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冯凭冯凭新一代新一代SU亚莫利的优势亚莫利的优势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 生理性促胰岛素分泌生理性促胰岛素分泌 显著的胰外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显著的胰外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强效降糖,全面改善血糖水平强效降糖,全面改善血糖水平安全性佳安全性佳 低血糖风险相对小低血糖风险相对小 体重优势体重优势 不抑制不抑制IP 依从性好依从性好 每天一次全面控糖每天一次全面控糖 不需提前给药不需提前给药GREAT研究研究格列美脲治疗格列美脲治疗2 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研究设计研究设计合格合格病人病人格列美脲格列美脲1mg/日日格
2、列美脲格列美脲4mg/日日格列美脲格列美脲4mg/日日二甲双胍二甲双胍500-2000mg/日日筛筛选选维持原剂量维持原剂量3.9mmol/L 7.0mmol/lFBG 7.0mmol/lFBG 11.1mmol/l格列美脲格列美脲2mg/日日u 多中心、开放设计、单个治疗组的前瞻性研究 -2周周(V0)治疗期治疗期16周周 0周周(V1)2周周(V2)4周周(V3)8周周(V4)12周周(V5)16周周(V6)筛选期筛选期2周周18周周(V7)观察期观察期2周周新诊断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仅饮食和型糖尿病患者,仅饮食和/或运动治疗,或曾有口服降糖药物不规则用药史,或运动治疗,或曾有口服降
3、糖药物不规则用药史,已停止用药超过已停止用药超过1个月个月8.0mmol/LFBG13.5mmol/L全国共全国共20个研究中心个研究中心中心号中心号医院医院PIPI00100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郭晓蕙002002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吕肖峰吕肖峰004004青岛市立医院青岛市立医院段文若段文若005005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阎胜利阎胜利006006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陈莉明陈莉明00700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杜建玲杜建玲008008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宋钦华宋钦华00900
4、9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忠艳单忠艳01001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韩萍韩萍01101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彭永德彭永德0120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苏青苏青013013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张秀珍张秀珍014014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兴波成兴波015015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 王坚王坚016016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姬秋和姬秋和01701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
5、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启富李启富018018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浩明田浩明02002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杨华章杨华章患者基线特征(患者基线特征(FASFAS)合计合计(n=363)n=363)男性男性(n=217)(n=217)女性女性(n=146)(n=146)年龄(岁)年龄(岁)53.153.110.310.351.451.49.99.955.855.810.410.4糖尿病病程糖尿病病程(月月)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2.0 2.0(0.00.0,214.0)214.0)2.0(0.02.0(0.0,214.0)214.0)3.0(0.03.0
6、(0.0,205.0)205.0)体重(体重(kgkg)70.570.511.7 11.7 74.974.911.111.164.064.09.29.2BMI(kg/mBMI(kg/m2 2)25.525.53.13.125.725.73.03.025.225.23.13.1腰围(腰围(cmcm)88.788.79.59.591.191.18.48.485.185.19.89.8HBA1cHBA1c()()8.68.61.61.68.838.831.641.648.288.281.471.47FPGFPG(mmol/L)mmol/L)9.89.82.22.29.799.79 2.17 2.17
7、9.819.812.162.162hPG2hPG(mmol/L)mmol/L)16.816.84.14.116.69 16.69 4.23 4.23 16.78 16.78 4.06 4.06收缩压(收缩压(mmHgmmHg)126.6126.613.113.1126.4126.413.013.0127.0127.013.213.2舒张压(舒张压(mmHgmmHg)79.079.07.27.280.080.07.27.277.677.67.17.1心率(次心率(次/分钟)分钟)74.474.48.88.874.274.28.98.974.674.68.68.6主要研究结果主要研究结果HbA1c
8、(%)P0.0012.51治疗16周后HbA1c显著降低(FAS)治疗16周后,HbA1c明显降低,降幅为1.7总组数据 n363 HbA1c(%)P0.0011.72.5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n195新诊患者治疗16周后,HbA1c明显降低,降幅为2.5基线16周*糖尿病病程6个月,且未使用过降糖药物治疗16周后FPG显著改善(FAS)FPG(mmol/L)P0.001治疗16周后,FPG明显降低,降幅为2.3 mmol/L总组数据 n3632.92新诊患者治疗16周后,FPG明显降低,降幅为2.9 mmol/LP0.0012.3FPG(mmol/L)基线16周2.9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
9、者:n19517.211.602468101214161820基线16周治疗16周后2hPG显著改善(FAS)2hPG(mmol/L)P0.001治疗16周后,2hPG明显降低,降幅为4.4 mmol/L4.44.44.4新诊患者治疗16周后,2hPG 明显降低,降幅为5.6 mmol/LP0.0012hPG(mmol/L)5.616周16周基线16周基线总组数据 n363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n195治疗16周后HbA1c达标率高(FAS)60.9%总组数据 n=363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 n=19569.7%治疗16周后,HbA1c达标率为60.9%新诊患者治疗16周后,HbA1c达标率
10、为69.7%69.7%治疗16周后HOMA-显著改善(FAS)HOMA-P0.001治疗16周后,HOMA-明显升高19.1新诊患者治疗16周后,HOMA-明显升高P0.00123.9HOMA-基线基线16周16周总组数据 n363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n195治疗16周后HOMA-IR显著改善(FAS)HOMA-IRP0.009治疗16周后,HOMA-IR明显改善0.3新诊患者治疗16周后,HOMA-IR明显改善HOMA-IRP0.00250.2基线基线16周16周总组数据 n363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n195治疗16周后体重变化(FAS)体重(kg)P=0.007体重(kg)P=0.
11、012669.469.8治疗16周后,患者体重变化新诊患者治疗16周后,患者体重变化基线基线16周16周总组数据 n363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n195事件数事件数N N人数人数 N(%)N(%)所有低血糖事件所有低血糖事件10558(14.87)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低血糖事件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低血糖事件9151(13.08)所有重度低血糖事件所有重度低血糖事件33(0.77)经血糖检测经血糖检测3.9mmol/L确认确认的低血糖事件的低血糖事件141212(3.13.1)*低血糖被定义为证实符合低血糖症状的事件,可通过血清葡萄糖水平低血糖被定义为证实符合低血糖症状的事件,可通过血清葡萄糖水平3.
12、9mmol/L加以证实。加以证实。GREAT 研究研究安全性分析安全性分析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SS)GREAT 研究研究疗效与剂量的关系疗效与剂量的关系随着剂量的增加,随着剂量的增加,HbA1c7的患者比例增加的患者比例增加 100 80 60 40 20 02.5120.11mg60.936.157.91-2mg1-4mg1-4mg/4mg+METHbA1c7的患者比例的患者比例(%)目标剂量目标剂量4mg/天,降糖疗效佳天,降糖疗效佳1mg N=912mg N814mg N=1834mg+MET N=35 10 8 6 4 2 06.61mg3.13.52.81-2mg
13、1-4mg1-4mg/4mg+MET低低*血血糖糖发发生生率率(%)目标剂量目标剂量4mg/天,安全性佳天,安全性佳GREAT 研究研究疗效与剂量的关系疗效与剂量的关系随着剂量的增加,低血糖发生率并未增加随着剂量的增加,低血糖发生率并未增加*经血糖检测经血糖检测3.9mmol/L确认的低血糖事件确认的低血糖事件GREAT研究结论研究结论 格列美脲是适合中国格列美脲是适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初始降糖药物。型糖尿病患者的初始降糖药物。格列美脲起始治疗,可全面降低新诊断格列美脲起始治疗,可全面降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其中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其中HbA1c降低高达降低高达2.5 格列美
14、脲起始治疗达标率高:新诊患者格列美脲起始治疗达标率高:新诊患者HbA1c7mmol/L10mmol/L(参考),参考),餐后血糖餐后血糖比基础血糖增幅比基础血糖增幅=5mmol/L(参考),参考),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不佳患者,肥胖患者尤为适宜。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不佳患者,肥胖患者尤为适宜。MATTHEW C.RIDDLE.Diabetes Care.2019;31(2):S125-130.患者可接受高剂量的患者可接受高剂量的格列美脲治疗格列美脲治疗1005002 4 8 HbA1C降低降低最大效应的比例(最大效应的比例(%)低血糖低血糖剂量(剂量(mg/天)天)亚莫利亚莫利4mg/天可达到
15、最大降糖效应天可达到最大降糖效应而不提高低血糖风险而不提高低血糖风险Su是是2型型DM治疗中十分重要的基础药物;治疗中十分重要的基础药物;亚莫利具有亚莫利具有“双管齐下双管齐下”超越传统的独特优势;超越传统的独特优势;亚莫利是不适宜首选二甲双胍的新诊断亚莫利是不适宜首选二甲双胍的新诊断2型型DM患者的患者的理想选择。理想选择。联合治疗联合治疗,给力降糖给力降糖 磺脲与双胍的联合磺脲与双胍的联合都是都是2型糖尿病治疗十分重要的基础、核心药物型糖尿病治疗十分重要的基础、核心药物都是临床应用时间最长、临床经验最多、循证证据最都是临床应用时间最长、临床经验最多、循证证据最充足的口服降糖药物充足的口服降
16、糖药物都是降糖效力最强的药物都是降糖效力最强的药物两者联合机制互补,有效性、安全性显著提高两者联合机制互补,有效性、安全性显著提高指南、共识明确推荐指南、共识明确推荐研究设计: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多中心研究研究对象:372例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FBG)7.8-13.9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时间:20周亚莫利 1-6mg qd+二甲双胍850mg tid,n=147二甲双胍850mg tid+安慰剂,n=75-0.74*-1.8*-2.6*0.070.81.10.8-0.80.6-0.60.4-0.40.2-0.2003.0-3.02.0-2.01.0-1.0HbA1CFPGPPGA
17、1C(%)自基线变化血糖(mmol/L)自基线变化与二甲双胍+安慰剂组相比,P0,001Derosa G et al.Diab Nutr Meta 2019;17:143-150.亚莫利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更显著亚莫利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更显著亚莫利亚莫利空腹血糖值 (mmol/l)1098765基线值7.64 周6.924 周6.812 周9.5A1C值(%)98765基线值8.212 周6.924 周6.8Scholz GH et al.Diabetes und Stoffwechsel 2019;13:163.P-349德国观察性研究,为期6个月,纳入2,257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基线治疗
18、方案:45%的患者为生活方式干预,45%的患者为二甲双胍治疗.研究期间加上亚莫利。4%为从未采用过药物治疗的患者,6%患者为非二甲双胍口服药治疗联合二甲双胍联合二甲双胍亚莫利亚莫利低血糖风险低于格列齐特低血糖风险低于格列齐特入选了入选了104例例60岁以上新诊断的岁以上新诊断的T2DM患者患者随机接受二甲双胍随机接受二甲双胍1000mg联合格列美脲联合格列美脲1mg(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最大剂量(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最大剂量6mg/d)或格列齐特或格列齐特80-160mg(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最大剂量(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最大剂量240mg/d)治疗)治疗观察观察FPG、2hPG、HbA1c、空腹胰岛
19、素(、空腹胰岛素(FINS)及)及BMI变化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显著降低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显著降低FPG、2hPG、HbA1c,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杨敏等.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3):2153-4.+二甲双胍二甲双胍+二甲双胍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联合与二甲双胍联合亚莫利亚莫利改善改善CVD危险因素优于罗格列酮危险因素优于罗格列酮一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纳入99例饮食及最大耐受剂量口服降糖药物无法控制血糖的伴代谢综合征的例饮食及最大耐受剂量口服降糖药物无法控制血糖的伴代谢综合征的T2DM患者患者患者随机接受二甲双胍患者随
20、机接受二甲双胍1500mg/d联合格列美脲联合格列美脲2mg Qd(n=47)或罗格列酮或罗格列酮4mg Qd(n=48)治疗治疗12个个月,评估治疗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脂蛋白月,评估治疗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脂蛋白-(LP-)和同型半胱氨醇(和同型半胱氨醇(HCT)的影响)的影响G.Derosa,et al.J Int Med Res.2019;33:284 294*与基线比较:与基线比较:P0.05与罗格列酮与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比较:二甲双胍组比较:P0.05亚莫利亚莫利+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罗格列酮+二甲双胍二甲双胍*0-1-2-3-4-5-6-7-8-9-0-0.5-1-1
21、.5-2-2.5-3-LP-(mg/dl)HCT(mmol/dl)Monami M,et al.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9;22(6):477-82.一项观察性的队列研究一项观察性的队列研究纳入纳入696例不同胰岛素促泌剂与双胍类(例不同胰岛素促泌剂与双胍类(539例接受二甲双胍,例接受二甲双胍,157例接受苯乙双胍)联合治疗的门例接受苯乙双胍)联合治疗的门诊诊2型糖尿病患者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平均随访31.4 10.4个月,评估个月,评估3年全因死亡率年全因死亡率3 3年全因死亡率(年全因死亡率(%)*P=0.002P=0.002*P=0.001P=0.001(n
22、=469)(n=469)(n=109)(n=109)(n=17)(n=17)(n=85)(n=85)*P 0.001P 79.0%)原用其他长效原用其他长效SU,血糖控制欠佳(参考:,血糖控制欠佳(参考:HbA1C78.5%)原用短效原用短效SU或格列奈类促泌剂,血糖控制满意,药物剂量较小或格列奈类促泌剂,血糖控制满意,药物剂量较小(参考:(参考:半量)半量);或空腹血糖控制不佳或空腹血糖控制不佳 拟停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如: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拟停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如:预混胰岛素(类似物)Bid,血,血糖控制满意或空腹血糖控制差,胰岛素剂量较小(参考:糖控制满意或空腹血糖控制差,胰岛素
23、剂量较小(参考:30IU/d)临床应用(二)临床应用(二)治疗方案灵活治疗方案灵活 亚莫利:早餐前亚莫利:早餐前Qd,晚餐前,晚餐前Qd,早餐和晚餐前,早餐和晚餐前Bid 二甲双胍:餐中和二甲双胍:餐中和/或睡前,或睡前,Qd、Bid、Tid、Qid 两者组合:个体化,多种组合形式,如:两者组合:个体化,多种组合形式,如:联合中的联合中的“主角主角”是亚莫利,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是亚莫利,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足量足量”。必要时可再联合糖苷酶抑制剂或必要时可再联合糖苷酶抑制剂或TZD亚莫利亚莫利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亚莫利亚莫利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磺胍联合,给力降糖小结磺胍联合,给力降糖
24、小结亚莫利与二甲双胍联合是超越经典的优势互补,强强亚莫利与二甲双胍联合是超越经典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联合;临床应用广泛,灵活。临床应用广泛,灵活。亚莫利亚莫利-胰岛素治疗的魔力伴侣胰岛素治疗的魔力伴侣38格列美脲是格列美脲是FDAFDA唯一批准可与胰岛素联用的磺脲类药物唯一批准可与胰岛素联用的磺脲类药物T2DMT2DM胰岛素治疗联合亚莫利的优势胰岛素治疗联合亚莫利的优势可弥补、修饰胰岛素治疗的不足可弥补、修饰胰岛素治疗的不足可简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可简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可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可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可减少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低血糖,增重)可减少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低血糖,增重)可使更
25、多患者安全达标可使更多患者安全达标亚莫利与胰岛素联合的临床应用亚莫利与胰岛素联合的临床应用亚莫利来得时亚莫利来得时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简单、方便、安全、有效选择适宜的患者选择适宜的患者亚莫利强化治疗亚莫利强化治疗减少剂量,提高有效性、安全性减少剂量,提高有效性、安全性亚莫利多于早或晚餐前服用亚莫利多于早或晚餐前服用亚莫利预混亚莫利预混克服预混的不足,减少剂量,提高有效性、安全性克服预混的不足,减少剂量,提高有效性、安全性亚莫利与预混胰岛素的联合应用亚莫利与预混胰岛素的联合应用必要性临床需求必要性临床需求用胰岛素治疗的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型DM患者中,预混制剂比例最大;患者中,预混制剂比例最大;
26、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自身存在的不足,导致临床应用中的问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自身存在的不足,导致临床应用中的问题:题:仅补充内源胰岛素的不足;仅补充内源胰岛素的不足;不能很好模拟生理性内源胰岛素的分泌;不能很好模拟生理性内源胰岛素的分泌;不能很好覆盖全天的血糖控制;不能很好覆盖全天的血糖控制;难以兼顾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控制难以兼顾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控制 难以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 剂量大时低血糖风险高、体重增加明显剂量大时低血糖风险高、体重增加明显其他其他OAD常不能很好解决上述问题,或使用受限,需要更理想常不能很好解决上述问题,或使用受限,需要更理想的选择的选择可行性和理论基础可
27、行性和理论基础亚莫利生理促泌,有效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大量的基础研究(细胞、动物、人体)证实了亚莫利模拟胰岛素的胰外作用,从而有效地减轻胰岛素抵抗亚莫利是唯一被FDA批准可与胰岛素联合应用的SU亚莫利一天一次,依从性好国内外已有研究显示联用亚莫利后可显著减少外源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国内也已积累了一定的亚莫利联合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经验44亚莫利亚莫利节省外源胰岛素的用量节省外源胰岛素的用量38Riddle MC,et al.Diabetes Care 2019;21(7):1052-7研究目的:比较胰岛素加亚莫利联合治疗与单用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所需的胰岛素剂量研究设计:随机、双盲、多中心研
28、究;为期24周 145例磺脲类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接受:亚莫利和晚餐前胰岛素70/30或安慰剂+晚餐前胰岛素70/30治疗78U周周预混胰岛素剂量预混胰岛素剂量(/天)天)安慰剂安慰剂+胰岛素胰岛素(n=73)亚莫利亚莫利+胰岛素胰岛素(n=72)*025507510004812162024*空腹血糖空腹血糖(mg/dL)10015020025030004812162024*P.001;P7.5%)加用预混人胰岛素(70/30)治疗46亚莫利亚莫利联合胰岛素,减少胰岛素用量联合胰岛素,减少胰岛素用量Kabadi&Kabadi.Diabet Res Clin Pract 2019
29、;72(3):265-70.02468100.21 U/kg HbA1c(%)基线实验结束HbA1c 7%0.51 U/kg 0.42 U/kg 预混人胰岛素(70/30)+安慰剂0.82 U/kg 预混人胰岛素(70/30)+二甲双胍预混人胰岛素(70/30)+格列美脲预混人胰岛素(70/30)+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合门冬胰岛素格列美脲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治疗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多中心、开放、自身对照的观察性研究多中心、开放、自身对照的观察性研究天津格列美脲临床研究协作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1(6):361-4.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了解研究全过程,自愿参加2型
30、糖尿病患者(世界卫生组织标准,2019年),年龄75岁,性别病程不限已使用门冬胰岛素30两次注射治疗,剂量40U/D原单用门冬胰岛素30或与2种非胰岛素促泌剂联合应用原治疗方案以稳定1个月,HbA1c6.5%无严重心、肝、肾疾患格列美脲临床研究协作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1(6):361-4.研究设计研究设计临床观察共临床观察共12周周第第1阶段阶段(0-8周)周)第第2阶段阶段(9-12周)周)加用格列美脲后,原门冬胰岛素30剂量及OAD种类剂量不能增加加用并调整格列美脲至日最大剂量,力争空腹及餐后血糖达标血糖控制满意后,药物如需减量,优先减少门冬胰岛素30剂量门冬胰岛素30或联
31、合2种以下非促泌剂治疗方案+格列美脲调整期调整期稳定期稳定期格列美脲格列美脲起始剂量1-2mg/d最大剂量6mg/d观察内容观察内容血糖控制情况血糖控制情况体重及体重及BMI变化情况变化情况胰岛素用量变化胰岛素用量变化格列美脲临床研究协作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1(6):361-4.患者基线情况患者基线情况共共161例患者,例患者,其中男性其中男性79例例(49%),女性,女性82例例(51%)年龄(岁)57.449.62BMI(kg/m2)25.952.61体重(kg)72.279.29病程(年)8.856.34HbA1c(%)8.681.34空腹血糖(mmol/l)9.181.
32、80格列美脲临床研究协作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1(6):361-4.血糖控制情况血糖控制情况治疗治疗12周后,患者周后,患者HbA1c显著下降显著下降格列美脲临床研究协作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1(6):361-4.血糖控制情况血糖控制情况治疗治疗12周后,各时点血糖较基线显著降低周后,各时点血糖较基线显著降低格列美脲临床研究协作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1(6):361-4.胰岛素用量变化胰岛素用量变化治疗治疗12周后,患者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周后,患者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格列美脲临床研究协作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1(6):361-4.29.5%
33、体重及体重及BMI指数变化情况指数变化情况治疗治疗12周后,患者体重显著下降周后,患者体重显著下降格列美脲临床研究协作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1(6):361-4.体重及体重及BMI指数变化情况指数变化情况治疗治疗12周后,患者周后,患者BMI指数显著下降指数显著下降格列美脲临床研究协作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1(6):361-4.亚莫利与预混胰岛素联用(一)亚莫利与预混胰岛素联用(一)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Qd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Bid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Tid常用方案亚莫利与预混胰岛素联用(二)亚莫利与预混胰岛素联用(二)亚莫利从亚莫利从12mg/d起始,逐渐加量(起
34、始,逐渐加量(1mg/47d)1mg/47d)一般用至一般用至4mg/d,部分患者可达部分患者可达56mg/d,力求取得最佳疗效力求取得最佳疗效(血糖达标,胰岛素剂量明显减少)(血糖达标,胰岛素剂量明显减少)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可于加用亚莫利同时即适当减少原胰岛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可于加用亚莫利同时即适当减少原胰岛素剂量素剂量联合初期,应密切监测血糖,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和增加亚联合初期,应密切监测血糖,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和增加亚莫利剂量莫利剂量必要时也可再联合二甲双胍和或糖苷酶抑制剂必要时也可再联合二甲双胍和或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治疗的魔力伴侣小结胰岛素治疗的魔力伴侣小结胰岛素治疗时联合亚莫利的优势
35、胰岛素治疗时联合亚莫利的优势亚莫利与胰岛素联合的临床应用亚莫利与胰岛素联合的临床应用亚莫利与预混胰岛素联合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常亚莫利与预混胰岛素联合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常用方案用方案|60基础起始基础起始 量变质变量变质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冯凭冯凭|61内内 容容 概概 要要n基础高血糖对整体高血糖的重要性n首先控制基础高血糖促进A1C达标n基础胰岛素在指南中的地位n甘精胰岛素量效关系|62T2DMT2DM血糖由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组成血糖由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组成若以曲线下面积来表示各部分血糖正常基础血糖:正常空腹血糖值以下的面积基础高血糖 :正常空腹血糖以上,测得的空
36、腹血糖之下的面积餐后高血糖 :测得的空腹血糖以上的面积,即在基础高血糖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的部分餐后高血糖基础高血糖正常基础血糖Riddle MC,et al.Diabetes Care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5,2019总体血糖(通常以A1C表示)基础血糖(通常以空腹血糖表示)餐后血糖(通常以餐后2小时血糖表示)|63每个患者血糖谱每个患者血糖谱(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都不同,都不同,随着病程进展、血糖水平升高而变化随着病程进展、血糖水平升高而变化Monnier et al Diabetes Care 30:263269,2019 Monnier研究
37、:130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续的血糖监测系统来观察24小时的血糖情况。时间A1C 9%患者组患者组的平均血糖谱的平均血糖谱100200300400mg/dL11.510.05.44.40.7060010001400180022002400糖尿病病程(年)A1CA1C(%)(%)98-8.97-7.96.5-6.96.5早中晚|64基础和餐后高血糖对总体高血糖的贡献比例不同,基础和餐后高血糖对总体高血糖的贡献比例不同,餐后高血糖在基础高血糖之上进一步升高餐后高血糖在基础高血糖之上进一步升高1.Monnier et al Diabetes Care 30:263269,2019.2.Monnie
38、r et al Diabetes care 2019;26:881-885.Monnier研究:130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续的血糖监测系统来观察24小时的血糖情况。A1C 9%血糖(mmol/L)正常基础血糖空腹血糖A1C 8-9%正常基础血糖空腹血糖进餐相关的进餐相关的高血糖高血糖基础高血糖基础高血糖|65Monnier2019Monnier2019:A1CA1C越高,空腹血糖的贡献越大越高,空腹血糖的贡献越大Monnier L,et al.Diabetes care 2019;26:881-885.290名未使用胰岛素和阿卡波糖治疗的T2DM,男139/女151,糖尿病病史6个月 给予饮
39、食治疗或二甲双胍(1700mg/日)或格列本脲5-15mg/日或两药联用,至少治疗3个月 检测8:00AM,11:00AM,2:00PM,5:00PM四点血糖HbA1cMonnier研究的对象包括了2型糖尿病各个病程阶段的患者806040200空腹高血糖的贡献率(%)贡献率(%)餐后高血糖的贡献率(%)10.2从A1C最低五分位到最高五分位,PPG的相对作用逐渐降低;FPG的影响逐渐增大|66Monnier2019Monnier2019:A1C 8.0%A1C 8.0%时基础高血糖贡献超过时基础高血糖贡献超过58%58%Monnier L,et al.Diab Tech Ther.2019;1
40、3:S25130名仅经饮食控制或OAD治疗,但未使用胰岛素和阿卡波糖治疗的T2DM 患者,使用CGMS记录血糖,探讨FPG、PPG对A1C的贡献。(餐后高血糖面积以餐前血糖为基准,持续4h)基础高血糖对A1C的贡献随A1C升高而升高认为用“基础血糖”较“空腹血糖”表述更恰当平均A1C(%)|67日本研究:当日本研究:当HbA1c 大于大于8,基础高血糖与,基础高血糖与HbA1c的相关性更明显。的相关性更明显。改编自Kikuchi K,et al.Endocr J,2019,57:259266在亚洲人群中的研究同样显示在亚洲人群中的研究同样显示:空腹高血糖与空腹高血糖与A1CA1C的相关性随的相
41、关性随A1CA1C的升高而升高的升高而升高纳入2019-2019年进行糖尿病教育和血糖控制的66名T2DM患者。年龄3081岁,BMI19.7-43.3,FBG94-330mg/dL,HbA1c 5.7-12.5%。仅经饮食控制或OAD治疗或基础胰岛素治疗,但未应用过餐时/预混胰岛素,或糖苷酶抑制剂。|68OADOAD控制不佳患者基础高血糖的贡献率达控制不佳患者基础高血糖的贡献率达7680%7680%提示应首先控制基础高血糖提示应首先控制基础高血糖Riddle MC,et al.Diabetes Care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5,20196项治疗达标设计的研究,
42、1699名应用饮食控制及OAD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A1C7%)的T2DM患者,平均糖尿病病程9年,平均A1C 8.69%,FPG 10.7 mmol/L(193 mg/dl),监测7点SMBG情况,以5.6mmol/L作为高血糖标准计算。在接受在接受OAD治疗控制不佳拟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控制不佳拟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基础基础高血糖对高血糖对A1C具有显著贡献具有显著贡献基础与餐后高血糖对A1C贡献比例(%)基础高血糖的贡献率(%)餐后高血糖的贡献率(%)767879798024222121201008060402008.08.0-8.48.5-8.99.0-9.49.5基线A1C
43、(%)|691.Monnier L,et al.Diabetes care 2019;26:881-885.3.Kikuchi K,et al.Endocrine Journal 2019,57(3),259-2662.Monnier L,et al.Diab Tech Ther.2019;13:S25 4.Riddle MC,et al.Diabetes Care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5 2019众多研究提示众多研究提示-A1C基线越高,基础高血糖的贡献或相关性越大基线越高,基础高血糖的贡献或相关性越大 -OAD控制不佳人群应首先控制空腹血糖控制不佳人群应首先
44、控制空腹血糖患者患者例数例数研究人群特点研究人群特点血糖血糖监测监测基线基线A1C主要结论主要结论Monnier Monnier 2019 2019 1 1290290单纯饮食控制单纯饮食控制OADOAD治疗治疗排除餐时调节剂治疗排除餐时调节剂治疗4 4点点血糖血糖A1C7%A1C77者均包括者均包括在已控制很好的患者中,在已控制很好的患者中,餐后血糖占主导,但随着餐后血糖占主导,但随着血糖的恶化,空腹血糖的血糖的恶化,空腹血糖的贡献逐步增加贡献逐步增加Monnier Monnier 2019 2019 2 21301301.1.单纯饮食控制单纯饮食控制2.OAD2.OAD治疗治疗3.3.排除
45、餐时调节剂治疗排除餐时调节剂治疗CGMSCGMSA1C7%A1C77者均包括者均包括随着血糖的恶化,基础高随着血糖的恶化,基础高血糖的贡献逐渐增加血糖的贡献逐渐增加Kikuchi Kikuchi 3 36666单纯饮食控制单纯饮食控制OADOAD治疗治疗基础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治疗6 6点点血糖血糖A1C7%A1C77者均包括者均包括A1C8%A1C8%时,空腹高血糖与时,空腹高血糖与总体高血糖相关性更强总体高血糖相关性更强Riddle Riddle 4 416991699仅仅OADOAD控制不佳者控制不佳者7 7点点血糖血糖仅包括仅包括7%7%者者在在OADOAD控制不佳患者中,控制不佳患者
46、中,基础高血糖的贡献占主导基础高血糖的贡献占主导地位地位前三个研究纳入的患者人群较宽泛,且排除了餐时调节剂,高估了餐后血糖的贡献Riddle研究针对OAD控制不佳患者,发现基础高血糖的贡献占主导地位,提示OAD控制不佳患者应首先用基础胰岛素控制基础高血糖虽然各研究所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但都观察到随着A1C升高基础高血糖的影响逐步增加的趋势|70符合生理并且简单的治疗方案符合生理并且简单的治疗方案:首先控制基础高血糖首先控制基础高血糖,然后针对由进餐引起的高血糖然后针对由进餐引起的高血糖1002003004000600100018001400020022000600一天中的时间BLDmg/dL基基
47、础础高血糖高血糖进进餐相关的高血糖餐相关的高血糖正常血糖正常血糖mg/dL1002003004000600100018001400020022000600一天中的时间BLD正常血糖正常血糖水涨船高水落船低首先用来得首先用来得时时控制基控制基础础高血糖高血糖Adapted from Polonsky KS et al.N Engl J Med.1988;318:1231-1239.|71首先控制空腹高血糖,首先控制空腹高血糖,餐后血糖也随之下降,进而促进餐后血糖也随之下降,进而促进A1CA1C达标达标Yki-Jrvinen H et al.Diabetologia 2019;49:44251.L
48、ANMET研究: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110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且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来得时+二甲双胍或NPH+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FPG与HbA1c间的关系。Yki-Jarvinen H,et al.Diabetogia.2019;49:442-451A1C 基线9.1%A1C终点 7.1%|72空腹血糖正常化,促进空腹血糖正常化,促进HbA1cHbA1c达标达标Yki-jarvinen H et al.Diabetologia.2019;49:442-51HbA1c(%)=4.78 0.49+(0.40 0.082)FPG
49、(mmol/L)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110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且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来得时+二甲双胍或NPH+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FPG与HbA1c间的关系。LANMET研究提示:研究提示:FPG与与A1C接近线性关系,单纯降低空腹血糖,接近线性关系,单纯降低空腹血糖,FPG 5.6 mmol/L促进促进A1C 7%Yki-Jarvinen H,et al.Diabetogia.2019;49:442-4515.6 mmol/L7%|73多项治疗达标研究一致提示:首先控制空腹血糖的多项治疗达标研究一致提示:首先控制空腹血糖的
50、基础治疗方案,有效促进患者基础治疗方案,有效促进患者A1CA1C达标达标1.Riddle MC,et al.Diabetes Care 2019;26:30803086.2.Yki-Jrvinen H,et al.Diabetologia 2019;49:442451.3.Bretzel RG,et al.Lancet 2019;371:10731084.4.Janka H,et al.Diabetes Care 2005;28:254259.接受来得时接受来得时治疗后治疗后患者患者FPG均可接近均可接近100 mg/dL1-4接受来得时接受来得时治疗后治疗后患者患者HbA1c 均能达标均能达
相关知识
成都三部曲越看越精彩 《芙蓉花开》首先登场
【天津茉莉花开艺术培训】茉莉花开
儿童民族舞蹈花开茉莉(舞蹈茉莉花开教学)
散文:茉莉花开
茉莉花开
茉莉花开全集
南昌茉莉花开摄影(南昌茉莉花开古装摄影)
茉莉花开影评
茉莉花开 茉莉花香
爱情三部曲,相识相知相守
网址: 茉莉花开三部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06142.html
上一篇: 国片志03 |
下一篇: 恋爱循环中日文歌词+罗马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