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新华社:“寓教于游”解锁新玩法 暑期研学市场升温

新华社:“寓教于游”解锁新玩法 暑期研学市场升温

进入暑期旅游旺季,研学游热度持续攀升,并有了更多新玩法。其中,昆虫观察、地质探索、观星体验等“科普类”主题尤其受欢迎。业内人士表示,持续规范发展的同时,文旅企业研学游供给侧创新升级也正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夏日研学路线密集“上新”

来自同程旅行数据显示,7月上旬,该平台上的研学旅行产品预订同比增幅已翻倍。

图片

7月22日,两名小学生在大通县边麻沟花海景区内参加暑期美术写生研学活动。记者 孙瑞博 摄

“州桥石壁上的海马图案很精美。遗址地下叠压了一层层不同年代的建筑,年代跨度还很大,以前应该非常繁华。”回忆起刚才老师的讲解,来自广州的11岁小学生余铭玥津津乐道。7月14日,他和小伙伴们来到了河南开封“汴京八景”之一的州桥及汴河遗址公众考古研学示范基地参观学习。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中,孩子们头戴的“小黄帽”也成为夏日一道活力风景线。

在以北宋都城闻名于世的河南省开封市,28家研学基地500余节研学课程涵盖知识科普、文化体验、励志拓展等不同类型,受到全国各地家长的青睐。

“过去家长带孩子来开封,主要是逛景点、看演出。现在大家已经不满足于走马观花、拍照留念,而是追求更深度的文化内涵,包括一些体验项目。”开封文投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程秋云介绍,暑期几乎每天都有研学团要接待。公司依托开封独有的北宋文化,研发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线路、课程,今年上半年课程选购率同比上升263%。

不止是河南,暑期以来,各地文旅部门都积极联合本地旅游企业“严选”出丰富多样的主题化、多元化、分龄体验研学线路产品,不断丰富供给,让研学客群在行走的课堂中度过难忘的假期。

石景山区博物馆探寻京西历史、东城区嘉德艺术中心感受“风雅·物境——明清文人艺术生活展”、延庆野鸭湖湿地公园体验“昆虫探险家”……进入7月,北京市文旅局发布了10条“夏日研学 走读北京”研学主题游线路,将课堂延伸至城市肌理。

记者注意到,四川也在本月启动了“2025年暑期四川研学旅游季”,推出了红色记忆、自然探秘、文化溯源、工业科技四大主题10条研学旅游线路。

科普类研学成“热门”

除了对历史人文的探究,今年研学主题也在兼具体验性、趣味性同时有了更多新维度——地质考察、昆虫观察、观星体验、工业研学等“科普类”日益受到追捧。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北京发布的研学线路中,科技与科学实践启蒙、溶洞与古人类地质考古、古生物与地质科普求知等多条科普线路备受关注。“像古生物与地质科普求知这条路线,由古生物科研基地、地质展馆与史前遗址组成,学生们可以在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世园古生物研学基地)发掘史前生命密码,在延庆地质博物馆岩矿标本解码地球年轮,在古崖居风景名胜区体验人类穴居智慧。”一位中青旅研学旅游负责人介绍说。

“现在,一些科研院所也推出了研学产品,由具备专业知识的老师们进行教学,这种研学形式很有趣。”北京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她刚刚带着儿子豆豆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学成归来”,“尤其是夜游项目印象深刻,向导老师带着小朋友在植物园里,通过红光手电沿溪流探寻萤火虫踪迹,讲解它们的生命周期,受益匪浅。”

“未来,我们的研学主题、课程设计等要更有深度,把研和学有效的衔接契合起来,让孩子们能够通过研学获得更多启发和思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丽云表示,从研学产品的供给维度来看,活动组织者大多是培训机构和旅行社,建议学校层面也可以与研学机构联动,将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与产品更好融合,与研学机构一起推动研学品质的不断提升。

入境研学显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大以及更多便利化举措的推出,海外青年群体的入境研学活动也日渐增多。

7月的开封,入境研学团队络绎不绝。记者从开封市文旅局了解到,继西班牙、塞浦路斯研学团队之后,法国、意大利、缅甸、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学校研学团队近日也将陆续抵达。

以春秋旅游为例,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公司接待的研学团,既有小型定制化研学小组,也有上百人的规模化研学团队,内容涵盖科技体验、文化浸润、学科竞赛等多个主题。2025年至今,单团服务人数从15人到100人不等,累计服务团数已近20个。

“在入境政策持续优化、国际航班逐步恢复的背景下,我们迅速启动了入境研学业务并进行了积极布局。”春秋旅游入境游总监郑学达告诉记者,“最近我们刚刚承接了一所法国学校来南京、上海研学交流的项目。这些法国学生先到南京的一所学校进行交流,再继续上海的研学行程。在上海期间,他们参观体验了上海博物馆、豫园、法租界、朱家角古镇等,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需求端来看,春秋旅游方面介绍,入境研学的学生和带队老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他们热衷于参观故宫、兵马俑等历史遗迹,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尤其是高校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科技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系的探索欲望更为强烈,同时对中国的5G、人工智能以及金融业的发展和监管等前沿科技和行业发展成果也充满好奇。

“基于这些需求偏好,我们开发了一系列针对性产品,重点突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科技成就。今年暑期,我们发起了由上海入境至张家界、成都、西安等城市,再覆盖至西部青、甘、藏等地区的深度入境游产品,让更多入境研学师生能够畅享中国文化与生态融合之旅。”郑学达透露,目前客源地已涵盖北美、大洋洲、东南亚、欧洲等多个区域,主要服务对象为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等地的青年学生。

吴丽云表示,“如今,社交媒体发达,让更多的外国游客对中国有了更多元、更立体、更有质感的认知。通过入境研学的形式可以增进文化交流,尤其是让海外年轻人亲身体验中国的自然风情与文化,感受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真实的体验后的口碑传播更有效果。”

在吴丽云看来,一方面,入境研学应针对境外游客的特点去设计,比如可以将国风国潮、民俗文化、非遗手艺等纳入到研学内容中,让国外的年轻人对中国的认知更加深刻多维;另一方面,差异化也很重要,产品设计中需要考虑境外学生的文化接受度。(记者 韦夏怡 李文哲)

相关知识

新华社:“寓教于游”解锁新玩法 暑期研学市场升温
暑期来临,选择研学游、夏令营如何“避坑”? — 新京报
暑期来临,选择研学游、夏令营如何“避坑”?
“菜市场游”成云南暑期新玩法
寓教于“游”的科普更招人爱
探访内蒙古“猫主题书店”:“撸猫+研学”解锁暑期打卡新地标
中国旅游报:寓教于“游”的科普更招人爱
各地文旅解锁春日出游新玩法
“跟着花花游三亚”三亚暑期亲子游热度持续攀升
暑期亲子游热度飙升!主题乐园成千亿消费新引擎,暑期旅游市场迎来爆发!

网址: 新华社:“寓教于游”解锁新玩法 暑期研学市场升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2286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哀牢山发现7株冥界之花 罕见水晶
下一篇: 全球及中国昆虫市场深度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