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的朋友都知道茄子和辣椒是常见的蔬菜,但说到怎么给它们追肥,不少人都存在误区。
很多人以为只要多上粪肥就能长好,实际上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养分完全不同。
肥料用对了,产量能翻倍;用错了,秧子长得旺却不结果。到底该用什么肥?什么时候用最合适?
茄子
茄子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养分是有讲究的。
刚移栽的小苗需要先长壮根系,这时候适合用腐熟的粪水来提苗。粪水要提前发酵好,不能有臭味,兑上三倍清水沿着垄沟浇。
浇完肥水要及时松土,这样既保墒又促进根系吸收。等苗子长到一尺高的时候,要开始准备促花肥。这时候单用氮肥容易光长叶子不开花,得配上磷钾肥。
有经验的菜农会用鸡粪拌草木灰,比例控制在2:1,在离根部半尺远的地方挖浅沟埋进去。
到了结第一个茄子的时候,养分需求达到高峰。
这时候追肥要以钾肥为主,硫酸钾和草木灰都是好选择。草木灰要提前用清水浸泡,取上层的澄清液浇灌,既能补钾又不会烧根。
如果发现茄子表皮发暗、生长缓慢,可能是缺钙了。这时候去菜市场捡些鸡蛋壳,洗干净晒干碾成粉,撒在根部周围,下雨后钙质就会慢慢释放。
追肥时间也有讲究,最好选在连续晴天的早晨,这时候土壤湿度适中,肥料吸收最好。
结果期追肥最怕贪多。有些新手看见茄子结得多就拼命施肥,结果导致植株早衰。
正确做法是少量多次,每次采收后补充一次淡肥。
用豆饼泡的水兑五倍清水,既能恢复地力又不会造成肥害。
遇到连阴天要暂停追肥,等天晴后再补。叶片出现黄斑时要警惕,可能是肥害前兆,立即大水漫灌可以缓解。
在门茄膨大期要特别注意补充中量元素。这时候茄子每天能长两指宽,消耗养分特别快。
除了常规追肥,最好在垄间撒些粉碎的骨粉。骨粉含磷又含钙,能预防果实空心。
追肥位置要随着根系扩展往外移,幼苗期在根部半尺内施肥,到结果期要扩到一尺开外。
施肥后培土要仔细,把露在外面的肥料都盖严实,这样既防挥发又能让肥料慢慢分解。
发现植株长势不均时要区别对待。同一块地里,长得矮小的植株要单独补肥,用稀释五倍的粪水点浇。
叶片发紫说明缺磷,及时补施过磷酸钙浸出液。追肥后三天内不要中耕,防止伤到刚长出的新根。遇到暴雨冲刷后,要在雨停后补施半量肥料,因为原来的肥料可能被冲走了。
辣椒
辣椒的需肥特点与茄子不同,更讲究营养均衡。苗期要控制氮肥用量,否则容易徒长。
移栽成活后第一次追肥很关键,用腐熟的菜籽饼泡水,滤去渣滓后浇根最安全。
这个阶段要培养健壮的主枝,为后期结果打基础。
当植株开始分叉时,要增加磷肥用量,过磷酸钙拌细土撒施效果不错,注意不要撒到叶面上。
开花期是辣椒最需要精心管理的阶段。这时候追肥要以保花为主,钾肥和硼肥配合使用。
草木灰浸出液混合硼砂溶液,在花蕾形成前喷施叶面,能有效减少落花。地面追肥改用低氮高钾的复合肥,沿着垄沟浅施后覆土。
遇到持续干旱天气,追肥后要及时浇透水,但要注意不能积水,否则容易烂根。
进入采收期后,养分消耗特别快。每摘完一茬辣椒,都要及时补充肥料。
这时候用速效的硝酸钾最合适,兑水稀释后浇灌,三天就能看到新花芽冒出。同时要注意补充中量元素,镁肥不足会导致老叶发黄。
去药店买几块钱的硫酸镁,按说明兑水喷叶正反面,连续两次就能转绿。追肥时间最好安排在傍晚,避开烈日暴晒,让植株有整夜时间吸收养分。
门椒坐果时要特别注意控氮。这时候如果氮肥过量,会导致植株疯长不结果。
发现叶片又大又薄,要立即停施氮肥,改用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追肥位置要离主干三寸远,太近容易烧根。
沙质土追肥要分多次进行,每次用量减半。黏土地追肥后要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
遇到连阴雨天气要调整施肥策略。
雨水会带走土壤中的钾元素,等天放晴后要及时补施草木灰。
发现落花落果严重时,要立即喷施硼钼混合液。用温水化开钼酸铵和硼砂,浓度控制在0.2%以内,在清晨露水干后均匀喷洒。
追肥后三天内不要喷农药,防止产生药害。
结果后期要注重养根护叶。用腐殖酸水溶肥灌根,既能改善土壤又能延长结果期。
叶片出现早衰迹象时,用尿素和糖分的混合液喷施,浓度不超过0.5%。
追肥的同时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避免传染健康植株。
记住“少吃多餐"的施肥原则,比一次性施足更安全有效。
结尾部分:
不管是茄子还是辣椒,追肥都要看天看地看长势。
雨水多的年份要增加追肥次数,沙土地保肥差要少量多次。发现植株有缺肥症状时,及时补充对应元素。
只要掌握好需肥规律,家家都能种出满枝的好茄子、红彤彤的辣椒串。记住薄肥勤施的原则,观察植株反应灵活调整,定能获得理想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