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由文学IP转化的戏剧、影视作品,往往爆款频出。从2011年播出的《甄嬛传》《庆余年》到近年来的《繁花》《千里江山图》《城中之城》,直至近期刚刚首演的芭蕾舞剧《百合花》,文学IP已经成为戏剧、影视创新题材的重要来源。
文学IP如何在舞台和大小屏上重获新生、汇集流量,相关文学管理机构、院团、影视机构多年来积累的策划思路、工作方法、经验得失对推动舞台艺术、影视艺术创作大有裨益。
7月31日下午,“文学IP·戏剧重构——IP改编在舞台与影视领域的实践”研讨活动在上海市作家协会举行。本次研讨活动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上海文学创作中心、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承办,活动旨在促进文学IP向舞台、影视领域深度转化,包括提高改编成功率,为改编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等。来自上海市作家协会、阅文集团、赵氏工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尚世影业、上海芭蕾舞团、文汇报、上海广播电视台影视办的一线主创、专家,从舞剧《百合花》、话剧及影视剧《诺曼底公寓》、星·杂剧《庆余年》等三部处于不同制作阶段的作品出发,共同探讨文学的戏剧影视转化路径、趋势和建议,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文学作品改编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在文艺评论家方家骏看来,一是改编者对文学作品的陌生,没有对作品非常深入研究并化为自己的感受。只不过是拿了一个故事框架,拿了一个结构,甚至只是拿了几个角色的名字来做这件事情,这是目前改编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二是改编者没有充分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规律。
方家骏认为,改编者不要轻视文学,要重视文学。“许多人貌似拿了文学的东西,其实内心不是特别尊重文学,这也是一种现象。”
芭蕾舞剧《百合花》改编自茹志鹃1958年发表的同名短篇小说,由茹志鹃女儿、著名作家王安忆担任编剧,历经三年打磨,于今年7月18日首演于上海大剧院,获得广泛好评。作为一部洋溢着青春信息的青春剧,《百合花》保留原著小说清新俊逸的文学气质,从舞美、服装到音乐,无不展现出江南文化特有的温婉气质。剧中音乐以交响化语言为基础,融入民乐、民歌等民族元素,让情感在旋律中自然流露。舞美设计以朦胧笔触勾勒出潮湿温润的江南意象,舞台在各种场景中自由切换,构建出虚实交错的叙事空间。除了《百合花》绽放在舞台上,王安忆的另一部著作《天香》也即将亮相电视荧屏。
小说《诺曼底公寓》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高渊创作,诺曼底公寓即为今天大家所熟悉的武康大楼。作品以公寓看门人周鼎的成长经历为主线,由一桩悬疑案展开,写出了“小空间里的大风云”。全新的空间叙事,独属于老上海的故事,承载着战争与和平、欢乐与泪水、光荣与梦想的故事,让《诺曼底公寓》成为舞台剧、影视剧改编的不二之选。
研讨活动中,高渊以《凝望武康大楼,解读上海密码》为题做主旨发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张慧庆、尚世影业研发评估中心负责人冯婷分别从话剧版《诺曼底公寓》和影视剧版《诺曼底公寓》的推进情况切入,探讨了文学作品在戏剧、影视改编过程中的侧重点差异,以及如何更好发掘上海本土题材创作。
作为上海人,张慧庆认为,上海这座城市现代的浪漫元素还是太少:“很希望在上海的平台里面能够滋养一些浪漫的元素,这是对上海这座城市非常重要的。希望能够和作协紧密互动,让一些浪漫的东西不断去滋养这座城市的人。”
在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赵氏工坊艺术总监赵志刚看来,星·杂剧就是全明星,杂就是多剧种,杂而不乱,既是一部剧,又是一个聚会。《庆余年》是经典的文学IP改编案例。早在2007-2009年,《庆余年》在网络文学平台上就已收获千万级阅读量。从网络“红文”到屏幕“热剧”,如今,《庆余年》将在舞台上华丽转身,戏曲版《庆余年》的创制已在紧张筹备中。研讨活动中,赵志刚讲述了两年前,他是如何通过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组织的文学IP推介活动实现了与《庆余年》的“牵手”。
赵志刚表示,《庆余年》的舞台转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计划先推出中小型剧目,同时进行大剧的主创配置和文本构思畅想,未来《庆余年》将是赵氏工坊深耕的核心项目,我们期待通过数年的精耕细作,不仅为观众奉上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舞台精品,更希望以《庆余年》为样本为文学IP的戏曲转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更多的优秀IP与传统戏曲进行碰撞,并出现火花。”
本次研讨活动是上海文学创作中心继“2023上海文学IP舞台化改编工作座谈会”“2024上海文学戏剧影视创投沙龙”“2024文学IP舞台转化推介”“2025文学IP戏剧改编推介活动·戏曲专场”等活动之后的又一次创作保障配套活动。
与往期以“推介”为主不同,本期活动更注重“回头看”。一方面看成果。目前,《庆余年》版权方已与赵志刚的赵氏工坊签订全戏曲改编协议,舞台剧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首演。长篇小说《诺曼底公寓》已与尚世影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分别达成影视剧、话剧的IP改编合作,话剧版预计于今年年底首演。芭蕾舞剧《百合花》以完成首演,剧组现已奔赴北京,8月1日将在国家大剧院再度亮相。
另一方面看问题。这当中既包含了文学IP改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如剧种与题材的适配性、文学写作规律与舞台表现规律的转化等;也包含了文学IP改编过程中的管理服务问题,如要进一步打通管理部门、协会、平台、院团、制作机构等之间的壁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更加精准地分类失策,对不同剧种、不同创作主题、不同类别院团实施点对点推介引导,以提升转化率,助力精品创作。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文学IP如何成功转化为戏剧和影视作品?这场研讨活动有启发
文学IP改编新探索:上海举办‘文学IP·戏剧重构’研讨会,解析舞台与影视转化路径
文化IP是什么意思?文化IP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莲藕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这场全国性研讨会有了答案
论“间离美学”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以电影版《暗恋桃花源》为例
阿拉木图和花有什么影视作品吗?
京领日报|世界顶尖大学资讯:牛津大学邀请诺奖得主莫言教授出席文学与戏剧创作对话活动
《帝女花》三部改变影视作品的比较
1年内!天桥演艺区怎样成功打造爆款原创戏剧品牌?
第二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展演剧目《荼蘼花开》《三岔口2015》——北京戏剧家协会
网址: 文学IP如何成功转化为戏剧和影视作品?这场研讨活动有启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39090.html
上一篇: 快收藏!2020年荷兰花海百合花 |
下一篇: 乐读·文化季|声动一夏·望港书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