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首《千秋岁》中,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季的景象和个人的感受。诗的开头提到‘浅霜侵绿’,生动地展现了秋霜悄然渗入翠绿的树林之中,仿佛在告诉我们,季节的更替是如此自然而又不可逆转。接着,苏轼自谦地提到‘发少仍新沐’,这句不仅透露出他年岁的增长,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细节的重视,即使年华已逝,依旧保持着整洁与优雅。
‘冠直缝,巾横幅’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他出席宴会时的仪态,直缝的帽子和横幅的头巾传递出一种庄重与风雅。而‘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黄菊’则生动描绘了当时的社交场景,展现出他与周围美丽人儿的亲密关系,仿佛那位美人用菊花为他点缀岁月的痕迹。
‘秋露重,真珠落袖沾余馥’,让我们感受到秋天的清晨,露水凝聚如珍珠,轻轻滴落,带着菊花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接下来的‘坐上人如玉’与‘花映花奴肉’则进一步强调了当时聚会中人们的美丽与优雅,似乎每一个细节都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份难得的欢聚时光。
最后,‘明年人纵健,此会应难复’让人感慨万千,时光流逝,往昔的聚会难以再现,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细心欣赏眼前的美好。‘须细看,晚来月上和银烛’,这句更是为整首词增添了一抹温柔的情感,描绘了月光与烛光交相辉映的静谧夜晚。苏轼的这首词,既是对秋天的描绘,也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浓浓的秋意与人情。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苏轼的作品,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知识
苏轼的千秋岁:秋霜与美丽的聚会
《千秋岁·咏夏景》谢逸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千秋岁·咏夏景 谢逸)
谢逸《千秋岁·咏夏景》原文及翻译、赏析、带注音版
谢逸《千秋岁·咏夏景》赏析
宋代谢逸《千秋岁·咏夏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千秋岁·咏夏景原文
苏轼的“春宵一刻值千金”怎样理解?虚度的春宵一文不值!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苏轼《贺新郎·夏景》
苏轼的情诗:花前月下的思念与酒意
琼岛岁时花正红
网址: 苏轼的千秋岁:秋霜与美丽的聚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33028.html
上一篇: 菊花的描写300字作文(通用70 |
下一篇: 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研究及玫瑰花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