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昆虫分类学 本章介绍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昆虫的分本章介绍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昆虫的分目,与农业有关的九个目(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目,与农业有关的九个目(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缨翅目、脉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缨翅目、脉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及常见的科。及常见的科。第四章 昆虫分类学第一节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意义昆虫分类的意义第二节第二节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第三节第三节 昆虫纲的分目昆虫纲的分目第四节第四节 农业昆虫重要目、科农业昆虫重要目、科第四节 农业昆虫重要目、科直翅目直翅目 缨翅目缨翅目 等翅目等翅目 半翅目半翅目鞘
2、翅目鞘翅目 鳞翅目鳞翅目 脉翅目脉翅目 双翅目双翅目 膜翅目膜翅目蜱螨目蜱螨目昆虫纲昆虫纲蛛形纲蛛形纲一、直翅目 Orthoptera常见的包括蝗虫、螽斯、蟋蟀、蝼蛄等。常见的包括蝗虫、螽斯、蟋蟀、蝼蛄等。 后足善跳直翅目,后足善跳直翅目, 前胸发达前翅覆;前胸发达前翅覆; 雄鸣雌具产卵器,雄鸣雌具产卵器, 蝗虫、螽斯、蟋蟀谱。蝗虫、螽斯、蟋蟀谱。(一)经济意义 (1 1)农、林、园艺等的重要害虫)农、林、园艺等的重要害虫 (2 2)重要的观赏娱乐资源昆虫)重要的观赏娱乐资源昆虫 体中到大型。头多呈下口式,触角多为丝状,口体中到大型。头多呈下口式,触角多为丝状,口器标准咀嚼式。前翅革质,为覆翅
3、;后翅膜质,扇状器标准咀嚼式。前翅革质,为覆翅;后翅膜质,扇状折叠,翅脉多为直脉,后足多为跳跃足。折叠,翅脉多为直脉,后足多为跳跃足。 产卵器发达,剑状、刀状、矛状或凿状。常具听产卵器发达,剑状、刀状、矛状或凿状。常具听器及发音器。器及发音器。(二)形态特征(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 本目分为本目分为2 2个亚目个亚目1、螽亚目、螽亚目Ensifera2、蝗亚目、蝗亚目Caelifera1、螽亚目 触角丝状,超过触角丝状,超过3030节,触角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身体节,触角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身体的长度,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产卵器长而软。的长度,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产卵器
4、长而软。(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 A. 螽斯科螽斯科Tettigoniidae 跗节跗节4-4-4;产卵器剑状或镰刀状,尾须短。;产卵器剑状或镰刀状,尾须短。(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 B. 蟋蟀科蟋蟀科Gryllidae 跗节跗节3-3-3;产卵器针状或矛状,尾须长。;产卵器针状或矛状,尾须长。(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 蟋蟀蟋蟀 C. C. 蝼蛄科蝼蛄科GryllotalpidaeGryllotalpidae 触角短;前足开掘式;后翅伸出腹末如尾状触角短;前足开掘式;后翅伸出腹末如尾状;听器在前足胫节上,状如裂
5、缝;产卵器退化;听器在前足胫节上,状如裂缝;产卵器退化;尾须不分节。尾须不分节。 (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 2、蝗亚目 Acridodea (Locustodea) 触角一般为丝状,触角一般为丝状,3030节以下,触角比身体短,听器节以下,触角比身体短,听器位于第位于第1 1腹节两侧。产卵器短,瓣状。腹节两侧。产卵器短,瓣状。(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 A. 蝗科蝗科 Acridiidae (Locustidae) 跗节跗节3-3-3;触角长于身体长度的;触角长于身体长度的 2/3;产卵器;产卵器短,凿状。短,凿状。 (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
6、介绍(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 二、缨翅目Thysanoptera体长较短,一般0.5-5 mm;颜色较单一,黄色、褐色等1. 概述Introduction1. 概述Introduction释义:释义:Thysanoptera左上颚左上颚左下颚左下颚右下颚右下颚1. 概述Introduction释义:释义:thrips; 蓟马蓟马 食性:食性: fungus-feeding (50%); herbivorous (40%); predacious栖境一:森林凋落物层forest litter栖境二:花flowers栖境三:蔬菜vegetables栖境四:行道树street tree1. 概述I
7、ntroduction 变态类型:变态类型: hyperpaurometamorphosis 生殖方式:生殖方式: sexual reproduction; constant parthenogenesis-hyperpaurometamorphosis采集工具Collecting toolslitter inhabiting thripsflower & leaf inhabiting采集方法 Collecting methods制作玻片标本 Mounting 2. 分类特征Identification characterhead thoraxabdomenhead复眼复眼单眼间鬃单
8、眼间鬃单眼单眼小眼小眼复眼后鬃复眼后鬃antenna感觉锥感觉锥pronotumpteronotumwing上脉鬃上脉鬃梳梳abdomen承翅鬃承翅鬃3.分类Taxonomy世界上已经描述缨翅目世界上已经描述缨翅目昆虫昆虫9 9科约科约60006000种;种;Dr. Laurence Mound Physapus ater Geer 17443.分类Taxonomy世界上已经描述缨翅目世界上已经描述缨翅目昆虫昆虫9 9科约科约60006000种;种;Dr. Laurence Mound 大约大约100100多种可以危害多种可以危害农作物,其中约农作物,其中约6060种是种是重要的农业害虫重要的
9、农业害虫http:/www.ento.csiro.au/thysanoptera/index.htmlPhysapus ater Geer 1744Dr. Laurence Mound 4. 中国常见蓟马的科和种类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蓟马科Thripidae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1913年法国学者Karny中国已知蓟马约350种其中经济昆虫19种隶属于3科产卵器(背向)产卵器(背向)尾管尾管产卵器(腹向)产卵器(腹向)17 横纹蓟马横纹蓟马 Aeolothrips fasciatus1 西花蓟马西花蓟马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2
10、花蓟马花蓟马 Frankliniella intonsa3 禾花蓟马禾花蓟马 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4 端大蓟马端大蓟马 Megalurothrips distalis 5 豆大蓟马豆大蓟马 Megalurothrips usitatus 6 小头蓟马小头蓟马 Microcephalothrips abdominalis 7 茶黄蓟马茶黄蓟马 Scirtothrips dorsalis 8 塔六点蓟马塔六点蓟马 Scolothrips takahashi9 玖红带蓟马玖红带蓟马 Taeniothrips eucharii 10 日本蓟马日本蓟马 Thrips col
11、oratus 11 黄蓟马黄蓟马 Thrips flavidulus 12 黄胸蓟马黄胸蓟马 Thrips hawaiiensis 14 节瓜蓟马节瓜蓟马 Thrips palmi Karny 15 烟蓟马烟蓟马 Thrips tabaci 16 红带月蓟马红带月蓟马 Selenothrips rubrocinctus管管蓟马科蓟马科Thripidae纹蓟马科纹蓟马科 Aeolothripidae蓟马科蓟马科 Phloeothripidae18 中华简管蓟马中华简管蓟马 Haplothrips chinensis 19 稻简管蓟马稻简管蓟马 Haplothrips aculeatus中国农业常
12、见蓟马种类中国农业常见蓟马种类5.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World distribution of Western Flower Thrips (In red area)2.4 西花蓟马电镜照片西花蓟马形态电镜图三、半翅目三、半翅目 HemipteraHemiptera 常见的包括蝉、叶蝉、飞虱、木虱、粉常见的包括蝉、叶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和介壳虫等。虱、蚜虫和介壳虫等。 (一)经济意义(一)经济意义 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汁液,其中许多种类可以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汁液,其中许多种类可以传播植物病毒病,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有些种类是重传播植物病毒病,是
13、重要的农业害虫;有些种类是重要的工业资源昆虫;蝉的鸣声悦耳动听,蜡蝉、角蝉要的工业资源昆虫;蝉的鸣声悦耳动听,蜡蝉、角蝉的形态特异,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观赏昆虫。的形态特异,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观赏昆虫。(一)经济意义(一)经济意义 体小到大型,刺吸式口器从头部腹面后方生出。触体小到大型,刺吸式口器从头部腹面后方生出。触角短,刚毛状、线状或念珠状。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角短,刚毛状、线状或念珠状。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休息时常呈屋脊状放置,有些蚜虫和雌性介壳虫革质,休息时常呈屋脊状放置,有些蚜虫和雌性介壳虫无翅,雄性介壳虫后翅退化呈平衡棍。雌虫常有发达的无翅,雄性介壳虫后翅退化呈平衡棍。雌虫常有发达
14、的产卵器。产卵器。(二)形态特征(二)形态特征(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 本目分本目分5 5 个亚目个亚目1. 1. 胸喙亚目胸喙亚目2. 2. 蝉亚目蝉亚目3. 3. 蜡蝉亚目蜡蝉亚目4. 4. 鞘鞘喙喙亚目亚目5. 5. 异翅亚目异翅亚目A. A. 蜡蝉科蜡蝉科 FulgoridaeFulgoridae 中至大形。头圆形或有象鼻等形状突中至大形。头圆形或有象鼻等形状突出;翅膜或革质,翅端部翅脉呈网状,后出;翅膜或革质,翅端部翅脉呈网状,后翅臀区翅脉亦呈网状。翅臀区翅脉亦呈网状。1.1.蜡蝉蜡蝉亚目亚目斑衣蜡蝉斑衣蜡蝉B.B.飞虱科 Delphacidae 小型种类,与叶蝉
15、相似,其后胫节末端具一大而能动的距。小型种类,与叶蝉相似,其后胫节末端具一大而能动的距。雌虫具发达的产卵瓣。本科昆虫有长、短翅两个类型,主要为雌虫具发达的产卵瓣。本科昆虫有长、短翅两个类型,主要为害水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如褐飞虱害水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如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Nilaparvata lugens 、白背飞虱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Sogatella furcifera 、灰飞虱、灰飞虱Laodelphax Laodelphax striatellastriatella 等。等。 褐飞虱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成虫和若
16、虫成虫和若虫飞虱科 Delphacidae灰飞虱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aLaodelphax striatella飞虱科 DelphacidaeA. A. 蝉科蝉科 CicadidaeCicadidae 中至大型。头大,单眼中至大型。头大,单眼3 个,触角着生个,触角着生于复眼前方。翅宽大,膜质;前足腿节膨大。于复眼前方。翅宽大,膜质;前足腿节膨大。雄虫腹部第一节有发音器,雌虫有听器。雄虫腹部第一节有发音器,雌虫有听器。2. 2. 蝉亚目蝉亚目黑蚱蝉黑蚱蝉 Cryptotympana atrataCryptotympana atrata蝉科蝉科 CicadidaeCi
17、cadidaeB. B. 沫蝉科沫蝉科 CercopidaeCercopidae 小至中型。单眼小至中型。单眼2 2个。前翅革个。前翅革质;后足胫节具质;后足胫节具1 12 2个粗刺;若个粗刺;若虫常由腹节两侧排出白色泡沫,虫常由腹节两侧排出白色泡沫,虫体隐藏其中。虫体隐藏其中。黑斑丽沫蝉黑斑丽沫蝉 C. C. 叶蝉科叶蝉科 CicadellidaeCicadellidae 体小形,一般细长。前翅革质;后足胫节有体小形,一般细长。前翅革质;后足胫节有1-2列刺列刺状毛。产卵器锯齿状。叶蝉善跳,且有横走习性,状毛。产卵器锯齿状。叶蝉善跳,且有横走习性,1年发年发生多代。生多代。黑尾叶蝉黑尾叶蝉
18、3、胸喙亚目 小型,外形略似蝉,活泼善跳。跗节小型,外形略似蝉,活泼善跳。跗节2 2节。节。前翅基部生出前翅基部生出1 1条脉纹,中途条脉纹,中途3 3分支,每支再分支,每支再2 2分支。分支。 A. A. 木虱科木虱科 PsyllidaePsyllidae 体小形似蝉,多数危害木本植物。体小形似蝉,多数危害木本植物。C.蚜科 Aphididae 腹部在第腹部在第6 6或第或第7 7节背两侧具一对腹管,腹管具瓦纹或节背两侧具一对腹管,腹管具瓦纹或无,其形状和长度是分类的重要依据。腹部末端突出的部无,其形状和长度是分类的重要依据。腹部末端突出的部分叫尾片,尾片的形状呈圆锥型、圆筒型或其他形状,在
19、分叫尾片,尾片的形状呈圆锥型、圆筒型或其他形状,在尾片上着生刚毛,刚毛的形状为直或弯型,其形状和数量尾片上着生刚毛,刚毛的形状为直或弯型,其形状和数量是分种的重要依据。是分种的重要依据。 蚜科 Aphididae 原生感觉孔原生感觉孔 次生感觉孔次生感觉孔 桃蚜桃蚜蚜科 AphididaeD.D.粉虱科粉虱科 是温室中栽培植物的主要害虫。如温室白粉是温室中栽培植物的主要害虫。如温室白粉虱等。虱等。 E、蚧 一般称为介壳虫,雌雄异形。雄虫有一般称为介壳虫,雌雄异形。雄虫有1 对膜翅,后翅对膜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跗节退化为平衡棍,跗节1节。雌虫无翅,跗节节。雌虫无翅,跗节1-2节。常被节。常被有
20、蜡质、胶质的分泌物,或有特殊的介壳保护。多寄生有蜡质、胶质的分泌物,或有特殊的介壳保护。多寄生于植物,是重要的园艺和林木害虫。于植物,是重要的园艺和林木害虫。4.异翅亚目 小型至大型。触角小型至大型。触角5节,极少数节,极少数4节。有单节。有单眼,中胸小盾片发达。喙眼,中胸小盾片发达。喙4节,后足胫节无刺节,后足胫节无刺或有小刺,臭腺发达。或有小刺,臭腺发达。1. 1. 蝽科蝽科 PentatomidaePentatomidae菜蝽菜蝽 1. 1. 蝽科蝽科 PentatomidaePentatomidae 中到大型。体呈黄、褐、黑褐或鲜绿色,个中到大型。体呈黄、褐、黑褐或鲜绿色,个别种类有鲜
21、艳的花斑。触角别种类有鲜艳的花斑。触角4节,喙节,喙4 节,有单眼,节,有单眼,翅的膜片上有翅的膜片上有8-9 条脉。常分泌强烈的臭味。条脉。常分泌强烈的臭味。2. 2. 缘蝽科缘蝽科 CoreidaeCoreidae稻棘缘蝽稻棘缘蝽 2. 2. 缘蝽科缘蝽科 CoreidaeCoreidae 中到大型。椭圆形,多为鲜红色而有黑斑。触角中到大型。椭圆形,多为鲜红色而有黑斑。触角4节,节,喙喙4节。无单眼。节。无单眼。 3.3.红蝽科红蝽科 PyrrhocoridaePyrrhocoridae联斑棉红蝽联斑棉红蝽 小至中型。大多数无单眼,身体相对柔弱,足常易小至中型。大多数无单眼,身体相对柔弱,
22、足常易断落。前翅常折叠,膜片上只有断落。前翅常折叠,膜片上只有1 大大1 小两个翅室,其小两个翅室,其余翅脉均失。余翅脉均失。4.4.盲蝽科盲蝽科 MiridaeMiridae4.4.盲蝽科盲蝽科 MiridaeMiridae4.4.盲蝽科盲蝽科 MiridaeMiridae绿盲蝽绿盲蝽 小到中型。体多扁平,有相对宽平小到中型。体多扁平,有相对宽平的前翅。前胸背板及前翅遍布网格状的前翅。前胸背板及前翅遍布网格状棱起所组成的花纹,极易识别。棱起所组成的花纹,极易识别。 5. 5. 网蝽科网蝽科 TingididaeTingididae5. 5. 网蝽科网蝽科 TingididaeTingidid
23、ae悬铃木方翅网蝽悬铃木方翅网蝽 小型至大型,体长最大可达小型至大型,体长最大可达40毫米。头部常在毫米。头部常在眼后变细伸长。触角眼后变细伸长。触角4节,喙节,喙3节,喙不伸达中足基节,喙不伸达中足基部。许多种类的前足特化为捕捉足。部。许多种类的前足特化为捕捉足。 6.6.猎蝽科猎蝽科 ReduviidaeReduviidae6.6.猎蝽科猎蝽科 ReduviidaeReduviidae二色赤猎蝽二色赤猎蝽 7.7.花蝽科花蝽科 AnthocoridaeAnthocoridae 小型。触角小型。触角4 4节。喙节。喙4 4节,第节,第2 2节极短小,喙节极短小,喙伸达中足基部。前翅膜伸达中足
24、基部。前翅膜片上无封闭的翅室,翅片上无封闭的翅室,翅脉很少。脉很少。 五、脉翅目 Neuroptera 脉翅目昆虫包括草蛉、蚁蛉、螳蛉、粉脉翅目昆虫包括草蛉、蚁蛉、螳蛉、粉蛉、水蛉等。蛉、水蛉等。(一)经济意义 成虫和幼虫均为捕食性,捕食蚜虫、蚂蚁、成虫和幼虫均为捕食性,捕食蚜虫、蚂蚁、叶螨、介壳虫等昆虫。近几十年来,一些脉翅目叶螨、介壳虫等昆虫。近几十年来,一些脉翅目昆虫已成功地应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昆虫已成功地应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 草蛉蚁蛉脉翅目,外缘分叉脉特殊;草蛉蚁蛉脉翅目,外缘分叉脉特殊; 咀嚼口器下口式,捕食蚜蚧红蜘蛛。咀嚼口器下口式,捕食蚜蚧红蜘蛛。 (二)形态特征(二)形态特
25、征 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前胸常短小。两对膜翅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前胸常短小。两对膜翅的形状、大小和脉相都很相似。翅脉密而多,呈网状,的形状、大小和脉相都很相似。翅脉密而多,呈网状,边缘多分叉。少数种类翅脉少而简单。幼虫边缘多分叉。少数种类翅脉少而简单。幼虫3 3对胸足对胸足发达,跗节发达,跗节1 1节。为双刺吸式口器。节。为双刺吸式口器。(二)形态特征(二)形态特征 草蛉科草蛉科ChrysopidaeChrysopidae 多数种类绿色,具金属或铜色复眼。触角长丝状。多数种类绿色,具金属或铜色复眼。触角长丝状。翅的前缘区有翅的前缘区有3030条以下的横脉,不分叉。幼虫体长形,条以下的横脉,
26、不分叉。幼虫体长形,两头尖削,胸部与腹部两侧有毛瘤,捕食蚜虫,称为蚜两头尖削,胸部与腹部两侧有毛瘤,捕食蚜虫,称为蚜狮。狮。(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三)分类系统与常见科草蛉科 Chrysopidae中华草蛉中华草蛉草蛉科 ChrysopidaeMyrmeleontidae-Myrmeleontidae-蚁蛉科昆虫蚁蛉科昆虫蚁蛉科蚁蛉科 MyrmeleontidaeMyrmeleontidae蝶角蛉科 AscalaphidaeAscalaphidae-Ascalaphidae-蝶角蛉科昆虫蝶角蛉科昆虫六、鞘翅目 Coleoptera 鞘翅目已知鞘翅目已知35万种,是动物界中万种,是动物界中最大的
27、目,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最大的目,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已记载约国已记载约10000种。种。 装甲护体鞘翅目,触角多变单眼无;装甲护体鞘翅目,触角多变单眼无; 前胸发达小盾露,幼虫寡足或无足。前胸发达小盾露,幼虫寡足或无足。 (一)形态特征(一)形态特征 体小至大形。体壁坚硬,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形体小至大形。体壁坚硬,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形成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通常成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通常纵横叠于鞘翅下。成、幼虫均为咀嚼式口器。纵横叠于鞘翅下。成、幼虫均为咀嚼式口器。(一)形态特征(一)形态特征(二)生物学特性 多为全变态,少数为复变
28、多为全变态,少数为复变态。分布甚广;幼虫体型差异态。分布甚广;幼虫体型差异大,有蛃型、蛴螬型等;成、大,有蛃型、蛴螬型等;成、幼虫的食性复杂。幼虫的食性复杂。 植食性种类有很多是农林作物重要害虫,有的生活植食性种类有很多是农林作物重要害虫,有的生活于土中为害种子、块根和幼苗;有的蛀茎或蛀干为害林于土中为害种子、块根和幼苗;有的蛀茎或蛀干为害林木、果树和甘蔗等经济作物;有的取食叶片;有的是重木、果树和甘蔗等经济作物;有的取食叶片;有的是重要的贮粮害虫。要的贮粮害虫。(二)生物学特性 捕食性申虫中有很多是害虫天捕食性申虫中有很多是害虫天敌,如瓢甲科的大多数种类捕食蚜敌,如瓢甲科的大多数种类捕食蚜虫
29、、粉虱、介壳虫等害虫,步甲和虫、粉虱、介壳虫等害虫,步甲和虎甲能捕食多种小形昆虫,尤其是虎甲能捕食多种小形昆虫,尤其是对鳞翅目幼虫等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对鳞翅目幼虫等有很强的捕食能力。(二)生物学特性 腐食性、粪食性和尸食性甲虫,如埋葬虫科、蜣螂科腐食性、粪食性和尸食性甲虫,如埋葬虫科、蜣螂科中的许多种类,可为人类清洁环境。还有一些甲虫具有医中的许多种类,可为人类清洁环境。还有一些甲虫具有医药价值。药价值。 (二)生物学特性(三)重要性多为农、林重要害虫,有一些为益虫。多为农、林重要害虫,有一些为益虫。 为昆虫纲第为昆虫纲第1 1大目,分为四个亚目:大目,分为四个亚目: (一)原鞘亚目(一)原鞘
30、亚目 ArchostemataArchostemata (二)菌食亚目(二)菌食亚目 MyxophagaMyxophaga (三)肉食亚目(三)肉食亚目 AdephagaAdephaga (四)多食亚目(四)多食亚目 PolyphagaPolyphaga (四)分类慨况(四)分类慨况 成虫触角丝状,成虫触角丝状,11节。跗节节。跗节5-5-5,第一腹板,第一腹板不完全被后足基节分开。不完全被后足基节分开。1 1、原鞘亚目、原鞘亚目 ArchostemataArchostemata 小至微型。触角棒状。后翅顶端常卷起。跗节小至微型。触角棒状。后翅顶端常卷起。跗节4节或更少。节或更少。2.2.菌食
31、亚目(藻食亚目)菌食亚目(藻食亚目) MexophagaMexophaga 前胸有背侧缝;后足基节固定在后胸腹板上,前胸有背侧缝;后足基节固定在后胸腹板上,不能活动,并将第不能活动,并将第1腹板完全划分开。触角多为丝腹板完全划分开。触角多为丝状。跗节状。跗节5-5-5。绝大多数种类捕食性。绝大多数种类捕食性。 3 3、肉食亚目、肉食亚目 AdephagaAdephaga(1)虎甲科 Cicindelidae 中型,具金属光泽和鲜艳中型,具金属光泽和鲜艳的斑纹。头大,复眼发达,胸的斑纹。头大,复眼发达,胸不宽于头。触角间距小于上唇不宽于头。触角间距小于上唇的宽度。成、幼虫捕食性。的宽度。成、幼虫
32、捕食性。金斑虎甲金斑虎甲( (八星虎甲八星虎甲) ) (1)虎甲科 Cicindelidae中华虎甲中华虎甲 (2)步甲科 Carabidaae 体小到大型,黑、褐色有光泽。头小于前体小到大型,黑、褐色有光泽。头小于前胸部,前口式。复眼大,触角胸部,前口式。复眼大,触角1111节,触角间距节,触角间距大于上唇的宽度。成、幼虫以昆虫、蜗牛为食。大于上唇的宽度。成、幼虫以昆虫、蜗牛为食。麻步甲麻步甲 (2)步甲科 Carabidaae硕步甲硕步甲 4 4、多食亚目、多食亚目 PolyphagaPolyphaga 腹部第腹部第1 1节腹板不被后足基节分割开,节腹板不被后足基节分割开,后足基节不固定在
33、后胸腹板上。触角与跗后足基节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触角与跗节有多种变化。节有多种变化。 触角通常触角通常10节,鳃叶状。前足开掘式,跗节节,鳃叶状。前足开掘式,跗节5节。节。幼虫称蛴螬。幼虫称蛴螬。(1 1)鳃角金龟科)鳃角金龟科 MelonnthidaeMelonnthidae暗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 小至大形,体色多暗淡。触角小至大形,体色多暗淡。触角8-108-10节,鳃叶部常发达,节,鳃叶部常发达,由由3-73-7节组成。上唇外露骨化。各足节组成。上唇外露骨化。各足2 2爪通常大小相等。幼虫爪通常大小相等。幼虫上唇心圆形,肛门上唇心圆形,肛门3 3裂状。裂状。 (1 1)鳃角金龟科)鳃角金龟
34、科 MelonnthidaeMelonnthidae大黑鳃金龟大黑鳃金龟 体具金属光泽。足的爪不对称,尤其是后爪更为明体具金属光泽。足的爪不对称,尤其是后爪更为明显。鞘翅往往显。鞘翅往往 有膜质的边缘。多食性,常为害森林、果有膜质的边缘。多食性,常为害森林、果树。常见的有铜绿丽金龟树。常见的有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2 2)丽金龟科)丽金龟科 RutelidaeRutelidae铜绿丽金龟铜绿丽金龟 身体扁宽,体色美丽。鞘翅身体扁宽,体色美丽。鞘翅外缘凹入,中胸腹板有圆形向前外缘凹入,中胸腹板有圆形向前的突出物。成虫白天活动,常钻的突出物。成虫白天活动,
35、常钻入花朵取食花粉、花蜜,咬坏花入花朵取食花粉、花蜜,咬坏花瓣和子房,故有瓣和子房,故有“花潜花潜”之称。之称。常见的有白星花金龟常见的有白星花金龟Liocola brevitarsus Lewis。(3 3)花金龟科)花金龟科 CetoniidaeCetoniidae(3 3)花金龟科)花金龟科 CetoniidaeCetoniidae 小到中型,体色鲜艳或有金属光泽。复眼圆形,小到中型,体色鲜艳或有金属光泽。复眼圆形,触角线状。跗节隐触角线状。跗节隐5节。成、幼虫均植食性也有一节。成、幼虫均植食性也有一些蛀茎或取食根部。些蛀茎或取食根部。(4 4)叶甲科)叶甲科 Chrysomelidae
36、Chrysomelidae榆绿毛萤叶甲榆绿毛萤叶甲 (4 4)叶甲科)叶甲科 ChrysomelidaeChrysomelidae黄曲条跳甲黄曲条跳甲 (4 4)叶甲科)叶甲科 ChrysomelidaeChrysomelidae黄色凹缘跳甲黄色凹缘跳甲 (5)叩头甲科 Elateridae 小至中型,触角小至中型,触角11111212节,锯齿状、栉齿状或丝状。节,锯齿状、栉齿状或丝状。前胸背板后缘角突出成锐刺,前胸与鞘翅相接处明显凹陷,前胸背板后缘角突出成锐刺,前胸与鞘翅相接处明显凹陷,前胸腹板具有向后延伸的刺状突,插入中胸腹板的凹沟内,前胸腹板具有向后延伸的刺状突,插入中胸腹板的凹沟内,能
37、作有力的叩头状活动。足较短,跗节能作有力的叩头状活动。足较短,跗节5 5节。腹部可见节。腹部可见5 5节。节。 幼虫通称金针虫,体细长,体壁光滑坚韧,头和末节幼虫通称金针虫,体细长,体壁光滑坚韧,头和末节特别坚硬,生活在土中,取食植物的根、块茎和地下的种子,特别坚硬,生活在土中,取食植物的根、块茎和地下的种子,是重要的地下害虫是重要的地下害虫。 (5)叩头甲科 Elateridae 沟金针沟金针虫虫(5)叩头甲科 Elateridae(6)吉丁甲科 Buprestidae 体形与叩头甲相似,但前胸后侧角无刺,前胸与鞘体形与叩头甲相似,但前胸后侧角无刺,前胸与鞘翅相接处不凹入,前胸腹板突扁平状,
38、嵌入中胸腹板,不翅相接处不凹入,前胸腹板突扁平状,嵌入中胸腹板,不能活动。体常有鲜艳的金属光泽。触角锯齿状。腹部第能活动。体常有鲜艳的金属光泽。触角锯齿状。腹部第1 1、2 2节腹板愈合。节腹板愈合。 幼虫俗称幼虫俗称“串皮虫串皮虫”,体细长,前胸常扁平而膨大,体细长,前胸常扁平而膨大,无足,腹部无足,腹部9 9节,柔软,在树木的形成层中串成曲折的隧道,节,柔软,在树木的形成层中串成曲折的隧道,取食为害,是果树和林木的重要害虫。取食为害,是果树和林木的重要害虫。 (6)吉丁甲科 Buprestidae(6)吉丁甲科 Buprestidae梨金缘吉丁虫梨金缘吉丁虫 体中等,背面拱起,常具鲜艳色斑
39、。触角棒状。跗体中等,背面拱起,常具鲜艳色斑。触角棒状。跗节隐节隐4节。幼虫有节。幼虫有3对胸足,很活泼,体上常有枝刺、毛对胸足,很活泼,体上常有枝刺、毛疣或蜡质丝状分泌物。多为捕食性,少数植食性。疣或蜡质丝状分泌物。多为捕食性,少数植食性。(7 7)瓢甲科)瓢甲科 CoccinellidaeCoccinellidae(7 7)瓢甲科)瓢甲科 CoccinellidaeCoccinellidae(7 7)瓢甲科)瓢甲科 CoccinellidaeCoccinellidae澳洲瓢虫澳洲瓢虫(8)天牛科 Cerambycidae 中至大形。体长形,略扁。触角长,而后伸,多数种中至大形。体长形,略扁
40、。触角长,而后伸,多数种类常长于身体。复眼肾形,围绕触角基部,有时断裂成两部类常长于身体。复眼肾形,围绕触角基部,有时断裂成两部分。跗节为隐分。跗节为隐5 5节节( (伪伪4 4节节) )。腹部可见。腹部可见5 5节或节或6 6节。节。桃红颈天牛桃红颈天牛 幼虫乳白色或黄白色、圆柱形而扁;前胸背板发达,幼虫乳白色或黄白色、圆柱形而扁;前胸背板发达,扁平;胸、腹节背面具骨化区或突起;胸足退化。成虫多在扁平;胸、腹节背面具骨化区或突起;胸足退化。成虫多在白天活动,产卵于树缝,或以其强大的上颚咬破植物表皮,白天活动,产卵于树缝,或以其强大的上颚咬破植物表皮,产卵于组织内。幼虫多钻蛀树木的茎或根,深入
41、到木质部,产卵于组织内。幼虫多钻蛀树木的茎或根,深入到木质部,作不规则的隧道,严重影响树势,甚至造成植株死亡。作不规则的隧道,严重影响树势,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8)天牛科 Cerambycidae(8)天牛科 Cerambycidae栗山天牛栗山天牛 星天牛星天牛 体小,卵圆形。额延长成短喙状;复眼大,前缘凹体小,卵圆形。额延长成短喙状;复眼大,前缘凹入成入成“U”U”形。触角锯齿状、梳状或棒状,可与触角膝形。触角锯齿状、梳状或棒状,可与触角膝状的象鼻虫相区别。鞘翅短,腹部末端外露。状的象鼻虫相区别。鞘翅短,腹部末端外露。(9 9)豆象科)豆象科 BruchidaeBruchidae蚕豆象蚕
42、豆象 成虫有访花习性。本科昆虫危害豆科植物,幼虫以成虫有访花习性。本科昆虫危害豆科植物,幼虫以种子为食。种子为食。(9 9)豆象科)豆象科 BruchidaeBruchidae豌豆象豌豆象 成虫头部延伸为喙状或象鼻状。触角膝状,成虫头部延伸为喙状或象鼻状。触角膝状,末端膨大为锤状。成幼虫植食性。鞘翅目中最大末端膨大为锤状。成幼虫植食性。鞘翅目中最大的一个科。的一个科。 (1010)象甲科)象甲科 CurculionidaeCurculionidae(1010)象甲科)象甲科 CurculionidaeCurculionidae米象米象(1010)象甲科)象甲科 CurculionidaeCur
43、culionidae稻水象甲稻水象甲七、鳞翅目 Lepidoptera 包括所有的蝶类和蛾类。包括所有的蝶类和蛾类。 体小至大型,口器体小至大型,口器虹吸式,身体及翅面上覆有鳞片,幼虫多足型,蛹虹吸式,身体及翅面上覆有鳞片,幼虫多足型,蛹为被蛹,属完全变态类型。为被蛹,属完全变态类型。(一)形态特征 体小至大形。成虫翅、体体小至大形。成虫翅、体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幼虫蠋形,口器咀式或退化。幼虫蠋形,口器咀嚼式,身体各节密布分散的刚嚼式,身体各节密布分散的刚毛或毛瘤、毛簇、枝刺等,有毛或毛瘤、毛簇、枝刺等,有腹足腹足2 25 5对,以对,以5 5对者居多
44、,具对者居多,具趾钩。卵多为圆形、半球形或趾钩。卵多为圆形、半球形或扁圆形等。扁圆形等。 (二)生物学特性 成虫取食花蜜,对植物的授成虫取食花蜜,对植物的授粉有所助益。但吸果夜蛾类成虫粉有所助益。但吸果夜蛾类成虫能刺破果实;吸食果汁,导致落能刺破果实;吸食果汁,导致落果。果。 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多在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常有趋光性。成虫活夜间活动,常有趋光性。成虫活动主要是飞翔、觅食、交配和寻动主要是飞翔、觅食、交配和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有些成虫有找适宜的产卵场所。有些成虫有季节性远距离迁飞的习性。季节性远距离迁飞的习性。(二)生物学特性 成虫取食花蜜成虫取食花蜜 幼虫绝大多数植食性
45、,是农林作物、果树、茶叶、蔬菜、花卉幼虫绝大多数植食性,是农林作物、果树、茶叶、蔬菜、花卉等的重要害虫。幼虫的生活方式和取食方式很不相同。很多种类有等的重要害虫。幼虫的生活方式和取食方式很不相同。很多种类有隐栖的习性,如卷叶、折叶和缀叶成巢等。有的种类还会结鞘或吐隐栖的习性,如卷叶、折叶和缀叶成巢等。有的种类还会结鞘或吐丝结网等。有的钻入植物组织为害,潜食叶肉,钻蛀茎干;有的侵丝结网等。有的钻入植物组织为害,潜食叶肉,钻蛀茎干;有的侵蛀芽、花、种子等组织中,有时还能引致虫瘿。生活于土壤中的幼蛀芽、花、种子等组织中,有时还能引致虫瘿。生活于土壤中的幼虫咬食植物根部,成为重要的地下害虫。为害仓储粮
46、食、物品或皮虫咬食植物根部,成为重要的地下害虫。为害仓储粮食、物品或皮毛的种类,是重要的仓库害虫。毛的种类,是重要的仓库害虫。苹小卷叶蛾幼虫苹小卷叶蛾幼虫(二)生物学特性 少数种类为捕食性,捕食蚜虫或介壳虫等,如食蚜少数种类为捕食性,捕食蚜虫或介壳虫等,如食蚜灰蝶是甘蔗绵蚜的天敌。常见的资源昆虫有家蚕、柞蚕、灰蝶是甘蔗绵蚜的天敌。常见的资源昆虫有家蚕、柞蚕、蓖麻蚕等。虫草蝙蝠蛾幼虫被真菌寄生而形成的冬虫夏蓖麻蚕等。虫草蝙蝠蛾幼虫被真菌寄生而形成的冬虫夏草,是名贵的中草药。草,是名贵的中草药。 冬虫夏草(二)生物学特性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单位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单位 (二
47、)生物学特性(三)重要性 多数为害虫,少数为益虫。多数为害虫,少数为益虫。 蚕丝、药材及观赏。蚕丝、药材及观赏。(四)分类慨况 已知已知2020万,我国已知万,我国已知80008000种。包括四个亚目:种。包括四个亚目: 1 1、轭翅亚目、轭翅亚目(Zeugloptera(Zeugloptera) ) 2 2、无喙亚目(、无喙亚目(AglossataAglossata) 3 3、异翅亚目(、异翅亚目(HeterobathmiinaHeterobathmiina) 4 4、有喙亚目(、有喙亚目(GlossataGlossata) 1、轭翅亚目(Zeugloptera) 上颚发达,口气咀嚼式;下颚
48、外颚叶短,不形成喙。上颚发达,口气咀嚼式;下颚外颚叶短,不形成喙。前后翅脉序相似,多数种类在前翅后缘基部有前后翅脉序相似,多数种类在前翅后缘基部有1 1指状的指状的翅轭,飞行时前后翅以翅轭连锁,所以称为轭翅亚目。翅轭,飞行时前后翅以翅轭连锁,所以称为轭翅亚目。本亚目仅一个科本亚目仅一个科小翅蛾科小翅蛾科MicropterigidaeMicropterigidae。井冈小翅蛾井冈小翅蛾2、无喙亚目(Aglossata) 成虫无单眼,上颚发达,分节,有咀嚼功能;下成虫无单眼,上颚发达,分节,有咀嚼功能;下颚内颚叶发达,下颚叶短且不特化成喙状。前后翅极颚内颚叶发达,下颚叶短且不特化成喙状。前后翅极相
49、似。幼虫既无胸足,又无腹足。仅包括一个科相似。幼虫既无胸足,又无腹足。仅包括一个科颚蛾科颚蛾科AgathiphagidaeAgathiphagidae。3、异翅亚目(Heterobathmiina) 成虫有单眼,口气类似小翅蛾科。幼虫胸足成虫有单眼,口气类似小翅蛾科。幼虫胸足3 3 对,对,无腹足。仅包括一科无腹足。仅包括一科异蛾科异蛾科 HeterobathmiidaeHeterobathmiidae,分,分布于南美洲。布于南美洲。4、有喙亚目(Glossata) 成虫上颚退化,下颚特化形成喙管,为典型的虹吸式成虫上颚退化,下颚特化形成喙管,为典型的虹吸式口器。是鳞翅目中最大的一个亚目,该亚
50、目分为口器。是鳞翅目中最大的一个亚目,该亚目分为6 6个次目,个次目,分别是:毛顶蛾次目分别是:毛顶蛾次目DacnonyphaDacnonypha、新毛顶蛾次目、新毛顶蛾次目NeopseustinaNeopseustina、冠顶蛾次目、冠顶蛾次目LophocoroninaLophocoronina、外孔次目、外孔次目ExoporiaExoporia、异脉次目、异脉次目HeteroneuraHeteroneura和双孔次目和双孔次目DitrysiaDitrysia。 (1)木蠹蛾科 Cossidae 体中形,触角羽状,下颚须及喙管均缺,下唇须短小。体中形,触角羽状,下颚须及喙管均缺,下唇须短小。
51、体一般具浅灰色斑纹。前、后翅中室保留有体一般具浅灰色斑纹。前、后翅中室保留有M脉基部,前脉基部,前翅有副室及翅有副室及Cu2,后翅,后翅Rs与与Ml接近,或在中室顶角外侧接近,或在中室顶角外侧出自同一主干。出自同一主干。芳香木蠹蛾成虫芳香木蠹蛾成虫 幼虫略扁,头及前胸盾硬化,上颚强大,傍额片伸达幼虫略扁,头及前胸盾硬化,上颚强大,傍额片伸达头顶,趾钩双序或三序,环式。多蛀食树木。如常见的柳头顶,趾钩双序或三序,环式。多蛀食树木。如常见的柳木蠹蛾、芳香木蠹蛾,是果树和行道树的重要害虫。木蠹蛾、芳香木蠹蛾,是果树和行道树的重要害虫。 芳香木蠹蛾幼虫芳香木蠹蛾幼虫(1)木蠹蛾科 Cossidae(2
52、)麦蛾科 Gelechiidae 体小形。色暗淡。头部的鳞片平贴。触角第体小形。色暗淡。头部的鳞片平贴。触角第1节上有节上有刺毛排成梳状。下唇须向上弯曲,伸过头顶,末端尖细,刺毛排成梳状。下唇须向上弯曲,伸过头顶,末端尖细,呈象鼻状。前翅披针形,端部尖锐;呈象鼻状。前翅披针形,端部尖锐;A脉脉1支,基部分叉;支,基部分叉;R4、R5与与Ml共柄。后翅顶角尖突,后缘倾斜或凹入,菜共柄。后翅顶角尖突,后缘倾斜或凹入,菜刀状,刀状,Rs与与Ml共柄或基部接近,后缘具长缘毛。共柄或基部接近,后缘具长缘毛。麦蛾头部麦蛾头部 幼虫圆柱形,白色或红色,趾钩环式或二横带式,双序。幼虫圆柱形,白色或红色,趾钩环
53、式或二横带式,双序。但潜叶的种类腹足和胸足退化。通常具臀栉。幼虫卷叶、潜但潜叶的种类腹足和胸足退化。通常具臀栉。幼虫卷叶、潜叶或钻蛀为害。常见种如甘薯麦蛾叶或钻蛀为害。常见种如甘薯麦蛾(Brachmia macrascopa Meyrick)主要取食甘薯叶片,棉红铃虫为害棉花。主要取食甘薯叶片,棉红铃虫为害棉花。 甘薯麦蛾幼虫甘薯麦蛾幼虫(2)麦蛾科 Gelechiidae (3) 菜蛾科 P1utellidae 体小形细狭,色暗;成虫在停息时触角伸向前方。下体小形细狭,色暗;成虫在停息时触角伸向前方。下唇须短,向前突出。翅狭,前翅披针状,后翅菜刀形,后唇须短,向前突出。翅狭,前翅披针状,后翅
54、菜刀形,后翅翅Ml与与M2常共柄。常共柄。 幼虫细长,通常绿色。腹足细长,趾钩单序或双序,幼虫细长,通常绿色。腹足细长,趾钩单序或双序,环式,行动活泼。常取食植物叶肉,使被害叶呈网状花纹,环式,行动活泼。常取食植物叶肉,使被害叶呈网状花纹,如小菜蛾如小菜蛾(Plutulla xylostella L.)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等。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等。 (3) 菜蛾科 P1utellidae (4)小卷蛾科 Olethreutidae 与卷蛾科很相似,但体型较小。前翅前缘无褶叠,与卷蛾科很相似,但体型较小。前翅前缘无褶叠,R1R1与与RsRs分离,分离,M2M2、M3M3与与CulCul在边缘互相接近,
55、在边缘互相接近,Cu2Cu2约从中室下约从中室下缘近中部处分出。后翅缘近中部处分出。后翅CuCu脉上有长的梳状毛。脉上有长的梳状毛。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 幼虫多为蛀果的种类,卷叶的种类较少。趾钩单序或双幼虫多为蛀果的种类,卷叶的种类较少。趾钩单序或双序,环形。如蛀食梨果的梨小食心虫序,环形。如蛀食梨果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大豆食心虫等。、大豆食心虫等。 大豆食心虫幼虫大豆食心虫幼虫(4)小卷蛾科 Olethreutidae(5)斑蛾科 zygaenidae 体小型至中型,身体光滑,有单眼,喙发达,雄虫体小型至中型,身体光滑,有单眼,喙发达,雄虫触角
56、多为羽状。翅面鳞片稀薄,呈半透明状。前、后翅中触角多为羽状。翅面鳞片稀薄,呈半透明状。前、后翅中室内有室内有M M脉主干,后翅脉主干,后翅ScSc十十RlRl与与RsRs接触或连有横脉。接触或连有横脉。梨星毛虫梨星毛虫 幼虫头部小,缩入前胸内,体具扁毛瘤,上生短刚毛。幼虫头部小,缩入前胸内,体具扁毛瘤,上生短刚毛。趾钩单序中带式。幼虫为害果树和林木。如梨星毛虫趾钩单序中带式。幼虫为害果树和林木。如梨星毛虫(Illiberis pruni Dyar)等。等。 梨星毛虫幼虫梨星毛虫幼虫(5)斑蛾科 zygaenidae (6)螟蛾科 Pyralididae 成虫小形至中等大小,身体成虫小形至中等大
57、小,身体细长,脆弱,腹部末端尖削。有细长,脆弱,腹部末端尖削。有单眼,触角细长,下唇须伸出很单眼,触角细长,下唇须伸出很长,如同鸟喙。足通常细长。前长,如同鸟喙。足通常细长。前翅呈长三角形。翅呈长三角形。豇豆野螟豇豆野螟 幼虫体细长,前胸气门前片幼虫体细长,前胸气门前片有有2 2根毛,趾钩单序或三序,缺根毛,趾钩单序或三序,缺环式,少数水栖幼虫趾钩为单序环式,少数水栖幼虫趾钩为单序环式。为鳞翅目中的一个大科,环式。为鳞翅目中的一个大科,全世界已记载约全世界已记载约1 1万种。万种。豇豆野螟幼虫豇豆野螟幼虫 (6)螟蛾科 Pyralididae (6)螟蛾科 Pyralididae 草地螟的发生
58、草地螟的发生 (7)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 体中形或大形,粗壮而多毛,静止时形似枯叶。单眼体中形或大形,粗壮而多毛,静止时形似枯叶。单眼和喙管均退化,触角羽状。前翅和喙管均退化,触角羽状。前翅R4R4长而游离,长而游离,RsRs与与MlMl共柄,共柄,M2M2基部与基部与M3M3接近,或缺接近,或缺M2M2。后翅无翅缰,肩区扩大,有。后翅无翅缰,肩区扩大,有l-2l-2条肩脉,静止时常突出在前翅前缘外方。条肩脉,静止时常突出在前翅前缘外方。天幕毛虫天幕毛虫 幼虫体粗壮,多长毛,前胸在足的上方有幼虫体粗壮,多长毛,前胸在足的上方有1 1或或2 2对突起,腹足趾钩双序,中带或缺环式。
59、幼虫是森对突起,腹足趾钩双序,中带或缺环式。幼虫是森林、果树的重要害虫。林、果树的重要害虫。(7)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 天幕毛虫卵和幼虫天幕毛虫卵和幼虫(7)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8)天蛾科 Sphingidae 体大形,少数中形,行动活泼,飞翔力很强。身体粗体大形,少数中形,行动活泼,飞翔力很强。身体粗壮,末端尖削,纺锤形。头大,复眼突出,触角棍棒状,壮,末端尖削,纺锤形。头大,复眼突出,触角棍棒状,端部弯曲成钩状,喙发达,有时长过身体。前翅大而狭,端部弯曲成钩状,喙发达,有时长过身体。前翅大而狭,顶角尖而外缘倾斜;后翅较小,在中室中部有顶角尖而外缘倾斜;后翅
60、较小,在中室中部有1 1小横脉与中小横脉与中室相连。室相连。 鬼脸天蛾鬼脸天蛾 幼虫身体粗壮,表面光滑,腹部第幼虫身体粗壮,表面光滑,腹部第8 8节背面有节背面有1 1个尾个尾状突状突( (或称尾角或称尾角) ),胸部各体节分为,胸部各体节分为6 68 8个小环,趾钩双序个小环,趾钩双序中带式。静息时常将体前部举起,头部缩起向下。中带式。静息时常将体前部举起,头部缩起向下。 鬼脸天蛾幼虫鬼脸天蛾幼虫 (8)天蛾科 Sphingidae(9)夜蛾科 Noctuidae 体中至大形,粗壮多毛,体色灰暗。触角丝状,少数种体中至大形,粗壮多毛,体色灰暗。触角丝状,少数种类的雄性触角羽状。单眼类的雄性触角羽状。
相关知识
第七讲 昆虫分类
第七讲7、物联网土壤湿度远程监控 自动花浇水
昆虫分类与分类学
昆虫分类简介.ppt
昆虫分类与特征
《常见昆虫的分类》
昆虫分类与多样性.pptx
昆虫学与昆虫分类.pptx
昆虫分类与特征.pptx
昆虫的种类与分类.pptx
网址: 第七讲 昆虫分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2749.html
上一篇: [园林植物分类]园林植物分类介绍 |
下一篇: 园艺植物昆虫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