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喜欢用“杏坛”来表示教育行业,古代的书院、文庙中,都会栽种银杏,银杏之所以会和教育联系起来,要从孔子说起。
“杏坛”的故事,最早出自《庄子·杂篇·渔父》。文中说,孔子去一个叫缁帏的树林游玩,坐在杏坛上休息,学生读书,孔子则弹琴唱歌,非常愉悦。
孔子的弟子据说有三千人,其中有七十二位特别优秀,是当时各国的栋梁之材,被称为“七十二贤人”。孔子在教育上做出了很多成绩,被古往今来的读书人尊称为“圣人”,可以说是实至名归的“中国好教师”。
现在的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就有一个杏坛。这个杏坛最初建于宋代,孔子的后代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大成殿前修建了杏坛。后来,杏坛成为纪念孔子讲学的地方,很多地方都会修建杏坛。
我们当然无法确切地知道,孔子当年是不是真的坐在了银杏树下面。不过从宋代开始,在书院和文庙里种植银杏树成了常态。孔庙诗礼堂前的两株银杏是宋代栽种的,也被称为“宋杏”。
到明清时期,据嘉靖《重修如皋县志》记载,一座庙被改成学校后,之前种有银杏的地方被设成了杏坛。自此,银杏真正成为杏坛之“杏”。
如今,很多校园里都有银杏树可爱的身姿,陪伴着学生们度过美好的青春时光。下次在校园里散步的时候,可以去找找咱们学校有没有种银杏。
银杏可是树木中的长寿明星,长命百岁是常事,长命千岁也不难。全中国超过1000岁的古银杏树,就有将近100棵。我国最古老的银杏树已经有3700多岁了,这棵树爷爷就长在山东省莒县浮来山的定林寺,史书记载,它在春秋战国时期见证过鲁国与莒国的结盟。直到今天,它依然在时间里静默地沉淀着自己。
银杏颜值高、身形美,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传世之作《洛神赋图》中,就画了200多棵银杏树。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老家安徽宣州是银杏的主产区,他很喜欢给人寄银杏,还要趁机推荐一波。
好友欧阳修收到他寄来的银杏很高兴,回信说“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寄银杏同寄鹅毛一样,可以说是礼轻情意重。“嘉果”“鸭脚”,都是指银杏,它的种子又叫“白果”。
银杏既是中药,也是美食,白果烧鸡、白果炒莴苣等都是深受欢迎的可口好菜。元代时银杏木被用来做笏,是大臣们上朝的笔记本。明清时银杏叶还可以用来制作火药。银杏树修剪以后,是很漂亮的盆栽。
民国以后,银杏经常被种在道路两旁。公园里,我们经常可以见到银杏矗立的颀长身姿。秋季,银杏叶随风飘落,仿佛一场金黄的大雪。难怪清代有个叫徐逢吉的人,看到古井旁有一棵银杏,就把自己的住所叫作“黄雪”。
到了现代,银杏从叶片到种子的价值都得到了发掘。1965年,德国古老的植物药企业威玛舒培博士药厂,用银杏叶研发出了一种叫“梯波宁”的药,并申请了专利,用来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伊莱亚斯·詹姆斯·科里改革合成方法,成功合成激素赤霉酸,并提取出银杏内酯。由于在有机合成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科里成为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科学家们还发现了银杏在抗衰老、抗癌症、抗辐射等方面的亮点,不断开发出新的药品和保健品。
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也叫活化石植物。这些植物的起源特别久远,在漫长的历史中,当周围的“小伙伴”们随着环境的变化相继灭绝,它们却在历经磨难后极其幸运地活了下来,并在很小的区域内顽强地生存着。银杏和苏铁一样,都是漫长历史的见证者和幸存者。
银杏繁盛于中生代侏罗纪,曾经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到白垩纪时有20多个属150多种。在大约3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地球上变得非常寒冷,许多植物因无法抵抗严寒而走向灭绝。种类众多的银杏也仅留下如今的Ginkgo biloba这一根独苗。
为什么唯独这种银杏幸运地逃过了劫难?这要从银杏生存的独特地理位置说起。
古老的地球经历过很多次冰期,冰期来临时,地球表面会被大规模的冰川覆盖。时间来到距今约3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这次冰期持续了几百万年,直到距今约2万~1万年前才结束。
当时的地球变得非常寒冷,三分之一的陆地都变成了冰雪世界,海平面不断下降。很多喜欢温暖环境的动植物遭了殃,在严酷气候的威压下,这些生物没有逃出生天,最后都遗憾地灭绝了。
不过,北半球的冰雪中还有一片桃花源,那就是我国背靠青藏高原的西南地区。直到距今300万~200万年前,青藏高原才抬升到和今天差不多的高度。那时这里海拔很高,地无三里平,多样又复杂,第四纪冰期的威力并没有波及这里。
许多生长在这里的动植物都躲过了严寒的摧残。银杏何其幸运,在天灾面前,中国西南地区成了它的避难所。从此,中国成了银杏的发源地。
银杏不仅是活化石,还是对外文化输出中的植物版“大熊猫”。在唐代,银杏被引进到日本的寺庙中,18世纪被引种到欧洲,后来又传到了北美地区,如今已被各国广泛种植。
到今天,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银杏生产国!
相关知识
孔子“杏坛”之杏
肖永明,李久学:“杏坛”传说考辨 ———兼谈“杏坛”之“杏”决非银杏
杏花春雨二月花,和杏花有关的几则典故趣事撷拾
楷树、杏坛、桃李...细数和老师相关的植物
教师节,聊聊和孔子、林奈有故事的植物丨花花万物
南京朝天宫赏银杏攻略
孔子的教育智慧与现代AI教育
从孔子的抚琴授学到与青楼牵连,它是历史上戏剧性最夸张的花
杏坛的“杏”,是杏花,还是银杏?
学贵力行:孔子思想的可贵品质
网址: 半桶吃半碗:人们喜欢用“杏坛”来表示教育行业,古代的书院、文庙中,都会栽种银杏,银杏之所以会和教育联系起来,要从孔子说起。 “杏坛”的故事,最早出自《庄子·杂篇·渔父》。文中说,孔子去一个叫缁帏的树林游玩,坐在杏坛上休息,学生读书,孔子则弹琴唱歌,非常愉悦。 孔子的弟子据说有三千人,其中有七十二位特别优秀,是当时各国的栋梁之材,被称为“七十二贤人”。孔子在教育上做出了很多成绩,被古往今来的读书...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45803.html
上一篇: 教育寓言:陪伴孩子成长,就像牵着 |
下一篇: 托物言志作文:银杏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