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花是一种非常独特且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丽的花朵吸引着众多园艺爱好者的注意。接下来将详细介绍金鱼花的栽培管理方法以及病虫害防治要点。
1 植物学特征
金鱼花(Epipremnum aureum),又名黄金葛,茎蔓长,枝条细长下垂,节间较短,上面生有根和对生的小叶。小叶椭圆形,肉质,排列整齐紧凑,长1.5~2厘米,叶面深绿具光泽,叶背中间呈红褐色。花单生叶腋,花形奇特,花筒状,先端深裂,上唇4裂、下唇向下弯曲,形似金鱼,橘黄色,喉部有黄色斑点。花期自冬季至翌春,在适宜的条件下常开花。
2 生物学特性
金鱼花原产于美洲热带森林,附生在树干和岩石上。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喜阳光,日光不足容易引起叶片变薄,叶柄细长,且不易开花。耐干旱,不耐水渍;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弱酸性土壤上生长最佳。
3 繁殖
金鱼花可采用播种、分株和扦插繁殖。因种子不易获得,多不采用播种繁殖,一般常用扦插繁殖。春季和秋季剪取长约10厘米的枝条,插入河沙或蛭石培养基中,保持较高湿度,20-25℃的环境下1个月内可生根;生根成活后加强管理,促进抽发新枝,并进行摘心,促使分枝。经1-2个月后可上盆栽植。
4 栽培管理
4.1 土壤
栽培金鱼花的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及通气性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最好用泥炭土或腐叶土栽植,或用珍珠岩与泥炭土按不同比例混合的配制土,使其呈弱酸性,以利于生长。
4.2 水分
金鱼花为肉质植物,浇水量需适量,宁少勿多。不喜欢特干与过湿,一般栽种后浇1次透水,以后视干湿情况浇水。春、秋季可每2周浇1次水,夏季可4~5天浇1次水。在高温炎热天气,可用小型喷雾器定期向叶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梅雨季节与冬天保持稍干的状态。若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叶面失去光泽且有大量叶片脱落现象,可能是因浇水过多导致须根腐烂所引起,此时须把土球从盆中拿出,剪去腐烂的须根,盆土用较干的土相拌后重新栽植。
4.3 光照
金鱼花喜光,春、秋两季可接受全光照,夏季则要求搭建遮阳棚,或放于北侧窗台上,至少要避免正午前后数小时的直射阳光。因此,家养时应放于室内光照较强处或阳台上,否则容易引起落叶。经常在室外接受日照,可促进多开花。
4.4 温度
金鱼花生长适温为16~26℃,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生长。在温暖的春、秋季节,枝条可不停地抽枝长新叶;夏季温度超过30℃时会出现生长停滞现象,应控制浇水放于阴凉通风处;冬季低于10℃时进入休眠状态,应搬到室内越冬,且越冬室温不得低于5℃,否则易遭受冻害。
4.5 施肥
金鱼花对肥料的需求量视植株的生长状况而定。通常情况下,小苗移栽时,在盆土的1/3处加入20~30颗缓释有机复合肥颗粒,以后结合换盆再追埋一次有机肥。每月施1~2次稀薄饼肥水,开花前及开花时需增施磷钾肥,能促进植株多开花。夏季植株停止生长时和冬季休眠后,应停止施肥,以免造成肥害。
4.6 病虫害防治
金鱼花虫害较少,但在过湿及环境较差的地方,冬天可能有一部分越冬的小飞虫在枝条上越冬,但不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夏天有时会有斜纹夜蛾幼虫在枝条上啃食叶片,被啃叶片会出现筛网状或只剩叶脉,此时可用乐斯本800倍液喷洒植株2~3次,喷药时务必仔细周到,也可结合人工捕杀。
金鱼花的病害主要为真菌性病害。在发病初期叶片卷曲变皱呈水渍状,随后会伴有黄褐色斑块出现,此时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27%高脂膜与10%水杨酸合剂1000倍液喷洒叶面2~3次防治,效果较好。在用药剂防治的同时,要加强管理,增强通风透气,并应及时清除病残枝,减少侵染源。
通过上述栽培管理方法和病虫害防治要点,可以更好地照顾金鱼花,让它健康成长并绽放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