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舒心的花儿开满人生路
——访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李舒宇老师
2017-07-19 10:54来源:人民论坛网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是静待花开的爱与守望,是一路播撒、一路耕耘的智慧劳作。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人生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走进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走近李舒宇老师,我们感受到这位芳华自在的数学特级教师身上的师者气度,那是一种守望心灵,静待花开的教育情怀,守一方爱的天地,以智慧为轨,用心耕耘,带着阳春、夏雨,沐着朝阳、晨露,让舒心的花儿开满人生之路。
让生命在爱中诗意栖居
充满智慧的人类需要诗意的栖居,教育就是爱的诗意表达,走进爱的课堂,编写爱的程序,同时学习爱的智慧,提高爱的境界。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投身教育事业二十多年的春华秋实中,李舒宇老师用爱守望着一路花开,让生命在爱中得以诗意的栖居。
“不一定能做到最优秀,但要做到最用心”,从教21年,李舒宇用“爱与责任”的信念要求自己,用完美、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大爱做小事,是她教书育人的真实写照,带着欣喜与期望,见证并引领着一个个孩子的生命成长。“爱如春风细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点点滴滴中都折射出教育博大的爱。”采访中,谈及对学生的爱,李老师柔情细语中饱含着满满的爱意。“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爱也是最有效的教育”,这是李舒宇老师的执着信念。在21年的从教生涯中,她把这样两句话作为自己刻骨铭心的座右铭:“假如我是孩子”、“假如他们是我的孩子”,她努力以一个教师真诚的爱和与学生平等的人格,去尊重、信任、理解每一个孩子。在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李舒宇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孩子,对她从悦纳到无条件的信任,正是在一种爱的氛围中达成了高度的默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看似繁琐的班主任工作,其实就是和学生一次次心灵上的触碰。作为一个班主任,李舒宇始终牢记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教育、人格教育,拥有心灵对心灵的尊重,用爱和智慧托起教育的情感,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教育作用。“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在李舒宇老师看来,爱的教育是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热爱学生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更是做班主任的准则。在班集体建设上,她注重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班级形成了团结、健康、向上、进取的良好氛围。同时,她抓住每个教育机会,让学生在感动、体验、互助中感受生命的真谛,体会成功的快乐。她欣喜地说:“不要说我们的事业只是奉献,其实我们有收获,我们收获着努力、收获着希望、收获着爱……”
爱是一粒火种,播撒下去便能星火燎原。作为北京市朝阳区引进的优秀教师和学校的骨干教师,李舒宇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师爱不仅传递到学生,也传递到老师,在校园里落地发芽、生根开花。在学校里,她带领组内老师学习课改思想,在市区教研员的启发和帮助下开展问题性研讨,不断获得新的教学灵感和课改思路;在教研工作中,她竭尽全力发挥骨干教师的能量,带动组内教师听课、评课,与老师们共同学习、探讨、交流,带动全组教师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爱如高阳,照亮自己,也照耀别人,使世界熠熠生辉。李舒宇还积极参与送教下乡活动,尽己所能地为农村落后地区做出自己的贡献。她曾作为市教研室的特聘人员,连续多次到偏远地区做《义务教育下新课程标准》的北师大数学教材(七年教材)的培训工作;在农村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过程中,她先后带过多名农村教师,让他们在培训过程中收获满满。在爱的传递中,她不断把爱的火种播撒到更辽远、更宽广的地方。
爱的本身就是一波震颤的弦音,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而又延己及人,它是从施爱者灵魂深处飘散出来的温暖,它苏醒着精神世界中一行行疲惫的足迹,让生命在爱中诗意地栖居,为构筑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智慧守望生命花开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思维的工具、思想的方法、文化的演绎。三尺讲台守望花开,一亩心田耕耘幸福,李舒宇老师不断拓展着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用心演绎数学之美,用智慧守护一朵朵生命之花的精彩绽放。
数学教学要用生活中的数学文化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要用数学活动、实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李舒宇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探究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李舒宇始终坚持这一教学理念。多年的教学经历使她对教育本质、教学理念的认知日渐深刻,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李舒宇老师开展了以“问题”为线索,以“课堂小组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形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以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数学来自于实际经验,又回归于实际需要,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主动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课堂上教师少讲,甚至不讲,注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李舒宇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改变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通过课前设问、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我愿意做创造型、科研型、指导型、智慧型的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呵护学生的情感、见解。”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习惯,通过艺术化的教学处理,把握契机、放而不乱、收而有度、因材施教,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
教育不是简单、枯燥、被动接受的实施过程,而是富于创造性的智慧劳动,期间充满了发现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教师是具有丰富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的职业,教育的过程更是升华自我、完善自我、体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教师应与高尚、创造、探究为伍。李舒宇一直走在教科研的探索之路上,鞠一捧清泉,带一路花香。她积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和教师研讨活动,并将鲜活的实践予以理论升华,加以推广;她参与研究的教科研课题分别通过了市级鉴定、国家级鉴定。 “做一名会思考的教师,与智慧同行”,本着这样的教育追求,李舒宇不断攀登数学教学的高峰,不断拓展数学学科的育人内涵,以智慧为锁钥破解着复杂的育人密码,不断诠释生命的精彩,静待花开。
采访结束,我们依然沉浸在李舒宇老师爱与智慧的育人伊甸园里,正如她的名字带给我们的深深启迪:舒,一舍一予即为舒,舒心愉悦、人生幸福的密码就在于爱的奉献与给予;宇,上下四方、天地之间即为宇,胸怀家国,心系教育的大智即为宇。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位美丽的师者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不断前行,让幸福的芬芳氤氲心间,让舒心的花儿在人生之路上姹紫嫣红地开遍。
[责任编辑:李盟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