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资源以下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银杏 英文名:ginkgogingko 别名: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 分类: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银杏纲 目:银杏目 科:银杏科 属:
野生植物资源
以下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银杏
英文名:ginkgo gingko
别名: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
分类: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银杏纲
目:银杏目
科:银杏科
属:银杏属
银杏(ginkgo gingko.,拉丁名Ginkgo biloba)别名: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属裸子植物。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寿命达到千余岁,现存3500余年大树仍枝叶繁茂果实累累。是树中的老寿星。在山东日照浮来山的定林寺内有一棵大银杏树,相传是商代种植的,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了。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中生代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在一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只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野生状态的银杏残存于中国江苏徐州北部(邳州市)山东南部临沂(郯城县)地区浙江西部山区。浙江天目山,湖北省安陆市、大别山、神农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状态的银杏群落
。由于个体稀少,雌雄异株,如不严格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残存林将被取代。银杏分布大都属于人工栽培区域,主要大量栽培于中国、法国和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毫无疑问,国外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
银杏
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叶形古雅,寿命绵长。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树干光洁,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有利于银杏的繁殖和增添风景。适应性强,银杏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范。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可用于园林绿化、行道、公路、田间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栽培树种。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
中国不仅是银杏的故乡,而且也是栽培、利用和研究银杏最早、成果最丰富的国家地区之一。古往今来,无论是银杏栽培面积,还是银杏产量,中国均居世界首位。从现存古银杏树的树龄来看,中国商、周之间即有银杏栽植。
银杏是中国特有而丰富的经济植物资源。外种皮可提栲胶。木材浅黄色,细致,轻软,供建筑、家具、雕刻及其它工艺品用。又为庭园树、行道树。种子含有氢氰酸、组胺酸、蛋白质等。种仁供食用,多食中毒,中医学上以种子和叶可以入药,性平、味苦涩,有小毒。
食银杏果,儿童一般连吃20颗左右,成人连吃50颗左右就会有中毒的危险。预防白果中毒的方法是将其煮熟后再食用,不过煮过的白果毒素仍未完全受到破坏,所以不宜吃得太多。另外用银杏叶片泡水喝,也是有一定危险的。据查,银杏叶中有一种成分银杏酸,如果用的剂量过大,或者服用时间比较长,会损害心脏。
形态
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一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一15)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一5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
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一3.5厘米,直径1.5一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
银杏的食用:
白果,养生延年,银杏在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就食用方式来看,银杏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
但食用白果的用量和食法不当,会引起中毒。(主要指食量过大的情况)为了预防银杏中毒,熟食、少食是其根本方法。生食(去壳、膜心)成人掌握在5~7粒,小儿根据年龄体重每次2~5粒,隔4小时后可再服用。生食一定去壳去红软膜、去心(胚芽)。若熟食,每次20~30粒为宜,如去壳、去红软膜、去胚煮食,即使剂量大一些,也是不会发生中毒的。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苦涩,有小毒;入肺、肾经。
【功效主治】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消毒杀虫。主治哮喘,痰嗽,梦遗,白带,白浊,小儿腹泻,虫积,肠风脏毒,淋病,小便频数,以及疥癣、漆疮、白瘤风等病症。
【营养成分】每100克含蛋白质6.4克,脂肪2.4克,碳水化合物36克,粗纤维1.2克,蔗糖52克,还原糖1.1 ,钙10毫克,磷218毫克,铁1毫克,胡萝卜素320微克,核黄素50微克,以及白果醇、白果酚、白果酸等多种成分。
银杏的药用:
银杏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三个方面。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明代江苏、四川等地曾出现了用白果炮制的中成药,用于临床。
【食疗作用】
1.抑菌杀菌白果中含有的白果酸、白果酚,经实验证明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白果水浸剂对各种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止痒疗癣。
2.祛疾止咳白果味甘苦涩,具有敛肺气、定喘咳的功效,对于肺病咳嗽、老人虚弱体质的哮喘及各种哮喘痰多者,均有辅助食疗作用。
3,抗涝抑虫白果外种皮中所含的白果酸及白果酚等,有抗结核杆菌的作用。白果用油浸对结核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生菜油浸演的新鲜果实,对改善肺结核病所致的发热、盗汗、咳嗽咯血、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肺结核。
4.止带浊,缩小便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猥白果有收缩膀胱括约肌的作用。对于小儿遗尿,气虚小便频数,带下白浊,遗精不固等病症,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5.降低血清胆固醇,扩张冠状动脉银杏叶中含有莽草酸、白果双黄酮、异白果双黄酮、甾醇等,近年来用于治疗高血压及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痉挛、血清胆固醇过高等病症都有一定效果。
生活习性、生活环境
银杏为阳性树,喜适当湿润而排水良好的深厚壤土,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在酸性土(pH4.5)、石灰性土(pH8.0)中均可生长良好,而以中性或微酸土最适宜,不耐积水之地,较能耐旱,单在过于干燥处及多石山坡或低湿之地生长不良。银杏寿命长,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初期生长较慢,寿命长,蒙蘖性强。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野生状态的银杏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温15℃,极端最低温可达-10.6℃,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伴生植物主要有柳杉、金钱松、榧树、杉木、蓝果树、枫香、天目木姜子、香果树、响叶杨、交让木、毛竹 等。
红豆杉
红豆杉属植物全世界有11 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热带地区。中国原产有4种1变种,即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变种)。引种的有曼地亚红豆杉,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加拿大引种而来,现在四川、广西资源和临桂、山东等地有栽培。
中国红豆杉是红豆杉的其中一种,红豆杉(学名Taxus mairei)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孑遗植物,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中国红豆杉是中国特有种,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等地,华中区多见于1000米以上的山地上部未干扰环境中,华南、西南区多见于1500~3000米的山地落叶阔叶林中,相对集中分布于横断山区和四川盆地周边山地,在广西北部、贵州东部、湖南南部也有分布。
我国将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30m,干径达1m。叶螺旋状,基部扭转为二列,条形。略微弯曲,长1-2.5cm,宽2-2.5mm,叶缘微反曲,叶端渐尖,叶背有2条宽黄绿色或灰绿色气孔带,中脉上密生有细小凸点,叶缘绿带极窑.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雌球花的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基部有圆盘状假种皮.种子扁卵圆形,有2棱,种脐卵圆形,有红色杯状的假种皮,成熟期在9-11月。
生物学特性
性喜生长于气候较温暖多雨地方,为典型的阴性树种。常处于林冠下乔木第二、三层,散生,基本无纯林存在,也极少团块分布。只在排水良好的酸性灰棕壤、黄壤、黄棕壤上良好生长,苗喜荫、忌晒。其种子种皮厚,处于深休眠状态,自然状态下经两冬一夏才能萌发,天然更新能力弱。用种子繁殖。种胚休眠期较长,采种后必须在低温下用湿沙层积贮藏,春季播种,发芽期可延至第二年。用扦插法亦能繁殖。
经济用途
中国红豆杉在国内虽分布较广,但是资源蕴藏量却少。主要用于医药、观赏、科研等。
一、医药用途
中国红豆杉的植物体内提取的紫杉醇及其衍生物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抗癌药物之一,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1971年美国从红豆杉中提取出了紫杉醇,由于红豆杉的提取物(TAXOL PACLI TAXEL)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所长BRODER博士称紫杉醇是继阿霉素、顺铂以后,十五年来被认为是对多种癌症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癌药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中国都相继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1992年批准用于临床,美国率先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临床并在治疗各种癌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经证明对多种癌症有疗效,尤其是对卵巢癌、乳腺癌的治疗获得成功,治愈率达33%,有效率为75%。紫杉醇成为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治疗癌症最好的药物。从此人类在抗癌领域中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所以到目前为止以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同癌症做抗争的的最有利的武器还只能是紫杉醇。世界上年产紫杉醇仅250kg左右,市场供求失衡,价格十分昂贵,每千克高达20多万美元,故红豆杉有“植物黄金”之称。
紫杉醇主要是从红豆杉的根、皮、茎、叶中来提取。由于提取工艺较为复杂,由其是在去除原液中的叶绿素的成份方面较为困难,在加之设备投资较大,由其是原料来源缺乏,紫杉醇的规摸性提取在我国发展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刚刚开始。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
二、观赏用途
中国红豆杉树形美观大方,四季常青,果实成熟期红绿相映的颜色搭配令人陶醉,可广泛应用于水土保
持、园艺观赏等方面,是新世纪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优良树种, 现常用于高档的庭院绿化观赏。
三、科研用途
中国红豆杉是第四世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全世界自然分布极少,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在很多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四、其他用途
中国红豆杉木材细密,色红鲜艳,坚韧耐用,为珍贵的用材树种。常用于雕刻、制作高档家具、工艺品等;木材耐腐,可供土木工程用材;种子含油率达60%,具有特别的开发价值。
南方红豆杉
学 名: Taxus chinenwsis var.mairei Cheng et L.K
别名:美丽红豆杉、红榧、紫杉
科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
保护等级: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产地分布: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常生于海拔1000-1200m以下山林中,星散分布. 贵阳市主要分布在花溪、乌当、开阳、息烽。安徽省主要分布在黄山市歙县石门乡及黄山区一带。浙江省百山祖国家级保护区内也有广泛分布,其中庆元风景村三堆村至景宁一带最多。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叶螺旋状着生,排成两列,条形,微弯或近镰状,长1—3厘米,宽2.5—3.5厘米(萌生或幼苗更长可达4厘米,宽可达5毫米),先端渐尖,上面中脉凸起,中脉带上有排列均匀的乳头点,或完全无乳头点,下面有两条黄绿色气孔带,边缘常不反曲,绿色边带较宽。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雌球花的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基部托以圆盘状假种皮。种子倒卵形,微扁,先端微有二纵脊,生于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中。
红豆杉为常绿乔木,20米左右,胸径60~100mm。小枝互生,叶螺旋状着生,排成二列,条形,微弯,长1~4.5厘米,宽2~5毫米。果实球形坚果,假种皮,种子卵圆形。雌雄异株,异花受粉。花期3~6月,果期9~11月。散生于海拔 500~3500米的山地林中,喜阴湿冷凉气候,一般年均气温11.2℃,年降水487.9毫米左右。
生境与生态学特征
南方红豆杉是我国亚热带至暖温带特有成分之一,在阔叶林中常有分布。喜生于
山脚腹地较为潮湿处。对气候适应力较强,年均温11—16℃,最低极值可达—11℃,耐阴湿力强,要求肥力较高的黄壤,黄棕壤(酸性,微酸性土壤),较能耐水湿,南方红豆杉具有较强的萌芽能力,树干上多见萌芽小枝,但生长比较缓慢。
耐荫树种,喜阴湿环境。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自然生长在山谷、溪边、缓坡腐殖质丰富的酸性土壤中,中性土、钙质土也能生长。不耐干旱瘠薄,不耐低洼积水。很少有病虫害,生长缓慢,寿命长。
保护价值
南方红豆杉枝叶浓郁,树形优美,种子成熟时果实满枝逗人喜爱。适合在庭园一角孤植点缀,亦可在建筑背阴面的门庭或路口对植,山坡、草坪边缘、池边、片林边缘丛植。宜在风景区作中、下层树种与各种针阔叶树种配置。国外用欧洲豆杉作整形绿篱效果很好。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优良珍贵树种。材质坚硬,刀斧难入,有“千枞万杉,当不得红榧一枝桠”的俗话。边材黄白色,心材赤红,质坚硬,纹理致密,形象美观,不翘不裂,耐腐力强。可供建筑、高级家具、室内装修、车辆、铅笔杆等用。种子含油量较高,是驱蛔、消积食的珍稀药材。
以下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大果青杄
学名:Picea neoveitchii Mast.
分类:松科,云杉属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15-25米,胸径50厘米;树皮灰色,裂成鳞片状脱落;小枝具凸起的叶枕,基部有紧贴而宿存的芽鳞,1年生枝淡黄色或淡黄褐色,无毛,2- 3年生枝淡黄灰色或灰色,老枝暗灰色;冬芽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微具树脂,芽鳞淡紫褐色。小枝上面之叶向上伸展,下面之叶辐射伸展或小枝下面和两侧的叶向上弯伸,钻形,长1.5-2.5厘米,宽约2毫米,深绿色,先端急尖,横切面近菱形,通常高于宽,每边有4-7条气孔线。球果长圆状圆柱形或卵状圆柱形,下垂,长8-14厘米,直径5-6.5厘米,成熟时淡褐色或褐色;种鳞斜方状五角形,长2-2.7厘米,宽2-3厘米,先端宽圆或近三角状;苞鳞短小,长约5毫米;种了倒卵圆形,长5-6毫米,种翅宽大,倒卵状,长1.5-2.2厘米,宽约1厘米。
本种过去常被误认为青杄,但有下述区别:一年生枝较粗,淡黄色或微带褐色,叶两侧扁,横切面纵斜方形(高大于宽)。
生物学特性:分布区的气候是冬春干冷,是夏凉,秋季多雨,湿度大,年平均温10- 12℃,年降水量700-900毫米。土壤为山地棕壤,微酸性反应。稍喜光,根系发达,在湿度较大、空气湿润、土壤水分充足的林中,天然更新良好。
主要伴生树种有红桦Betula albo- sinensis Burkill 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 Maxim. 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 s Van Tiegh.、陕西花楸Sorbus koehneana Scheid.等。
花期5月,球果9-10月成熟。
保护价值:大果青杄系秦岭特有种,因破坏严重,残存林木极少,其种鳞宽大,极为特殊,对研究植物区系、云杉属分类和保护物种均有科学意义。树干通直、木材优良、为建筑、家 具等良材。
莲
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简介
多年生长在水中。草本植物,具横走根状茎,即我们日常吃的莲藕。叶圆形,高出水面,有长叶柄,具刺,成盾状生长。花单生在花梗顶端,直径10~20厘米;萼片5,早落;花瓣多数为红色、粉红色或白色;多数为雄蕊;心皮多,离生,嵌生在海绵质的花托穴内。坚果椭圆形或卵形,俗称莲子,长1.5~2.5厘米。我国南北各省广为栽培。莲全身是宝,藕、叶、叶柄、莲蕊、莲房(花托)入药,能清热止血;莲心(种子的胚)有清心火、强心降压功效;莲子(坚果)有补脾止泻、养心益肾功效。莲藕可作蔬菜食用或提取淀粉(藕粉)。荷花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莲原指其果实,俗称莲蓬;后花、实都泛称为莲。其地下茎的肥大部分称藕。中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武汉、杭州等地的品种尤多。
莲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早得多。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 quoiagly plost 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属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遗植物代表。
根据栽培目的的不同,分为三大栽培类型,即藕莲、子莲、花莲。以产藕为主的称为藕莲,此类品种开花少;以产莲子为主的称为子莲,此类品种开花繁密,但观赏价值不如花莲;以观赏为主的称为花莲,此类品种雌雄多数为泡状或瓣化,常不能结实。
莲喜相对稳定的静水,忌涨落悬殊和风浪较大的流水,水深一般不宜超过1.5米。生长季茎叶最适温度为25~30℃。要求日照充足,不宜长期在室内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的粘壤土为宜。莲子寿命特别长,千年古莲子仍能萌发新株。莲以分株繁殖较常用,也可播种繁殖。均宜在春季转暖后进行。莲的主要病害有腐烂病、叶斑病等,虫害有蚜虫、金龟子等。
砌池植莲,并依水建立桥、榭,构成观荷景区,是中国式园林的传统手法,各地名胜风景,均广泛应用。也适用于点缀庭园水面,净化水体,或作盆栽。藕和莲子营养丰富,生食、熟食均宜。藕可加工成藕粉、蜜饯等。莲子有安神作用,常作汤羹或蜜饯,为中国民间滋补佳品。荷花花瓣、嫩叶可佐食。莲各部分均可入药。
连香树
【科 属】:连香树科,连香树属
【拉丁科名】:Cercidiphyllaceae
【中文科名】:连香树科
【药用部位】连香树的果实。
【性味归经】苦、平入肝经
【功效分类】平肝息风药,息风止痉药
【功效主治】熄风止惊。治惊风抽搐。
生境
不耐阴,喜湿,多生于海拔400至2700米的向阳山谷、沟旁低湿地或杂木林中。中性、酸性土壤中都能生长。分布区气候冬寒夏凉,多数地区雨水较多,湿度大。年平均温10℃至20℃,年降水量50至20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0%。冬芽3月初萌动,10月中旬后叶开始变色,11月中旬落叶。花期4至5月,果熟期9至10月。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0至40米,胸径达1米;树皮灰色,纵裂,呈薄片剥落;小枝无毛,有长枝和距状短枝,短枝在长枝上对生;无顶芽,侧芽卵圆形,芽鳞2。叶在长枝上对生,在短枝上单生,近圆形或宽卵形,长4一7厘米,宽3.5一6厘米,先端圆或锐尖,基部心形、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钝锯齿,齿端具腺体,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具5一7条掌状脉;叶柄长1一2.5厘米。花雌雄异株,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放,腋生;每花有1苞片,花萼4裂,膜质,无花瓣;雄花常4朵簇生,近无梗,雄蕊15一20,花丝纤细,花药红色,2室,纵裂;雌花具梗,心皮2一6,分离,胚珠多数,排成2列。蓇葖果2一6,长8一18毫米,直径2一3毫米,微弯曲,熟时紫褐色,上部碌状,花柱宿存;种子卵圆形,顶端有长圆形透明翅。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寒夏凉,多数地区雨量多,湿度大。年平均温10--20℃,年降水量500--20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0%。土壤为棕壤和红黄壤,呈酸性,pH值5.4--6.1,有机质含量较丰富(高可达8--10%)。伴生植物的分布区的西部主要为水青冈属各种Fagus spp.、金钱槭Dipteronia sinensis Oliv.、厚皮锥Castanopsis chunii Cheng、耳叶椆Lithocarpus grandifolius (D.Don) Biswas等种;在东部则为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us Cheng et T. Hong.、秀丽槭Acer elegantulum Fang et P.L.Chiu等。本种耐阴性较强,幼树须长在林下弱光处,成年树要求一定的光照条件。深根性,抗风,耐湿,生长缓慢,结实稀少。萌蘖性强。于根基部常萌生多枝。冬芽于3月上旬萌动,下旬至4月上旬为展叶期,10月中旬以后叶开始变色,到11月中下旬落叶。花于4月中旬开放,至5月上旬为凋谢期;果实于9--10月成熟。
利用价值
1.科研价值:连香树为第三纪孑遗植物,中国和日本的间断分布种,对于研究第三纪植物区系起源以及中国与日本植物区系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
2.观赏价值:连香树是一种古老稀有的珍贵落叶高大乔木,树干通直,寿命长,树姿雄伟,叶型奇特美观。因此,是观赏价值很高的园林绿化树种。
3.药用价值:果与叶可作药用。叶含焦性儿茶酚;果主治小儿惊风抽搐、肢冷。
厚朴
拉丁科名 Magnoliaceae
中文科名 木兰科
海拔下限(米) 500
海拔上限(米) 2000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5米,胸径达35厘米;树皮厚,紫褐色,有辛辣味;幼枝淡黄色,有细毛,后变无毛;顶芽大,窄卵状圆锥形,长4一5厘米,密被淡黄褐色绢状毛。叶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0-45厘米,宽12一25厘米,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有白霜,幼时密被灰色毛;侧脉20一30对;叶柄长2.5一4.5厘米。花与叶同时开放,单生枝顶,白色,芳香,直径15-20厘米;花被片9一12(一17),厚肉质,外轮长圆状倒卵形,长8一10厘米,内两轮匙形,长8一8.5厘米;,雄蕊多数,花丝红色;心皮多数。聚合果长椭圆状卵圆形或圆柱状,长10一12(一16)厘米,直径5.5一6厘米;蓇葖本质,顶端有向外弯的椽;种于倒卵圆形,有鲜红色外种皮。
特性 分布区年平均温14--20℃,1月平均温3--9℃,年降水量800--1400毫米。厚朴为喜光的中生性树种,幼龄期需荫蔽;喜凉爽、湿润、多云雾、相对湿度大的气候环境。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生长较好。常混生于落叶阔叶林内,或生于常绿阔叶林缘。根系发达,生长快,萌生力强。5年生以前生长较慢,20年生高达15米,胸径达20厘米,15年开始结实,20年后进入盛果期。寿命可长达100余年。花期5月,果期9--10月。
保护价值厚朴是木兰属分布较广、而且较原始的种类,对研究东亚和北美的植物区系及木兰科分类有科学意义。又为我国贵重的药用及用材树种。叶大浓荫,花大而美丽,又为庭园观赏树及行道树。
凹叶厚朴
拉丁名 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 (Rehd. et Wils.) Cheng et Law
中文名 凹叶厚朴
拉丁科名 Magnoliaceae
中文科名 木兰科
中文属名 木兰属
保护级别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海拔下限(米) 400
海拔上限(米) 1200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15米,胸径40厘米。为厚朴的亚种,与厚朴的主要区别是树皮稍薄,叶较小而狭窄,呈狭倒卵形,先端有明显凹缺。
特性 叶先端凹缺成2钝圆浅裂是与厚朴唯一明显的区别特征。通常叶较小,侧脉较少,聚合果顶端较狭尖。凹叶厚朴的树皮亦作厚朴药用
保护措施 产地有关部门亦应采取保护措施
生物特性: 落叶乔木,高可达15M,胸径达40CM,小枝粗壮,幼时有绢毛。花大单朵顶生,直径10-15cm,白色芳香,与叶同时开放。花期5-6月,果期8-10月.
水青树
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木兰科 MAGNOLIACEAE, 落叶乔木。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现状】 濒危种。水青树是我国的稀有珍贵树种,为单种属植物。原资源较多,由于采伐破坏,目前仅残留于深山、峡谷、溪边或陡坡悬岩处,多呈零星散生。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可达1米,植株各部无毛;树皮淡褐色或赤褐色,光滑;长枝细长,短枝距状,具叠生球状的芽鳞良及叶痕。叶互生,低质,必形、卵形至宽卵形状椭圆形,长7-1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密生具腺锯齿,基出脉5-7;叶柄长2-3厘米,基部增粗与托叶合生,包围着细长芽。穗状花序生于短枝顶,下垂;花小,无梗,直径2-4毫米,4朵成一簇,互生于花序轴上;花被片4,淡色或序轴上;花被片4,离生,胚珠通常4。蒴果褐色,4深裂,长2-毫米,室背开裂;种子条形。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分布区宽阔,产地气候温凉,多雨,雾期长,湿度大,年平均温7.2-17.5℃,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相对湿度85%左右。土壤为酸性或中性山地黄壤或黄棕壤,H值4.5-5.5。水青树为深根性、喜光的阳性树种,幼龄期稍耐荫蔽。喜生于土层深厚、疏松、潮湿、腐殖质丰富、排好良好的山谷与山腹地带,在陡坡、深谷的悬岩上也能生长。零星散生于常绿、落叶阔叶林内或林缘。当常绿、落叶林被破坏后,往往长成块状纯林。花期6-7月,果期9-10月。
【保护价值】 水青树的化石在新生代始新世找到,是古老的孑遗植物,在被子植物中,它的木材无导管,对研究我国古代植物区系的演化、被子植物系统和起源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木材质坚,结构致密,纹理美观,供制家具及造纸原料等。树形美观,可作造林、观赏树及行道树。
楠木
拉丁名 Phoebe zhennan S. Lee et F. N. Wei
中文名 楠木
拉丁科名 Lauraceae
中文科名 樟科
简介
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可惜今人多不识之,常以拜物心理视之,觉得质不坚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弃之。行内人视其质地有如下称呼:金丝楠、豆瓣楠、香楠、龙胆楠。另外,在山西等地民间,常称红木黄梨等硬木为“南木”,原意应为自南方的木材。乍听起来却极易与此“楠木”混同,不可不知。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达30余米,胸径1米;幼枝有棱,被黄褐色或灰褐色柔毛,2年生枝黑褐色,无毛。叶长圆形,长圆状倒披针形或窄椭圆形,长5~11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有光泽,中脉上被柔毛,下面被短柔毛,侧脉约14对;叶柄纤细,初被黄褐色柔毛。圆锥花序腋生,被短柔毛,长4~9厘米;花被裂片6,椭圆形,近等大,两面被柔毛;发育雄蕊9枚,被柔毛,花药4室,第3轮的花丝基部各具1对无柄腺体,退化雄蕊长约1毫米,被柔毛,三角形;雌蕊无毛,长2毫米,子房近球形,花柱约与子房等长,柱头膨大。果序被毛;核果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成熟时黑色,长约13厘米,花被裂片宿存,紧贴果实基部。
特性
分布于荫湿山谷、山洼及河旁。分布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17℃左右,1月平均温7℃左右,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土壤为紫色砂页岩与石灰岩风化而成的黄壤。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冲积土或壤质土上生长最好;在干燥瘠薄或排水不良之处,则生长不良。楠木为中性偏阴的深根性树种,寿命长,300年生尚未见明显衰退;主根明显,侧根发达,根部萌蘖能长成大径材。幼年期耐荫蔽,一年抽三次新稍。楠木生长速度中等,50~60年达生长旺盛期。楠木种子属多胚型,每粒种子能抽出2~3苗。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保护价值
楠木以其材质优良,用途广泛而著称于世,是楠木属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又是著名的庭园观赏和城市绿化树种。
天竺桂
【类别】: 乔木
【别名】: 浙江樟
【科名】: 樟科
【拉丁名】: 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 var. chekiangense(Nakai) M.P.Tang et Yao
生态习性
中性树种。幼年期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长最好,中性土壤亦能适应。平原引种应注意幼年期庇荫和防寒,在排水不良之处不宜种植。移植时必须带土球,还需适当修剪枝叶。对二氧化里抗性强。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与樟树的主要区别在于叶卵形、卵状披针形,背面有白粉,有毛,离基3出脉,在表面显著隆起。花期4—5月,果期9—10月。
野大豆
野大豆属一年生草本,茎缠绕、细弱,疏生黄褐色长硬毛。叶为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卵圆形 、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5(-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至钝圆,长约5毫米,淡紫红色;苞片披针形;萼钟状,密生黄色长硬毛,5齿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锐尖;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爪,翼瓣歪倒卵形,有耳,龙骨瓣较瓣及翼瓣短;雄蕊10,9与1两体;花柱短而向一侧弯曲。荚果狭长圆形或镰刀形,两侧稍扁,长7-23毫米,宽4-5毫米,密被黄色长硬毛;种子间缢缩,含3粒种子;种子长圆形、椭圆形或近球形或稍扁,长2.5-4毫米,直径1.8-2.5毫米,褐色、黑褐色、黄色、绿色或呈黄黑双色。
红豆树
拉丁名: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ils
中文名:红豆树
拉丁科名:Leguminosae
中文科名:豆科蝶形花亚科
形态特征:半常绿乔木,高20米以上,胸径1米以;幼树树皮灰绿色,具灰白色皮孔,老树皮暗灰褐色;小枝绿色,无色。奇数羽状复叶,长10一15厘米;小叶5一7,稀9,近革质,椭圆状卵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稀为倒卵形,长5一12厘米,宽2.5一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圆钝,无毛,下面黄绿色。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被毛;花两性,5出;萼钟状,密生黄棕色短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红色,微有香气;子房无毛。荚果扁,革质或木质,近圆形,长4一6.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喙状,无中果皮,内含种子1一2;种子鲜红色,光亮,近圆形,长1.3一2厘米,种脐长约9毫米。
特性:多分布于丘陵低山、河边及村落附近。分布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凉爽多雨雾,空气湿度大。据浙江龙泉分布区的气象资料记录,年平均温15.3℃,7月平均温25℃,1月平均温4℃,极端最低温-8.4℃,极端最高温为35.6℃;年降水量1900毫米左右,平均相对湿度80%。土壤主要为红壤,pH值4.5--5.6。在自然群落结构中处于上层林冠,常和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楠Phoebe spp、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冬青Ilex purpurea Hassk与青冈Cyclobalanopsis spp.等树种混生。红豆树幼年喜湿耐阴,中龄以后喜光。较耐寒,在本属中是分布于纬度最北的一个种。它对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但对水分要求较高;在土壤肥润、水分条件较好的山洼、山麓、水口等处生长快,干形也较好;在干燥山坡与丘陵顶部则生长不良。主根明显,根系发达,寿命较长,具萌芽力,能天然下种更新。叶芽于3月中下旬萌动,4月上旬开始展叶;花于4--5月开放,9--10月荚果成熟。本种结实年龄较迟,并有隔年结实现象。
保护价值:红豆树为我国特有种,是本属植物经济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木材坚重,有光泽,切面光滑,花纹别致,供作高级家具、工艺雕刻、特种装饰和镶嵌之用;树冠浓荫复地,又是优良的庭园树。
水曲柳
【名称】
拉丁名:FraxinusmandshuricaRupr.
中文名:水曲柳
拉丁科名:Oleaceae
中文科名:木犀科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皮灰色,幼树之皮光滑,成龄后有粗细相间的纵裂;小枝略呈四棱形,无毛,有皮孔。奇数羽状复叶,对生,长25~30厘米,叶轴有沟槽,具极窄的翼;小叶7~11(~13),无柄或近无柄,卵状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8~14(~16)厘米,宽2~5厘米,光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不对称,边缘有锐锯齿,上面无毛或疏生硬毛,下面沿叶脉疏生黄褐色硬毛,小叶与叶轴联结处密生黄褐色绒毛。雌雄异株,圆锥花序生于去年枝上部之叶腋,花序轴有极窄的翼;花萼钟状,果期脱落,无花冠;雄花具之雄蕊;雌花子房1室,柱头二裂,具2枚不发育雄蕊。翅果稍扭曲,长圆状披针形,长2~3.5厘米,宽5~7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属阔叶树材,材质坚硬,纹理通直,花纹美观。木段径级较大,适于刨印和旋切加工。径切面呈美丽的平行条状花纹,半弦向印面现明显多变的带状花纹,一般为优质贴面用材,生产上多刨制成0.8~1.0毫米厚的切片(薄片)作贴面材料。树木遍布于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带,通常树干高大通直,树高25~30余米,直径40~60厘米,最大者高达35米以上,直径可超过1米。堪称制作家具的优质用材。
【特性】
水曲柳中心区为湿润型温带季风气候,土壤是发育在冲积母质上的草甸灰化棕壤或生森林土。多生长在河漫滩和山地河流下游的河谷第一阶地。主要伴生树种为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鱼鳞云杉Piceajezoensisvar .microsperma(Lindl.)ChengetL.K.Fu.、长白鱼鳞云杉Piceajezoensisvar.komarovii(V.Vassil.)ChengetL.K.Fu.、紫椴TiliaamurensisRupr.、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等。为阳性树种,幼龄期稍耐庇荫,成龄后需要充分光照。喜湿润,但不耐水渍,在季节性排水不良的地方,长势不佳甚至死亡,在干旱条件下生长较差,最喜山下腹湿润肥沃的缓坡及溪谷、河岸平地;稍耐盐碱,在pH值8.4,含盐量0.1%的盐碱地亦可生长;耐寒,在大兴安岭-40℃的严寒条件下发育正常,但人工幼苗易遭霜冻危害。主根短,侧根发达,伐根具有较强的萌蘖性,萌条生长迅速。早春先叶开花,花期4~5月。自然状态下,15~20年开始结实,翅果8月开始成熟。
水曲柳主要产于东北、华北等地。呈黄白色(边材)或褐色略黄(心材)。年轮明显但不均匀,木质结构粗,纹理直,花纹美丽,有光泽,硬度较大。水曲柳具有弹性、韧性好,耐磨,耐湿等特点。但干燥困难,易翘曲。加工性能好,但应防止撕裂。切面光滑,油漆,较粘性能好。
加工性能:
水曲柳加工性能良好,能用钉、螺丝及胶水良好固定,可经染色及抛光而取得良好表面。适合干燥气候,且老化极轻微,性能变化小。
物理性能:
与其重量相对,水曲柳具有极良好的总体强度性能,良好的抗震力和蒸汽弯曲强度。
耐用性:
水曲柳没有心材抗腐力,白木质易受留粉甲虫及常见家具甲虫蛀食。心木对防腐处理剂有中等抗渗透力,白木质具渗透力。
【保护价值】
水曲柳材质优良,是东北、华北地区的珍贵用材树种,可制各种家具、乐器、体育器具、车船、机械及特种建筑材料。同时,对于研究第三纪植物区系及第四纪冰川期气候具有科学意义。
香果树
学名:EmmenopterysHenryi Oliv.
英文:Henry Emmenopterys
科名:茜草科 Rubiaceae
落叶乔木。叶对生,有柄;叶片宽椭圆形或宽卵状椭圆形,全缘;托叶三角状卵形,早落。聚伞花序排成项生的圆锥花序状;花大,淡黄色,有柄;花萼小, 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脱落性,在一花序中,有些花的萼裂片的1片扩大成叶状,白色而显著,结实后仍宿存;花冠漏斗状,有绒毛,顶端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于房2室,花柱线形,柱头全缘或2裂,胚珠多数。蒴果长椭圆形,两端稍尖,成熟后裂成2瓣;种子极多,细小,周围有不规则的膜质网状翅。
仅1种,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及西南诸省。
茜草科落叶大乔木,古老孑遗植物,中国特有单种属珍稀树种,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和西南部、浙江东南部和西部、福建北部和中部、江西东部和西部、湖南西南部和西北部、湖北西部和西南部、四川东部和中南部、河南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广西东北部和西北部、贵州东北部和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和西北部。在神农架林区主产于南部海拔600一1400米的山坡或山沟边林中。板仑电站后山腰海拔1050米处有一株香果树,高约 28米,胸径186 厘米,树龄约300年,是神农架山地和湖北省目前发现的最大香果树。香果树树姿态优美,花色艳丽,也是很好的观赏植物。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可达30米;树皮呈小片状剥落;小枝有皮孔和托叶环。叶对生,厚纸质,宽椭圆形至宽卵形,长15-20厘米,宽8一14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中脉、侧脉和脉腋内有淡黄色柔毛或近无毛,或有时全有毛;叶柄长,初时红色;托叶大,三角状卵形,早落。聚伞花序排成顶生、疏散的大型圆锥花序状;花较大,淡黄色,有短梗;花萼近陀螺形,萼檐5裂,裂片顶端截平,花后脱落,但有些花的萼裂片中有1片扩大成叶状,色白而宿存于果实上;花冠漏斗状,长约2厘米,被柔毛;于房下位,2室。蒴果近纺锤形,长3一5厘米,具纵棱,成熟时红色,室间开裂为2果瓣;种子多数,小而有阔翅。
特性 香果树喜温和或凉爽的气候和湿润肥沃的土壤。分布区内年平均温18--22℃,在庐山能耐极端最低温-15℃,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一般集中于5-8月,相对湿度为70--85%。土壤为山地黄壤或沙质黄棕壤,pH值5--6。通常散生在以壳斗科Fagaceae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中,或生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香果树为偏阳性树种,但幼苗和10龄以内的幼树能耐荫蔽,10龄以上多不耐阴,一般在30龄以上的壮龄树才能开花结实。7~9月开花,果实10-11月成熟;种子有翅,借风力传播。
保护价值 香果树为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对研究茜草科系统发育和我国南部、西南部的植物区系等均有一定意义。木材供建筑、家具等用。树姿优美,花大而艳丽,又为优良的观赏植物。
黄檗(黄菠萝)
别名:黄菠萝、黄柏。
拉丁科名 : Rutaceae
中文科名 :芸香科
属名:黄檗属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5一22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灰褐色至黑灰色,深纵裂,木栓层发达,柔软,内皮鲜黄色;小枝橙黄色或淡黄灰色,有明显的心形大叶痕;裸芽生于叶痕内,黄褐色,被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或近互生;小叶5一15,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5一11厘米,宽2-4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楔形,通常歪斜,下面主脉或主脉基部两侧有白色软毛,边缘微波状或具不明显的锯齿,齿间有黄色透明的油腺点。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小,黄绿色,萼片5,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花瓣5,长圆形,长3毫米;雄花的雄蕊5,与花瓣互生,较花瓣长1倍,退化子房小;雌花的雄蕊退化成小鳞片状,子房倒卵圆形,有短柄,5室,每室有1胚珠。浆果状核果近球形,成熟时黑色,有特殊香气与苦味;种子2一5,半卵形,带黑色。
特性
主要分布区位于寒温带针叶林区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为湿润型季风气候,冬夏温差大,冬季长而寒冷,极端最低温约-40℃,夏季较热,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为阳性树种,根系发达,萌发能力较强,能在空旷地更新,而林冠下更新不良。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适生于土层深厚、湿润、通气良好的、含腐殖质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壤质土。在河谷两侧的冲积土上生长最好,在沼泽地、粘土上和瘠薄的土地上生长不良。黄檗在东北林区,常散生在河谷及山地中下部的阔叶林或红松、云杉针阔叶混交林中;在河北山地则常为散生的孤立木,生于沟边及山坡中下部的杂木林中。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保护价值
本种为古老的残遗植物,对研究古代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期气候有科学价值。木材纹理美观,切面有光泽,材质坚韧,耐水湿及耐腐性强,不翘不裂,多用来制造枪托;树皮木栓可作软木塞、浮标、救生圈或用于隔音、隔热、防震等;内皮可作染料及药用;叶可提取芳香油;花是很好的蜜源;果实含有甘露醇及不挥发的油分,可供工业及医药用。
华榛树体高大,树干通直,纹理致密,结构细,质坚韧,可供建筑和做家具、农具与胶合板用,为优良果材兼用树种。华榛为我国原产榛属植物中主要的乔木型榛子,无根蘖发生,是培育乔木状单干树形榛树品种及无根蘖砧木的良好亲本材料。
野菱
名称
拉丁文名∶Furctus Trapae Quadricaudatae
别名∶刺菱、菱角
分类
菱科,菱属
特征
一年生水生草本。叶二型,浮生于水面的叶,叶柄长5-10cm,有海绵质的气囊为长纺锤形或披针形;叶通常斜方形或三角状菱形,长、宽各约2-4cm,上部边缘有锐齿,基部边缘宽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无毛;沉水叶羽状细裂。花白色,腋生。坚果三角形,很小,其四角或两角有尖锐的刺,绿色,上方两刺向上伸长,下方两刺朝下,果柄细而短。花期7-8月,果熟期10月。
一年生水生草本。漂浮叶聚生于茎顶,叶柄长3-10cm,中上部膨胀成为海绵质气囊,气囊狭纺锤形,有时不明显;叶片宽三角形或菱状三角形,长1.5-2.5cm,宽2-3cm,中上部边缘具粗齿,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通常被疏柔毛;沉水叶羽状细裂,裂片丝状,灰绿色。花单生叶腋;萼4深裂,长约4mm,基部有毛;花瓣白色,4枚,长约7mm;雄蕊4;子房半下位,具花盘,花柱细,柱头近球形。果三角形,高10-12mm,具4角;肩角向上,纤细,刺状,角间宽2-2.5cm,先端具倒刺;腰角刺状,较短,向下,平滑;果颈圆锥状,高约3mm,无果冠。花期4月,果期5-6月。
野菱果实扁三角状,有四角,两侧两角斜向上开展,宽2-3cm,前后两角向下伸长,角较尖锐。表面黄绿色或微带紫色,果壳木化而坚硬。果肉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甜微涩。细果野菱果实较小,宽1-2cm。
习性
野生于水墉或田沟内,喜阳光,抗寒力强。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很强,耐水湿干旱,喜深厚、肥沃、疏松。
榉(jǔ)树
别名: 大叶榉
学名:Zelkova serrata (Thunb.)Makino
英文名:Waterelm
分类
榆科 Ulmaceae 榉树属(Zelkova Spach)
特征
榉树(别名血榉、金丝榔、沙榔树、毛脉榉等)又名大叶榉,是榆科榉属的乔木树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生长较快,材质优良,是珍贵的硬阔叶树种。它树冠广阔,树形优美,叶色季相变化丰富,病虫害少,又是重要的园林风景树种。因此,在造林绿化、园林配置、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榉树为特种珍贵用材树种,以其材质坚硬,材色鲜艳,弧面上花纹美丽,油漆性能优良,耐水湿,用途广等优点成为市场上长期紧俏的材料。
榉树系落叶乔木,高达30米。树冠倒卵状伞形。树皮棕褐色,平滑,老时薄片状脱落。单叶互生,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缘具锯齿。叶表面微粗糙,背面淡绿色,无毛。叶秋季变色,有黄色系和红色系两个品系。坚果较小。
榉树幼枝有白柔毛。叶厚纸质,长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1.5 ~ 4厘米,边缘有钝锯齿,侧脉7 ~ 15对,表面粗糙,有脱落硬毛,背面密生柔毛。花单性(少杂性)同株;雄花簇生于新枝下部叶腋或苞腋,雌花单生于枝上部叶腋。核果上部歪斜,直径2.5~ 4毫米,几无柄。花朔4月,果熟期10~11月。
习性
阳性树种,喜光,喜温暖环境。适生于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对土壤的适应性强,酸性、中性、碱性土及轻度盐碱土均可生长。深根性,侧根广展,抗风力强。忌积水,不耐干旱和贫瘠。生长慢,寿命长。播种繁殖,秋末采果阴干贮藏,翌年早春播种,播前用清水浸种1~2天。一般采用条播,条距20~25cm,每亩用种量6~10kg。当年苗高可达60~80cm。用作城市绿化的苗木应留圃培养5~8年,待干径3cm左右时方可出圃定植。榉树苗木根细长而韧,起苗时应用利铲先将周围根切断方可挖取,以免撕裂根皮。
用途
榉树树姿端庄,秋叶变成褐红色,是观赏秋叶的优良树种,常种植于绿地中的路旁、墙边,作孤植、丛植配置和作行道树。榉树适应性强,抗风力强,耐烟尘,是城乡绿化和营造防风林的好树种。木材纹理细,质坚,能耐水,供桥梁、家具用材;茎皮纤维制人造棉和绳索。榉树树皮、叶入药,清热安胎。主治感冒,头痛,肠胃实热,痢疾,妊娠腹痛,全身水肿,小儿血痢,急性结膜炎。叶可治疔疮。
相关知识
野生植物资源 作者: 2013
野生植物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
物种资源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项目指南
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开发利用
湖南省积极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塞罕坝野生植物资源研究与保护.doc
长白山区珍稀野生植物
引种驯化野生植物 大余开发野生植物资源获双赢
网址: 野生植物资源 作者: 2013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18748.html
上一篇: 林知道|漳州景观与用材造林树种— |
下一篇: 云冷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