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采摘番茄。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栋玻璃温室里,一排排3米多高的番茄植株上挂满了密密匝匝的果实,行走其中仿佛置身“番茄森林”。 这是北京首个在基本农田上建设的智慧设施农业试点——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是2021年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之一,于2021年底完成首批番茄的定植。 走进温室,空间格外宽敞,东西长500余米,南北宽185米,顶部脊高超8米,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目前京津冀地区单体最大的温室。工人操控着轨道作业车穿梭于一排排番茄间,工人站立的平台可自动升降,一串串饱满、鲜红的小番茄自茂盛的藤蔓垂下,个头均匀,果实密集。 往地面看,这些番茄秧根植于长方条状的椰糠“土壤”中,顺着牵引绳固定向上生长。温室内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管线和传感器,它们精准控制着番茄生长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条件,以及植株生长所需的水肥滴灌。这些科技手段的集成应用,使得番茄一年的生长期长达10个月;产量达到700吨,是同等面积普通大棚番茄产量的3倍以上。 “高效设施农业产出的番茄坐果穗数及总果数远超普通设施农业。目前还是试验种植期,会不断进行软硬件设备的调试,所有生产数据都将为之后的大面积种植打下扎实的基础。”北京翠湖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李新旭介绍,温室未来的单位面积产量将比传统设施高4倍至5倍。这处占 地千亩的园区还将继续建设研发创新基地、配套协作区和两个单体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智能连栋温室大棚,集生产与科研于一身。 实际上,海淀区的智慧农业创新工场,是北京市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平谷区峪口镇打造的智慧果园,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遥感等新兴技术,开沟、除草、打药、采收全程机械化,通过电子眼、机械手、智慧脑呵护大桃成长。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桃”,使得北京市民和天南海北的人都能第一时间品尝到平谷鲜桃。“智慧”赋能,不仅有效提升大桃的品牌价值、促进农民增收,还持续改良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了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据《北京日报》)
来源:农业科技报
编辑:于婷婷
相关知识
北京智能温室里机器人种番茄,实现国内首创
海淀区首家市级生态农场 探秘“创新”番茄森林吃红色黄色番茄
揭秘京郊特色生态农场|海淀区首家市级生态农场 探秘“创新”番茄森林吃红色黄色番茄
立体化种植,北京生态农场“未来感”十足
10多个工人年产500吨番茄 常州溧阳番茄住进“五星级”温室
智能农场炼成记:“智”种小番茄,亩产超过4万斤
“科技范儿”满满的智能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令人赞叹的高科技智慧农业产业园!拥有亚洲最大单体连栋智能玻璃温室、利用工业余热冬季供暖夏季制冷……
番茄种植不用土,高科技农业种出新花样!
安徽薄膜花卉大棚骨架「无锡保禹温室大棚材料供应」
网址: 探访京津冀单体最大智能温室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 番茄一年生长期达10个月产量是普通番茄大棚3倍以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28791.html
上一篇: 惠农圈:智能农业:利用无人机和机 |
下一篇: 智能农场亩产4万斤小番茄:科技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