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锦鸡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锦鸡舞

贵州网讯:(记者 江源)锦鸡舞发源于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境内,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亚族群。他们居住在麻鸟、羊先、也改、党早、加配、羊物等苗族村寨,方圆约50多平方公里,两万多人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鸡舞在2007年贵州省“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上获取原生态舞蹈类金黔奖。

传说这支苗族的祖先住在东方大平原上,后来迁到一个叫“展坳对社”的沙滩边居住,又因洪灾,才沿江而上,来到这里。苗族有洪水滔天后人类只剩下葫芦兄妹,兄妹结婚繁衍人类的传说。在汉文献记载中,《世本》:“女娲做笙簧” 《山海经》把伏羲女娲列为苗民:在“南方……有神焉,人首蛇身”。女娲,也称“匏娲”或“瓠娲”。《白虎通》说:“瓠日笙”,而古代“匏”就是葫芦。苗族各地都有一个基本相似的神话传说:芦笙是“母亲”的创造,这个“母亲”出自一个葫芦瓜里,即是葫芦兄妹的传说,始祖是伏羲女娲,即是葫芦兄妹。朱辅《溪蛮从笑》言:“蛮吹葫芦笙,亦匏余意,但例管六,与《说文》十三簧不同耳。”女娲不仅是苗族的祖先,而且是芦笙的发明者,

“黛胚”(女孩子)们在芦笙场边等待着同伴们的到来,她们身上的苗族盛装保留着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银饰、绣裙、花带以及造型扮相,都以美丽的锦鸡为审美参照,因此也称为“锦鸡装”。

传说祖先们来到这里,没有田耕种,他们一边开田,一边打猎充饥度日。锦鸡帮助他们获得了小米种,小米助他们度过饥荒,锦鸡也就成了他们的命运吉星。于是,他们模仿锦鸡的模样打扮自己,又模仿锦鸡的求偶步态跳芦笙舞。而在深层潜意识里,这支苗族自称“嘎闹”,系远古鸟图腾部落的后裔,至今,锦鸡舞仍在他们的祭祖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锦鸡舞在十二年一次的祭祖活动中担当重要职责,其所演奏(舞蹈)的曲目有着严格的定制,其曲目传递了苗族远古的信息如蝴蝶妈妈等。节日娱乐是锦鸡舞表演的最大内容。婚庆、迎客礼仪、青年男女的“跳月”,都依托锦鸡舞来进行。锦鸡舞在现实生活中为青年男女的爱情起着桥梁作用,在“吃新节”等大型民族活动中和“跳月”等活动中,让青年男女跳舞交心,以乐示爱。

芦笙与舞蹈互为载体,是苗族舞蹈不可或缺的工具,锦鸡舞的伴奏乐器——芦笙,苗语称:“更拉”,又称“四滴水”。表演锦鸡舞时,男性吹芦笙作前导,女性随后起舞,排成一字形,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下肢动作多,上肢动作少,左右手垂直于短裙边放松,随舞姿自然摆动,脚步尾尾律动,回环复沓、优雅流畅,含情脉脉,细腻娓婉,酷似锦鸡在行乐觅食。锦鸡舞在无数的传承创造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曲调有近百种,而舞步更加独特。步、上肢、腰、手、膝等,都有自己的一招一式。它完全与其他芦笙舞有不同的风格。

苗族锦鸡舞的表演内容有祭祖和文化娱乐两大内容。在祭祖活动中,要制木鼓,把祖先的神灵请到鼓里,然后用芦笙及芦笙舞(锦鸡舞)唤醒他们,即“唤鼓”或“醒鼓”,之后每一个祭祀环节,都要吹演芦笙舞,直到把祖灵请到原地安息,节日娱乐是锦鸡舞表演的最大内容,如这一带苗族最隆重的“吃新节”,平时的各种小节日,婚庆、迎客的礼仪等。

锦鸡舞的表演形式常见的是集体舞,而且场面宏大,男吹芦笙在前,女性随后,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少则七八人,多的不限,并围成二、三圈不等。

锦鸡舞的表演形式常见的是集体舞,而且场面宏大,男吹芦笙在前,女性随后,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少则七八人,多的不限,并围成二、三圈不等。近年来也有双人或四人舞在民间出现。演奏的都是锦鸡芦笙曲,内容也为模拟锦鸡斗架或讨花带。锦鸡舞的角色分芦笙演奏者和锦鸡扮演者,一般男性吹芦笙演奏,女性为锦鸡舞伴。

该舞蹈在流传区域内,如苗族的盛大节日:“吃新节”、“祭祖”、“苗年”都要跳锦鸡舞。区域内的女性,从小就学会跳锦鸡舞。各村寨的锦鸡舞虽各有特色,但基本上保持了锦鸡舞的原貌。

锦鸡苗族服饰(女装),绚丽多彩,千姿百态,保留着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她们的银饰、绣裙、花带以及造型扮相,都以美丽的锦鸡为审美参照,高绾发髻,形如粽子,光滑圆润,高昂秀丽。裙长10—22公分,所挂的彩带达20多条,前围帕短,绣上艳丽花色,后围帕素而长,系上十数条宽花带,垂至脚跟。盛装时,头戴银发簪,发鬓插锦鸡飞舞造型的银饰及银梳、银雀花等,上身穿3-5件短领对襟件短衣,最外一件有银扣装饰,戴银项圈、银耳环、银手镯,银戒指等,犹如一只美丽的锦鸡,靓丽迷人。

锦鸡舞的道具是男性演奏的芦笙。芦笙既是伴奏乐器又是且吹且舞的道具。该芦笙是配套的四支、分有小、中、大、特大。俗称为“四滴水”。

锦鸡舞的道具是男性演奏的芦笙。芦笙既是伴奏乐器又是且吹且舞的道具。该芦笙是配套的四支、分有小、中、大、特大。俗称为“四滴水”。

锦鸡舞无论从音乐上,舞蹈上和服饰上都是一项审美性的活动。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这项文化事项正在发生从文化性向艺术性,从实用性向审美性,从社会性向专业性的转化,因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关热词搜索:苗族锦鸡非物质文化

相关知识

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舞(锦鸡舞)
大美非遗丨翩翩飞舞的苗族锦鸡舞
苗族锦鸡舞
“多彩贵州游·非遗伴你行”西江苗寨站——苗族锦鸡舞:民间舞蹈中的一枝烂漫山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刺绣——苗族“百鸟衣”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民间舞蹈类非遗项目
花垣荣拥10大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丹寨非遗文化闪耀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 锦鸡飞舞亮相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非遗周末聚丹寨专场即将上演 天下第一锦鸡舞盛装震撼来袭

网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锦鸡舞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0857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瑶族民族服饰定制之图案纹样
下一篇: 潘广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