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八 二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 ON「花晓琳
海上生明月
」人 物 介 绍
花晓琳,产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医学博士。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产科主任(妊娠高血压疾病方向)。中华医学会上海妇产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健康服务产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性教育协会理事。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抗衰老分会常务理事。2014.9~2015.10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和法国APHP访问学者。主持包括3项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基金。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近20年,具有扎实的妇产科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重点研究方向为子痫前期、早产等胎盘源性疾病、孕期感染及产前诊断的病因学研究及临床处理。 擅长: 胎盘源性疾病(子痫前期、早产)等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高危妊娠的管理,产前诊断与咨询。
采访笔记 万事开头难。而她从事的职业,就是为无数孩子开启人生。可能比起某些精密的外科手术,产科手术在技术上不算太繁琐艰难,但每一次手术,都关乎着两条生命,每一次托起的,都是一个家的未来,特别是遇到身犯险疾的孕妇,如何平衡母儿风险?如何取舍母儿利益?这是一道做不完的难题。她说,每次进产房都是一次解题过程,她还记得自己做的第一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第八次怀孕的孕妇坚持生育,生育过程可以想见的困难。然而,没有一条生命会在产科被轻易放弃,科室如临大敌地准备了许久:胎盘黏连、膀胱损伤的可能性都要避免,提早联合泌尿外科、放射科等科室做好准备……幸而最后母儿平安,也保住了子宫,产妇高兴坏了,出院后专程送来好几筐本来坐月子用的土鸡蛋。也许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产妇历经磨难终见新生命的喜悦,正是她对产科医生这个职业持久忠诚的原因。她说,最初的十年,苦。苦到睡不了一个完整的觉;苦到值完班出门就迎风流泪;苦到想离开临床,再也无需面对产房里的嘶喊与血水。毕业后的几年,她在医院、学业、家庭与实验室间兜兜转转,最后又回到原点,产科终是有太多她放不下的东西。“我也变了,我对这个社会更加乐观,对未来更有信心。只要熬过最初的十年,后面就是柳暗花明。”她从不觉得自己多特别,但我认为,那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真正的不凡,正是像她那样,即使踩到了满脚的荆棘,即使见过了更平坦的路,却还有循着初心,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学医之路
“治病救人,受人尊重,是许多人一开始对医生这份职业心生向往的缘由。然而做出选择的人也许不知道,既然选择了,就要在这条路上付出多少辛劳。”花晓琳笑道。花晓琳进入临床之前的人生,几乎是一帆风顺的。天资聪颖的她,品学兼优,功课始终拔尖,高考以优秀的成绩进入了二医大。五年苦读之后,马不停蹄,她在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攻读硕士研究生,这才是对花晓琳历练的真正开始。“当时,我作为时任院长第一个研究生,在无数双眼睛的期盼与审视下,压力陡然而生,我告诉自己,容不得半点怠慢,必须优秀。”导师对她的期盼越大,自然训练就更严格。花晓琳去产房观察产程和接生,同年资的住院医生接生30个就算合格,而导师要求她接生60个才过关。最苦的还是24小时值班,产房不像其他科室,孕妇生产不会挑工作时间,经常是晚上特别繁忙,在岗医生又少,那时的花晓琳,夜班整夜不睡,等到忙完已是旭日东升,“每一次值班结束,就有种想哭的感觉。”不仅产房需要轮转,门诊和病房都要轮两个来回,更别说一面是上班时足不点地,一面是下班后的各种记录报告,睡眠时间不知还剩几小时。熬过了读研到读博的几年,花晓琳正式进入新华医院妇产科工作。作为上海4个危重孕产妇抢救会诊中心之一,新华医院的妇产科分娩量虽然不如专科医院,但是高危的病人多,这对多年专注学业、已育有一双如花女儿的花晓琳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虽然读的是专业型硕士和博士,但是,真正作为一个需要负责任的临床一线医生,临床经验尚缺。因此,她开始追赶,白天上班抓住每一个操作的机会,晚上下班就将白天的某个重点病人的诊疗和手术过程进行复盘,同时查阅相关文献,不仅查找治疗方法,也了解相关病因、发病机制、甚至药物机制等等。举一反三,花晓琳的临床水平迅速提高,很快就能够独立处理各种类型的高危产妇。不过,即使已经可以独立带组,即使经手了那么多产妇,花晓琳仍觉如履薄冰,“毕竟事关人命,小心驶得万年船。”

相关知识
花晓琳出诊时间和地址
晓琳的玫瑰花海随拍之旅
亓琳
袁琳
周 琳
张琳达和邵雷竟然变成了兄妹!53
花琳专题页面
田琳琳:种植大棚蔬菜,收获别样幸福
尾形光琳的燕子花图
凯特琳娜月季
网址: 花晓琳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45620.html
| 上一篇: 孕妇巧选发型 时尚出众 |
下一篇: 妊娠相关B族链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