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武汉4月11日电 (记者马芙蓉)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邓红兵教授及其团队近日在国际期刊发表研究,创新性地利用普遍存在但长期被视作“边角料”的花粉,开发出能够捕捉微纳米塑料的环保海绵材料,以及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生物塑料。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为解决塑料污染提供了可持续性方案。
邓教授介绍,全球农业每年产生的废弃生物质资源高达数百万吨,其中的花粉颗粒不仅廉价且易得,然而由于其外壁坚硬且结构惰性强,过去一直未被合法有效利用。在探索微塑料去除的过程中,团队发现鱿鱼甲壳素对微纳米塑料具有较强的捕集能力,进而将提取的β-甲壳素与花粉结合,制备出新型的吸附材料。实验结果显示,这种花粉-甲壳素海绵对各种粒径、表面电荷及类型的微塑料均展现出广谱适应性。
依据报告,花粉本身的微纳米级纹理在与甲壳素的协同作用下,通过疏水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及物理截留等机制,能够高效捕捉水中的污染物,包括药物和内分泌干扰物,具备良好的应用潜力。在水体净化、工业废水处理和环境修复等领域,未来前景广阔。
此外,团队还探索了花粉的结构可塑性,经过碱水处理使花粉软化后,与棉花纤维混合,得到了纯天然的生物塑料。赵泽副教授指出,花粉的微小天然颗粒与棉花纤维间的形状差异能有效结合,从而形成结实而韧性的生物塑料。这种材料制作过程环保简便,使用后经过水处理可循环再生,并在废弃后半年内实现微生物完全降解,无产生微塑料的环境负担,助力降低塑料污染问题。这些研究不仅展示了花粉的巨大应用潜力,也标志着可持续材料研发的进步,值得期待未来的环保创新。
相关知识
武汉大学创新利用花粉研发环保吸附材料和生物塑料
武汉科研团队创新:花粉转化为环保吸附材料与生物塑料
武汉科研人员变花粉为环保吸附材料与生物塑料
武汉大学邓红兵教授/陈朝吉教授团队AFM:纯甲壳素纳米纤维网络去除小尺度微塑料
生物基材料,制造业的一次“绿色革命”
【环保材料】
海藻纤维、薄荷油、回收旧塑料、天然干花:PANGAIA 利用创新生态材料打造环保极简时尚
环保材料智能网 ——环保材料总结与剖析
质量安全课题组研发新型仿生水凝胶微球并用于混合污染物吸附去除
节能环保材料
网址: 武汉大学创新利用花粉研发环保吸附材料和生物塑料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10217.html
上一篇: 一种环保甲醛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与 |
下一篇: 武汉科研团队创新:花粉转化为环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