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大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公司50多年的创业历程充分证明,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文化滋养、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全面升级,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公司有关科室就企业文化十大理念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度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天通电力学习型企业文化理念案例(故事)汇编》。
即日起,公司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天通电力学习型企业文化理念案例(故事)汇编》内容,旨在通过采用典型案例和管理故事的形式引导全员加强对企业文化各项理念的思考和认识,最终形成企业文化理念在全体员工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化于干”的效果。
《成本理念》
理念名称:成本理念
理念内容:省下一分钱 就增一分利
理念释义: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利润的来源是收入,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是成本的增加,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有效手段。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要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处崇尚节约、提倡俭省,小处精打细算、锱铢必较,从一分一厘做起,想方设法节支降耗。
故事一 “金牌矿工”吴如
20多年来,他义务为矿上回收浮煤,累计价值达六七百万元,他每次升井都要“捎”上些废旧物资,应得奖金20多万元,却一分没要;他下井7500次,不但自己没有出过工伤事故,所带的班组每次也都安全升井;他只上过3年小学,却写出两本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书;他家住破旧的平房,却每年都要资助困难的工友和贫困学生。
他就是被称为“金牌矿工”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一矿采煤一队副队长吴如。
他立下规矩:升井不空手,每次回收物资要在15公斤以上。
6月7日中午12时,吴如从井下上来,肩膀上又多了两件“宝贝”——两根废旧钢管。扛着五六十斤重的钢管,56岁的吴如仍健步如飞。
1984年,是吴如入矿的第三年,他给自己立下个规矩:升井不空手,每次回收物资要在15公斤以上。
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老吴拿出了他用报纸包起来的一大包物资回收单据,这都是他1998年以后攒下来的。除个别单据上有“提奖单价”和“奖励金额”外,其它都没有这两栏。吴如说:“1987年矿上出台规定:回收废旧物资按比例给奖励。我从没提取过奖励,时间长了,回收站的同志给我开的单据上便没了这两项内容。”20多年来,吴如义务回收物资折价110万余元,应得奖励20多万元,可他一分也没要。“煤矿就是咱的家,回收点东西还能再要报酬?”吴如说。
吴如在井下还经常清浮煤。他说:“黑煤,在我眼里就是细白面粉,把煤攉到溜子上,就等于粮食进了仓。”
故事二 成本控制成就零售巨人
沃尔玛百货由山姆•沃尔顿于1962年在美国的阿肯色州创立。在其他零售业巨头纷纷凋敝的今天,2017年沃尔玛营收再创新高。纵观其多年发展,沃尔玛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强的成本控制意识成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在通常情况下,为了规避经营风险,商家往往采取代销的经营方式。然而沃尔玛则反其道而行之,绕过中间商,直接向工厂购货,这使得采购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沃尔玛在货款结算时间上与竞争对手相比也快了近20天。如此以来,不仅赢取供应商的信赖与好感,双方建立的友好融洽的合作关系使得沃尔玛保证以最优惠进价,大大降低购货成本。
沃尔玛采取中央采购制,由总部实行统一进货。由于采购数量巨大,其获得的价格远远低于其竞争对手。沃尔玛甚至会将一年内需要购入的商品一次性签订采购合同。如果销售量达不到预期或超过预期,还可以在各分公司之间进行商品的调配,在低成本的同时更有效减少了风险。
供应商如果想与沃尔玛建立业务关系,就要提供企业以及产品的详细情况,并接受其严格的资质考核。若发现不合理之处,就要求其进行流程再造,强迫供应商实现最低成本。如果对方不接受,沃尔玛就拒绝与他们合作。沃尔玛使得供应商与他们站在同样的角度,极大降低了产品成本。
个人买一件商品可能得不到商家的优惠,但是凑几个人一起购买就不一样了。沃尔玛找到可以“拼单”的其他企业,双方合作共同采购。这种合作实现了双方的利益捆绑,因此在购货渠道与价格上可以互通有无,信息共享,最大可能降低成本。
巧克力配料里有可可脂、类可可脂或代可可脂。类可可脂和代可可脂都是天然可可脂的替代品,因为天然可可脂价格高,因此在巧克力的生产中往往采用类可可脂与代可可脂两种替代品。不同的种类与价格同时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
现金折扣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期限内早日偿还货款而给予客户的折扣优惠。货币具有时间价值,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出如何使得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
零售业作为微利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一直被唱衰,但沃尔玛有效的成本控制,使得企业利润仍不断提高。成本控制不仅仅限于节约,企业管理者运用科学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同样为企业创造利润。
故事三 易成新能公司创业谋发展的故事
1992年,集团在平顶山市区东郊建设了碳化硅冶炼生产线,这是易成新能公司的前身。由于受当时市场环境和产品单一等因素的影响,易成新能刚成立的那几年从来没有盈利过。集团连续两次对易成新能的生产经营亮出“黄牌”。按照集团当时的规定,三次受到“黄牌”警告,易成新能面临的将是企业关闭、班子免职、员工下岗。
1997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时,职工的人均月收入只有100多元,分来的十几个大学生走得只剩下两个。“人应该有骨气,更应该有血性。企业到了这一地步,如果不想承受下岗的屈辱,就要站直向前看,不趴下。”公司董事长孙毅说。
为重振信心、鼓舞士气,1997年的秋天,领导班子带着几乎失去信心的职工到平顶山爬山。爬山的时候,一个生产骨干哽咽着唱起了《国际歌》,一部分人也跟着歌声不自觉地唱了起来。紧接着,在场的领导和职工都坚定地唱了起来,“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现场的歌声越来越激昂,在场的人都哭着抱在一起。那人、那情、那景,让很多人至今难以忘怀。
“大家的歌声充满对企业发展的渴望,是对企业走出困境的呼唤。爬山活动结束了,但是大家唱《国际歌》的声音一直回荡在每一个人耳边。就这样,大家团结一致开始了绝地求生的创业。”孙毅说。大刀阔斧的改革随之而来,易成新能改变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引入民营企业管理机制,调整产品结构,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
2000年,易成新能首次实现利税87万元。2007年至2010年,易成新能的年营业收入从3.93亿元增长到43.6亿元,令业界惊叹,受到了集团的嘉奖。同年还建成了规模庞大的碳化硅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国外。2013年5月16日,易成新能又完成重组上市,本次重组是迄今为止中国创业板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反向收购成功案例,负重探路让易成新能迈向了一片新的天地。
26年,易成发展成为拥有10多家子公司,资产规模超55亿元的上市公司。企业的发展就是为了让职工切实得到利益,职工的荷包鼓了,干劲儿足了,企业的实力自然强了。不仅职工们的收入远超过去,如今的易成新能已将自己的战略目标定在了百亿级。易成新能的改革史是对“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完美诠释;“企业要发展,职工要富裕”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企业前进的最佳助力。
故事反思
反思一:现在有部分员工在认识上存在这样一个误区,总是认为钱是企业的,即使浪费点,也是企业的资源,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何必为企业节约呢?还有人认为,在这么一个大企业里,自己一个人在降低成本方面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他们对于节约总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平时在工作当中也是大手大脚,随意地浪费原料、办公用品等,既浪费了企业的资源,又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反思二:企业就如同大海,大海也是由一点一滴的水形成的。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也是如此,这里节省一点,那里节省一点,加起来就会成为非常庞大的数目。只有每一名员工都能够自觉地从点滴进行节约,公司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反思三:精打细算、节俭办事,是那些成功企业的经营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活动是由众多小事所构成的,成本也是由众多小支出所组成的。企业只有从小事入手降低成本,才能积小利为大利,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节约精神是那些成功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护身符”,是它们生财获利的“催化剂”,更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加速器”。
管理启示
启示一:细节决定成败,节约应当从点滴做起。
节约的潜力就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点滴之中,企业利润是点滴节约的累积。莫以为一张纸、一滴水、一个螺丝、一个针头都微不足道,如果我们的每个员工都从这些点滴节约做起,在细节节约上下功夫,那么就可以获得可观的净利润。即使公司限定的消耗,也要精算细抠。
不浪费企业的每一分钱,能省下来的绝不嫌少,这样的员工才是负责任的好员工,公司才能真正实现利润最大化。
启示二:在公司里,不乏想干大事的人,他们认为干大事是有能力的表现,会让他们显得风光。具体到一项计划,他们总想干那些显得重要和表现上风光的工作,所以对待一些小事和细节,就心不在焉,敷衍了事。
要知道,一项计划是由很多细小的工作组成的,而每一项细小的工作又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果不注重细节,不重视做好每一项细小的工作,就容易出现纰漏,1%的错误往往会带来100%的失败。所以,执行一项计划时,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这样,才能为公司节约成本,赢得利润。
启示三:勤是勤劳,俭是节俭。员工在公司工作勤奋卖力固然能增加收入,但还要把企业当作自己的,懂得当用则用,当省则省,才能积聚财富。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能源和工时。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材料与能源的消耗就是节约,增加材料与能源的使用就是浪费,提高生产率就是节约,出工不出力就是浪费;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就是节约,重复劳动、发生事故就是浪费。从根本上讲,降低生产成本要求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与高度重视。
我们可以通过改进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细节,如持续减少搬运等非增值活动、消除原材料浪费、改进操作程序、缩短定检时间、提高检修质量等,分阶段、有计划地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水平的目的。
❖编辑/ 刘永军
相关知识
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优秀(15篇)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如何落地生花
故事圈:企业如何不花一分钱每天发100条视频
“管家”张继烈:省一分钱比挣一分钱容易,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中国钢铁新闻网
6400字,京东企业文化简史
汽车大灯发黄怎么办?不花一分钱用这个方法让车灯恢复透亮
G海景花园大酒店企业文化手册
品牌文化=企业文化.docx
理清企业文化层次,抓住文化管理核心
企业文化造就成长传奇
网址: 【企业文化故事】成本理念——省下一分钱 就增一分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28110.html
上一篇: 花饽饽象征着事业成功和步步高升吗 |
下一篇: 零售周观点:步步高调改持续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