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水仙(学名: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又名黄水仙、喇叭水仙等,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属于石蒜科水仙属。它原产于欧洲西南部和北非地区,现在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洋水仙不仅因其美丽的花朵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还因为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而被人们所关注
洋水仙(学名: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又名黄水仙、喇叭水仙等,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属于石蒜科水仙属。它原产于欧洲西南部和北非地区,现在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洋水仙不仅因其美丽的花朵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还因为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而被人们所关注。洋水仙的各个部分都含有毒素,包括它的叶片。
毒性成分
洋水仙的主要毒性成分是石蒜碱(lycorine)和其他生物碱类化合物,如加兰他敏(galantamine)。这些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于球茎中,但也存在于叶片和花中。石蒜碱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和催吐剂,可以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加兰他敏则主要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医疗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过量摄入对人体有害。
中毒症状
如果误食了洋水仙的任何部分,可能会出现以下中毒症状:
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神经系统影响:头晕、头痛、嗜睡、甚至昏迷。 其他症状:心跳加速或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预防措施
教育儿童:告诉他们不要随意摘取或食用花园中的植物。 宠物安全:确保宠物远离可能接触到洋水仙的地方,尤其是猫狗等小型宠物更容易因好奇而误食。 处理时注意:在修剪或处理洋水仙时,建议佩戴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植物汁液,以防过敏反应。急救措施
如果不慎误食了洋水仙的叶片或其他部位,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尽快就医。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让患者喝一些牛奶或者清水以稀释体内的毒素,但切勿催吐,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虽然洋水仙是一种非常美丽且受欢迎的观赏植物,但其叶片确实含有毒性,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
品名:水仙种球/盆栽
特点:喜欢凉爽气候,花量大,花期长。
种植量:4~8株/盆
种植期:秋冬/视地区而定
适播地:排水通畅,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自然高度:30~50cm
供应规格:种球/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