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世间本无善恶是人有善恶,王阳明心学: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世间本无善恶是人有善恶,王阳明心学: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善恶,是我们最直接的体会,也是最难以说明的存在。对于现今的我们扣心自问,只是说不敢或者不去做恶之事,至于善,则抱着我不与人麻烦就是善了,你还想咋地呢?从根本上来说,善不分大小,没有错,可心学希望我们能存善去恶,存养本心,但这正是问题所在,为何我们很难培养善念,心中的恶也更加难以去除,“天地间何善难培,恶难去?”


王阳明:“此等看善恶,皆从躯壳起念,便会错。”

这样去看待善恶,都是从自身角度去思考,所以会有错。

不能以自我的思想去凌驾别人的行动之上,我们所听所见,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这些因素与其所说是对判断有干扰,那不如说是对我们内心的影响,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孙悟空,我们不是要所有人都统一想法,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当我们面对分歧甚至是不合的意见时,能够冷静一些,多转化下角色,起码感同身受一番,然后在做出自己的判断。

但即使如此,我们看待问题也很难做到公正公平,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也就是私欲,无法真正做到中正平和。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既然有所意识,就应该在以后的实践中有所注意,对错很简单,但是善恶却没有那么直白。


王阳明:“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

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就像花草,哪里会有善恶之分呢?你赏花,就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果想用草时,就认为草是好的。这样区分善恶,只是你心中的好恶产生的,所以是错的。

我们行事一般全凭喜好,无关乎什么冲动,就是单纯的好恶。你可以做到性情中人,却也可能因为这样率性的行为而伤害到其他人。当然现在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没落井下石已经是不错了,哪里还考虑什么善恶,这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吗,我又没犯法,我怎么就没善了。

显然这种思想估计是我们大部分都有的,你硬要说是错的,那肯定不对,但你说是对的,估计自己都有点怀疑,那为什么会造成现在这种局面呢?


王阳明:“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

心中无善无恶,正是天理宁静自在的表现。心中有善有恶,是思想感情发出的结果。人的思想感情不发动,心中就五善恶,这就是至善。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私欲的存在可以说无法磨灭的,起码不是圣人是做不到的,但我们需要的冷静的对待和控制这些私欲,不是要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这可不是要我们遁入空门,这两者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王阳明:“佛氏着在无善无恶上,便一切都不管,不可以治天下。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然‘遵王之道’,‘会其有极’,便自‘一循天理’,便有个‘裁成辅助’”

佛家抓住无善无恶不放,其他的一切都不管了,这样是不能治理天下的。圣人讲无善无恶,“不能从私欲出发,为善为恶”不为气所动。但是“遵循圣人王道”、“归到终极天理上来”,这样就能一招天理,就如《易经》所言“裁成天地之道,辅助天地之宜。”

我们也不可能没有感情的对待事物,这里的无善无恶,不是让我们修绝情道,也不是不由私欲去看待事物,就完全没有好恶之心了,而是要遵循天理去判别善恶,不能掺杂个人一丝一毫的私欲,就样,就和没有善恶一样。


王阳明:“只在汝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善恶在你心里。遵循天理就是善;发动习气、禀性就是恶。

我们遵循天理,也就是要恪守本心,不需要过分的强求,也不要肆意妄为,有了私欲就要学会克制,但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偶尔有懈怠的时候,也不要放在心上,觉得自己做了罪大恶极之事一样,如果一味的强求,那不免就已经动气了,也就会有更多的念头出来。但也绝不可生出懒惰侥幸之心,总觉得此不过小事没什么大碍,还是那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太过追求世俗外物,而忘记了存养本心,也就没有了善恶之分,全凭主观意识在行事那不是善恶,那是鲁莽,每天都在心外寻求,到头来只能在字面意义上因袭前人,一生做事都不知其然,习惯以后也不知其所以然。

相关知识

花草和善恶
【苏晓冰】王阳明哲学是道德相对主义吗? —— 从“侃去花间草”一段文字看
王阳明:天地之间,何曾有善恶之分
茉莉花繁殖方法是什么
【明代·王阳明】传习录(译解)·卷上 “一以贯之”的功夫
推理小说《嫌疑人》 17 善恶的彼岸
推理小说《嫌疑人》 05 善恶的彼岸
推理小说《嫌疑人》 02 善恶的彼岸
陆:凡心两扇门 善恶...
荆村论画 | 明代心学与徐渭绘画开新

网址: 世间本无善恶是人有善恶,王阳明心学: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4330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全诗
下一篇: 查慎行《种草花说》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