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菟丝

菟丝

2016-09-23

菟丝

名称

王女、菟芦、 复实、赤网、兔丘、菟缕、菟累、野狐浆草、火焰草、金线草、野狐丝、黄丝草、金丝草、无根金丝草、缠豆藤、豆马黄、吐血丝、莫娘藤、兔儿须、黄腊须、盘死豆、黄乱丝、麻棱丝、缠丝蔓

菟丝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全草。秋季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1.菟丝子

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细柔呈线状,左旋缠绕,多分枝,黄色,随处生吸器侵人寄主组织内。无绿色叶,而有三角状卵形的鳞片叶。花白色,簇生;小花梗缺如或极短;苞片及小苞片鳞状,卵圆形;花萼杯状,长约之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或椭圆形;花冠短钟形,长2-3mm,5浅裂,裂片三角形,雄蕊5,花药长卵圆形,花丝几无,每雄蕊下生一鳞片,长圆形,边缘繸状;雌蕊短,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2,外伸,往头头状。蒴果扁球形,长约8mm,褐色,有宿存花柱;种子2-4粒,卵圆形或扁球形,长3-5mm,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大菟丝子

形态与上种相似,惟茎较粗,梢带肉质,黄绿色或带橘红色。穗伏花序,花冠橘红色,钟形)花柱单一,柱头2裂。

性味

甘苦;平

性状

干燥茎多缠绕成团,呈棕黄色,柔细,粗不及1mm。叶退化成鳞状片,多脱落。花簇生于茎节,成球形。果实圆形或扁球形,大小不一,棕黄色。气微味苦。以干燥、色黄棕、无夹杂者为佳。

菟丝的效果

功效

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全草。主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疽,便溏,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痈疽肿毒,痱子。

经脉

肝;肾;膀胱经

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健脾利湿。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疽,便溏,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痈疽肿毒,痱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 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或捣汁涂。

菟丝的药方

①治小便不通:金丝草一握,同韭莱根头煎汤洗小肚。(《慈惠小编》) ②治阳萎遗精,腰膝酸痛,小便淋漓,大便溏泄,妇女白带:金灯藤鲜全草三至四钱。水煎,冲黄酒、红糖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痢证:金灯藤同生姜煎服。(《植物名实图考》) ④治细菌性痢疾,肠炎:鲜菟丝子全草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⑤治眼赤痛:野狐浆草,捣取汁,点之。(《圣惠方》) ⑥治小儿头疮及女人面疮:菟丝汤洗。(《子母秘录》)

【各家论述】

1.《本经》:汁去面皯。 2.陶弘景:其茎挼以浴小儿,疗热痱。 3.《本草蒙签》:解热毒痒疹,散痒塌痘疮。 4.杜文燮《药鉴》:利水,治湿热。 5.《百草镜》:治癃淋浊痢,带下,黄疸,预解痘毒,敷红丝疔。 6.《药性考》:凉血散血。治痈疽肿毒诸症,吐、衄、崩、便、咳。咯诸血,服之能止,解诸药毒,瘴疬疔痈恶疮。 7.《李氏草秘》:治血,解痘疮毒,难产酒煎服。 8.《纲目拾遗》:葛祖治狐骚气,辟汗愈疟。 9.《植物名实图考》:洽跌打,利小便。 10.《四川中药志》:行血,生精,发痘麻;洗汗斑及散痧。 11.《陕西中药志》:内用有滋阴作用;煎汤外用治阴疮,阴肿,阴痒,阴痛及阴道滴虫病。

【临床应用】

治疗白癜风。取菟丝子全草制成25%菟丝子酊,以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治疗10例,显着进步5例,进步3例,无效之例。病程长者疗效差。一般须治疗1周以上,才可看出效果,1个月后效果比较明显。

相关知识

菟丝花
菟丝花又名什么
菟丝花的意义与象征(探索菟丝花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
菟丝花不想修罗场
《如果你是菟丝花》袖侧
菟丝花的寓意与象征——美丽与坚韧(探寻菟丝花的魅力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解读菟丝花的多重寓意与象征意义(菟丝花在文化、艺术和自然领域中的多重角色与意义)
菟丝花是寄生还是互利共生
绿茶林姣姣:菟丝花的秘密花园
琼瑶《菟丝花》首度将小三写死,揭开菟丝花背后的诅咒与救赎!

网址: 菟丝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2933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鲜虫草花煮干丝~
下一篇: 黄丝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