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闹闹的蒲庙花婆节
花婆送粥
人们积极捐款举办花婆节
农历三月二十花婆节,是在蒲庙镇开圩纪念日举行的地方性节庆。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银枕峰下,邕江河畔,有几棵大榕树,遮天蔽日,凉风习习,路过的行人都喜欢在此歇脚休息。不知什么时候起,树下出现一位头发花白、善目慈眉的老婆婆摆摊卖粥。这位老婆婆善良热心,慈悲为怀,不管路人有钱没钱,总会送给一碗热粥喝。说来真神奇,人们吃了老婆婆的粥后,不但能充饥解渴,还能健体强身。头痛脑热,感冒发痧,奇疾怪病,一喝准好。很多人,自从喝上老婆婆的粥后,就沾上了福气,这就是所谓的“粥福”(与白话“祝福”谐音),大家从此家业兴旺,老少平安。至于老婆婆是从那里来的,有几种传说,一说是一次发大水从远方冲来的木菩萨变的;一说是乘着神仙铁拐李抛在邕江的仙葫芦飘来的;一说是天上的花仙子下凡变成的。人们也不知老婆婆叫什么名字,只是见她平常头上爱戴鲜花,也时常喜欢把鲜花送给过往路人,因此管叫她“花婆”。由于花婆的出现,四邻八乡的人们都喜欢迁来这里居住,渐渐地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越来越多,成为 一个圩镇。后人为了纪念花婆,为她建了一座小庙,名曰“花婆庙”。花婆庙香火很旺,四面八方前来上香的人络绎不绝。这里紧傍邕江,面对仙葫半岛,交通方便,盛产优质白糖和大米,商机无限,是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圩镇,花婆就是这个圩镇的始祖。为了缅怀花婆,人们就把圩镇的名字称为“婆庙”;也有传说花婆庙是木菩萨浮水漂来而成庙的,故称“浮庙”,因当地口音“浮”为“蒲”,几经谐音,久而久之,说成蒲庙。这就是蒲庙古镇的来由。
2011年以前,纪念花婆的祭祀活动一般与每年的蒲庙开圩纪念日(农历3月12日)庆典一并进行,尚无“花婆节”之称。解放前,蒲庙镇每年均在农历3月12日举行纪念开圩庆典活动,每隔3年为一大庆。在大庆之年,庆典活动内容有民间祭祀,有舞龙舞狮、八音堂、彩架(飘式)、骑顶马、高脚跷方块队巡游,有抢花炮、演大戏(粤剧)等民间民俗文化系列活动,热闹非凡,特色鲜明。开圩庆典活动解放后一直沿集下来,“文革”十年偃旗息鼓,1978年后恢复。2011年,为了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打造“一地一节”品牌,蒲庙镇举办首届“花婆节”。“花婆节”庆典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抢花炮、水上民歌对唱、抢花炮、含火犁头、八音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民间祭祀、舞龙舞狮、方块队巡游、粤剧演出等传统文化传承,又有“花婆送粥”、放河灯、猜码大赛等刻意创新。尤其是根据美丽民间传说而打造的“花婆送粥”活动项目独具创意、极具特色。“花婆送粥”首先是集千家米,然后是送千家粥。庆典之日,蒲庙镇行人不绝,车水马龙,人们都争相接受花婆“粥福”(谐音“祝福”)。由十数人头戴花婆慈祥造型面具,身穿民族衣服,分别对一方百姓、过往路人免费分派粥品,每每勺满一碗粥,谓之“满足”。不论男女老幼均得到花婆派送祝福,人们心中都深感满足。“花婆送粥”活动由于既沿袭了“吃了花婆粥,一生都有福”的古老传说,又注入了“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因而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和四方游客的欢迎,是蒲庙“花婆节”众多活动内容中的一大亮点。
相关知识
壮族花婆节的来历
壮族花婆节的传说
民族节日|仫佬族花婆节
壮族花婆节的传说:花婆赐花背后的秘密
关于壮族花婆节的传说
蒲庙花婆节来历
蒲庙花婆节的社会文化功能探微
广西南宁蒲庙镇上演花婆节民俗庆典
2023年蒲庙花婆节暨蒲庙建圩292周年庆典民俗风情巡游举行
非遗盛宴享不停 多彩民俗醉游人 2023年蒲庙花婆节暨蒲庙建圩292周年庆典民俗风情巡游举行
网址: 花婆节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3524.html
上一篇: 24年婚庆咖色系礼堂摄影造景花艺 |
下一篇: 花环配件带芯小花仿真绢花假花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