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中药名。出处,《神农本草经》。别名:乌扇、乌蒲、黄远、乌萐、夜干、乌翣、乌吹、草姜、鬼扇、凤翼。射干为鸢尾科射干属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射干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属热结痰盛者尤宜;兼治痰多咳喘、久疟疟母、经闭及痈肿痕疬。具有抗炎、解热、抗过敏、抗微生物、祛痰、抗凝血、促进唾液分泌、降血压、利胆、利尿、增进神经细胞生存和生长等作用。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
产地分布
分布于全国各地。
主要产区
主产于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林缘或山坡草地,大部分生于海拔较低的地方,但在西南山区,海拔2000-2200m处也可生长。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结节状,长3~10cm,直径1~2cm。表面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有较密的环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偶有茎基残存;下面有残留细根及根痕。质硬,断面黄色,颗粒性。气微,味苦、微辛。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有时残存。木栓细胞多列。皮层稀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不明显。中柱维管束为周木型和外韧型,靠外侧排列较紧密。薄壁组织中含有草酸钙柱晶、淀粉粒及油滴。粉末橙黄色。草酸钙柱晶较多,棱柱形,多已破碎,完整者长49~240(315)μm,直径约至49μm。淀粉粒单粒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17μm,脐点点状;复粒极少,由2~5分粒组成。薄壁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壁稍厚或连珠状增厚,有单纹孔。木栓细胞棕色,垂周壁微波状弯曲,有的含棕色物。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经。
分类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主治
1、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
2、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经。
分类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主治
1、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
2、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
射干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0克。射干可入丸、散。外用时适量,煎水外洗,或者研末吹喉,或者捣烂外敷。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病无实热,脾虚便溏及孕妇禁服。
主治详解
1、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
本品苦寒降泄,专入肺经,长于清泻肺火,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之效,故为治热毒痰火郁结所致咽喉肿痛之要药。主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可单用捣汁含咽或醋研汁噙之,也可与山豆根、升麻、甘草等同用。因能清泻肺火而利咽,若与薄荷、连翘、牛蒡子等疏散风热药同用,可治外感风热,咽痛音哑。
2、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本品苦寒降泄,能清泻肺火、降气祛痰以止咳平喘,故又常治痰涎壅盛,咳嗽气喘。治疗肺热咳喘,痰黄质稠,常与桑白皮、马兜铃、桔梗等同用,如射干马兜铃汤(《金匮要略》);若与麻黄、细辛、半夏等配伍,则可治疗寒痰咳喘,痰多清稀,如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常见配伍
射干配升麻
射干味苦、性寒,能够降泄,专入肺经,长于清泻肺火,有解毒、祛痰、利咽的疗效,是治疗咽喉肿痛等症的常用药物;升麻味辛、甘,性微寒,主入胃、肺经,能升能散,既有发表退热的功效,又能清热解毒,尤其擅长清解阳明经的热毒,是治疗胃火热毒蕴结所致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肿喉痛的常用药物。
两药配伍,可以清热解毒、利咽散结的功效卓著,适用于痰火热毒蕴结肺胃导致的咽喉肿胀,唇肿口疮等。而且升麻还能宣肺解毒透疹,射干善于降肺祛痰止咳,两药相配有良好的解毒透疹,清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麻疹,咳嗽,声音嘶哑,咽喉肿痛。
射干配桔梗
射干善于清泻肺火,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的功效;桔梗长于开宣肺气而通利胸膈咽喉。
两药配伍,可以清利咽喉,用于咽喉肿痛、难以说话以及肺热引起的咳嗽,痰多色黄,质稠、难以咯出。
中成药
清咽利膈丸
药物组成:黄芩、射干、连翘、栀子、熟大黄、防风、荆芥穗、薄荷、炒牛蒡子、天花粉、玄参、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用于外感时毒病邪,脏腑积热引起的咽喉肿痛,面部发红,腮部发肿,痰液较多,胸膈部不舒服,口苦舌干,大便秘结,小便发黄。
清咽润喉丸
药物组成:射干、山豆根、青果、金果榄、地黄、玄参、麦冬、知母、水牛角浓缩粉、冰片、栀子(姜汁)、牡丹皮、浙贝母、炒僵蚕、白芍、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用于风热外袭、肺胃热盛所导致的胸膈部不舒服,口渴心烦,咳嗽痰多,咽部红肿,咽痛,声音嘶哑。
小儿咽扁颗粒
药物组成: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人工牛黄、冰片。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解毒止痛。用于小儿肺卫热盛所导致的喉痹、乳蛾,症见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口舌糜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射麻口服液
药物组成:射干、麻黄、苦杏仁、桑白皮(蜜炙)、白前、石膏、胆南星、黄芩、莱菔子(炒黄)、五味子(醋蒸)。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壅肺所导致的咳嗽、痰多稠黏、胸闷憋气、气息急促、气喘、喉中痰鸣、发热或不发热。
配伍药方
1、治喉痹:射干,锉细,每服15克,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许,旋旋服。(《圣济总录》射干汤)
2、治白喉:射干3克,山豆根3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3、治关节炎,跌打损伤:
射干90克,入白酒500克,浸泡一星期,每次饮15克,每日2次。(《安徽中草药》)
4、治二便不通,诸药不效:射干捣汁,服一盏立通:(《普济方》)
5、治腮腺炎:射干鲜根10~15克,水煎,饭后服,日服2次。(《福建民间草药》)
6、治瘰疬结核,因热气结聚者:射干、连翘、夏枯草各等分。为丸。每服二钱,饭后白汤下。(《本草汇言》)
7、治乳痈初肿:扁竹根(如僵蚕者)同萱草根为末。蜜调服。极有效。(《永类钤方》)
8、治水蛊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阴疝肿刺:鬼扇细捣绞汁,服如鸡子,即下水。(《补缺肘后方》)
9、咽喉肿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部,有特效。
10、喉痹不通。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
11、二便不通,诸药不效。用射干根(生于水边者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
药食同源
食疗方法
乳痈
材料:金针菜、皂荚子、射干各15克。
做法:上述药物炮制后研成药末,分3份服用,用砂仁汤送服。
炮制方法
现代
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切片。本品气微,味 苦、微辛。以断面色黄、苦味浓者为佳。生用。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古法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先以米泔浸一宿,漉出,然后用堇竹叶煮,从午至亥,漉出,晒干用之。
炮制品
1、炒射干
炮制方法
取净射干片用文火炒黄略带焦斑为度,取出放凉。
形同射干,片面色泽加深,带有焦斑。
炮制功效
本品增强了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的功效。
药理研究
药理作用
射干能抑制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对致病性皮肤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射干醇提物有一定的解热作用,还可降低毛细管通透性,抑制棉球肉芽组织增生而有抗炎作用;鸢尾苷尚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化学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次野鸢尾黄素,鸢尾苷、鸢尾苷元、野鸢尾苷、野鸢尾苷元、鸢尾异黄酮等。还含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二环三帖及其衍生物等。
本草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本草纲目》:“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
《本草正义》:“射干之主治,虽似不一,实则降逆开痰,破结泄热二语,足以概之。”
相关知识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解毒药之射干
《神农识药》清热解毒药之射干
射干中药材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考点:清热解毒药之芙蓉花
射干?还有这等功效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辅导:清热解毒药之芙蓉花
每日中药——射干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解毒药之芙蓉花和白蔹
川射干,川射干是什么,川射干的功效与作用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清热解毒药:无患子
网址: 清热解毒药~射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38824.html
上一篇: 万亩景观药田京郊绽放 既能入药又 |
下一篇: 射干植物全解析,形态特点与生态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