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打造花园农田 实现绿色生态 ——记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周伟军教授

打造花园农田 实现绿色生态 ——记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周伟军教授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之时,又到了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如果你现在到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特色油菜高产高质示范基地,你就会发现一大片七彩斑斓的油菜花盛开,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绚丽多彩、熠熠生辉的春装,呈现出一幅色彩缤纷的乡村田园画卷。这就是周伟军教授团队研制的优质高产品种“浙大七彩油菜”。这些七彩油菜不仅观赏性高、产量高,而且营养更高,兼具食用、观赏、油用等价值。

QQ截图20230310134955.jpg

中国人饮食离不开油,油菜作为最主要的油料作物,用油菜籽榨出来的食用油一直是中国人的首选。中国菜素来以色香味俱全而闻名世界,正是因为中国人做菜习惯使用具有浓郁香味、营养价值高,又益于健康的菜籽油。浙江大学农学院周伟军教授,40年来一直从事油菜遗传育种与种子工程、生理生态调控及安全农产品研究,积极创新、坚持不懈,取得了丰硕成果,油菜产业助力乡村发展振兴,成绩斐然。

开拓创新成果丰七彩油菜惹人爱

周伟军出生于1962年12月,1979年考入浙江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40年来,一直专注油菜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采用芸薹属种间杂交、胚挽救、分子聚合等前沿技术,成功培育了高产高油抗逆“浙大系列”优质油菜品种7个。作为我国著名油菜专家,他所培育的“浙大635”“浙大649”含油量再创新高,分别高达50.64%、50.89%,在全国油菜品种中位居前列。

油菜育种有两个特点,一是非转基因育种技术,二是采用杂交育种的手段和系统选育的路径。周伟军和团队经过长达15年的一代代杂交、回交和多代自交培育后,最新的一款“浙大649”油菜品种最终定型,产油量更高、色彩更丰富,他们还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浙大七彩油菜”。传统普通油菜的含油量多为45%--50%,作为倾心打造的一个油菜的新品种系列,七彩油菜花含油量能达到55%以上,是国内油菜品种中高含油量的优质品种。

在农作物中,既要保证农业收获产量,同时兼具很强观赏性的并不算多,而七彩油菜花是例外。“浙大七彩油菜”系列源自周伟军团队将油菜与甘蓝、青菜、萝卜等诸多十字花科的农作物杂交,采用分子聚合育种等前沿技术,除了“有貌”,还“有料”——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有些已达到低芥酸、低硫甙、低纤维素,可为菜籽油、工业再生能源产品提供优质来源,能实现多功能、多用途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应用。同时,油菜根系能分泌多种有机酸,增加土壤中速效磷等多种元素含量,具涵养土地、整治与保护环境的功效,有助于打造绿色健康的乡村生态圈。

如今,周伟军和团队已自主创制了白色、黄绿、土黄、橘黄、粉红、橙红、紫色等一批彩色油菜——“浙大七彩油菜”(浙大白、浙大绿、浙大杏、浙大橘、浙大粉、浙大橙、浙大紫),浙江省内宁波、温州、杭州、衢州、绍兴、嘉兴、湖州、台州、金华等各景区和乡村争相引种七彩油菜,品种还被推广到安徽、江西、江苏、福建、湖南、云南、河北、青海、西藏等省区,累计示范种植面积达到5万余亩。

这些不同花色的彩色油菜兼顾了油菜观花、蜜源与乡村农旅等特性,颜色靓丽多样、极具观赏价值,极大地助推了各地的乡村旅游。也可以将油菜种植与公园、果园、公路、河道等绿化结合起来,河里种水草,河岸种七彩油菜,还可将山区半山区、水网平原与沿海盐碱地等分片区进行绿化复耕及生态种植。同时,搭配多种草花植物与蜜源植物等,使得农业、旅游、环境美化三不误,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一亩观赏油菜花可创造旅游等综合收益十余万元,是普通油菜花的好几倍,极具市场前景。

QQ截图20230310135006.jpg

  助力农民多增产振兴乡村促经济

党的二十大提出振兴乡村经济战略,对于周伟军而言,科研人员也应将自已的工作和振兴乡村经济结合起来。他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手,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对此,油菜有很多文章可做,种植油菜好处多多。一是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打造美丽田园;二是创新农作制度,实现绿色过冬;三是高产技术集成推广,提高种植效益;四是食品安全倍受关注,崇尚乡土消费,这四项优势均有利于油菜产业发展。

将优质品种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正是周伟军和团队追求的目标,多年来,他们在绍兴、衢州、杭州、宁波、湖州、温州、台州、金华、芜湖、上海等多地推广优质油菜品种以及高产栽培技术,频获赞誉。“浙大系列”油菜品种优质高产抗病、花色艳花期长,以及彩色油菜的创制与广泛应用,振兴乡村经济正是油菜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不仅改善居民的膳食水平,还提供了休闲旅游的环境景点;不仅提高第一产业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和收入,还会带动第二、三产业,大幅度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周伟军团队以促进长江中下游油菜产业发展、提高我国油品自给率为主要发展目标,在我国长江流域等其他省市大力推广种植面积,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高油605”育成25年来一直为浙江油菜主要品种,现每年仍有10多万亩的种植面积;“浙大619”“浙大622”“浙大630”入选为浙江省农业主导品种,“浙大系列”油菜品种每年在浙江推广面积超过70万亩;2012年,“浙大619”菜籽亩产242.5公斤,创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油菜亩产新纪录,2016年,荣获首届“浙江省十大好品种”;2018年浙江省7个超10万亩油菜当家品种4个即是“浙大系列”品种,其面积占全省油菜总面积的1/3以上。2023年2月18日,周伟军团队完成的“高油高产抗逆浙大系列黄籽油菜品种选育推广与全产业链开发应用”项目成果鉴定认为,2015-2021年度浙江省内外累计推广应用738.43万亩、增效21.09亿元,近3年浙江省内外累计推广583.19万亩、增效16.16亿元,总的社会经济效益(增产、增油)十分显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长钱前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居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乡村振兴,是周伟军不变的梦想,现在,又有了不一样的含义。“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田园综合体,彩色油菜可为各地的乡村振兴添点彩。”用更多彩的油菜妆点乡村,实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共赢,是他的新追求。油菜是一个美丽产业,油菜作为重要经济作物,不仅要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还要发挥其更丰富的附加值。目前,他们研发的油菜新品种正在渐渐改变农村、服务农民、改变农业。周伟军团队的“浙大系列”为油菜产业的综合开发奠定了基础,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了力量。做到了“高产量”生产基础,做好了“美生态”绿色要求,让农民过上“好生活”,实现了旅游发展与农业完美结合,带来美丽的经济发展,“浙大系列”优质油菜品种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之一。

育种育才四十载奉献国家和社会

作为浙江大学教师专业技术二级教授、求是特聘技术创新岗,周伟军在繁忙的科研工作同时,还担任着教育培养人才的重担,周伟军在政治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出色的完成了教学科研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类人才培养等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留校任教四十年来,周伟军主讲本科生《作物生长发育与调控》与《作物栽培学》、硕士生《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博士生《专业外语》与《生物互作研究进展》等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反映好。他主编或副主编《作物栽培学》《跨世纪农业发展研究》,以及Degradable Plastic Mulch in Winter Rapeseed Production、Herbicide Toxicology等国家级规划教材、农学与生物技术专业规划教材、学术专著等。迄今为止,已指导培养了国内外博士后、博士、硕士100余名,众多毕业生现已担任了大学校长、教授(研究员)、科研院(所)长(书记)、各级机关单位与企事业负责人,服务国家、奉献社会、造福人民。

国家乡村振兴的实施给科研工作者带来了机遇,也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机遇。周伟军希望以后继续在新品种培育、新技术推广、新信息交流等方面与各地加强交流与合作,将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各地的乡村振兴。周伟军为我国乡村振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更强调绿色、健康、生态理念,尽可能结合农艺、物理、生物防治法防控有害生物等,通过协同创新与合作研发,希望早日实现“农田花园,绿色生态”。

QQ截图20230310135018.jpg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把优质品种变成农民创收致富的法宝,用彩色油菜妆点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周伟军和团队正以执着、热情、奉献谱写着我国油菜产业的新篇章,他们所努力追求的“高产量、美生态、好生活”,将一步步由梦想变成真实。

相关知识

打造花园农田 实现绿色生态 ——记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周伟军教授
浙江日报:走近浙江大学农业设计育种团队——以小小种子服务“国之大者”
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官网
生物资源与分子工程
助力建设美丽乡村 中国球宿根花卉年会在昆明召开 | 动态
潘长田研究员在Nature Protocols发表植物育种双功能CRISPR新系统研究成果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介绍
湖南环境生物技术学院 花卉生产与应用技术课件
注重自然与人文景观设计 实现绿化与交通要道相融合——以莱芜市北坦北路绿化设计为例
一种植物新属以我校生态与环境学院周守标教授命名

网址: 打造花园农田 实现绿色生态 ——记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周伟军教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16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油菜花+红花萝卜=彩虹花海
下一篇: 需求牵引、核心技术驱动的生物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