗钱的工具。故事中,青苗钱钱模具被设计成了墨玉貔貅的样子。那些饱受苦难的流民后代,将其用来实施复仇计划,他们利用人们对貔貅这一瑞兽的迷信和敬畏,让墨玉貔貅出现在各个案件中,使富商权贵染上怪病,以此来惩罚那些为富不仁者。)

因此,所有的结果,并不能说是一个人造就的,我一开始以为是邱远或者弥心,是最后的幕后使者。后来发现是整个社会黑暗,高官显贵和富商大户大肆囤粮,使得民不了生。

这本小说提醒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贪婪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会损害他人利益,还会破坏社会的公平与和谐,最终可能自食恶果。

这本小说提醒我们,社会发展应注重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公平公正,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这本小说提醒我们,重视制度与执行:王安石变法本是富国强兵、改善民生的良方,但在实际推行中,因部分官员不当执行与利益熏心,使变法被染上“铜臭”气息。好的制度需要有良好的执行和监督机制,以确保其真正惠及民众,防止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被扭曲和滥用。

《新作文》

简介

《新作文》杂志,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管,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主办,是中国最先锋的学生作文类刊物。2000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2001年1月正式创刊,国内外发行,国内统一代号CN 14—1274/G,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9433。

最专业的作文杂志

相关知识

好看的悬疑小说排行榜
《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之宋阿糜:女人心不狠,地位坐不稳!
《宋画茶韵》解开宋茶文化谜团
从《梦华录》看繁华大宋,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有多迷人眼
龙生九子之貔貅—祥瑞文化的特殊符号
娱乐时代的悬疑推理小说——《2016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序
恐怖悬疑小说
遇见逆水寒大宋往事录攻略女主线
三大主流视频平台片单发布,又一波“悬疑热”来了?
好看的悬疑小说小说

网址: 善良之花,结出恶果——品读《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0596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Manus“跑路”风波背后,AI
下一篇: 新视野打造历史悬疑小说叙事新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