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 小
2020-09-24 15:56: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立足多元化的监测数据,通过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设计打造“智慧保护区”。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松山自然保护区“智慧保护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10个应用模块(本底资源、野外巡护、动物动态监测、人工鸟巢监测、植物群落动态监测、有害生物监测、环境监测、防火监控、用地管理和地理信息)的设计背景和内容。
平台运行近三年来产生了良好效果,对强化松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乃至促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智慧保护区”的概念是由智慧林业演变而来,即以自然保护区的多元数据为基础,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武装”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及科普宣教等工作提供智慧保障和技术支撑。保护区不仅需要将大量监测数据进行日常收集和整理,还需要对各类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而手工整理不但容易出现纰漏,也易造成管理安全隐患,同时传统人工模式亦不能满足科研和科普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
2018年,松山保护区奋力担负新时代赋予自然保护区的新使命,以新角度、新形式开展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启动“智慧保护区”综合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将保护区水、土、气、生等自然资源全部纳入监测保护范围,为自然保护区发展决策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也为全国“智慧保护区”提供建设案例,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松山自然保护区的背景介绍
松山自然保护区采取“管理处—管理科—管理站”管理体系,设6科3站,管理站责任范围覆盖整个保护区,为区内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由于保护区地形复杂、物种丰富、植被群落类型多样,存在着管理任务重、管护人员不足等问题,尤其受投资资金少、智慧化管理水平低、信息化建设滞后等条件的限制,直接影响了保护区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同时,要实现“借势冬奥建一流保护区,把松山建成向世界展示北京生态资源保护的名片”总体目标,就必须与时俱进,借助先进的巡护监测技术、无人机、视频监控技术、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等多种技术手段,构建基于多元化信息管理平台的“智慧保护区”系统,将数字化管理与传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提升管理效率和准确性,为实现保护区保护管理的智能化和智慧化奠定坚实基础。
这也将有效提升保护区的资源管护与科学研究水平,加大资源保护成果的宣传展示力度,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合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总体构架
●“智慧保护区”的内涵
松山自然保护区“智慧保护区”是依托空域的视频监控预警技术和无人机监测技术、天域的卫星导航和野外智能巡护技术以及地域的视频监控基站、手持巡护仪、野外监测仪器等技术和手段,形成了基于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空、天、地”一体化监管,旨在实现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智慧化监测和管理(如图1)。
该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采用“七横两纵”总体架构,包括基础支撑层、运行环境层、数据资源层、支撑层、应用层、展现层(服务层)、用户层7个层面及信息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如图2)。
通过松山自然保护区“智慧保护区”建设,依托无人机监测技术、野外智能巡护技术以及手持式巡护仪、野外监测仪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手段,构建集资源管护、生态监测、防火监控、用地管理等职能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动态监管、日常巡护、科研教学、人为活动等数据的信息采集、网络传输、规范化处理、可视化应用,实现自然保护区信息资源共享、政务协同,同时可对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和自然资源情况进行广泛宣传,提升保护区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为首都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保护信息化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文/蒋健、董艳民、郭艳美、张楠、安菁、王丹
相关知识
基于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智慧保护区”应用研究——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遥感监测与评价
基于鸟类栖息地季节性变化的自然保护区动态分区管理——以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应用研究——以云南省桃花源旅游景区为例
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以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护“绿色家底”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基于GIS的土壤肥力信息管理及棉花施肥推荐支持决策系统研究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网址: 基于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智慧保护区”应用研究——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09195.html
上一篇: 公务员平时考核结果( 2025年 |
下一篇: 江苏省林业局 各地动态 盐城珍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