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黛玉葬花在芒种?

黛玉葬花在芒种?

黛玉葬花在芒种?

今年芒种是6月5日。此时,夏意渐浓。那些报春的桃花梨花早就销声匿迹,雍容华贵的牡丹也早无影无踪,稍后登场的芍药悄悄谢幕,连春末开花的荼蘼也蔫头耷脑,摇摇欲坠……

黛玉葬花如果发生在芒种这一天,可信吗?

以前看“黛玉葬花”认为是晚春,现在仔细一看,黛玉葬花有两次,而大家熟知的林黛玉哭哭啼啼,千古名篇《葬花吟》诞生的那次,其实真的是芒种当天发生的。

第一次葬花是农历“三月中浣”,就是林黛玉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葬花的那一次。(见《红楼梦》第23回)葬的是桃花。

黛玉第二次葬花,是阴历“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红楼梦》第27回细致地描写了大观园众女儿祭饯花神的场景,而林黛玉天马行空一般,单独葬花去了。

芒种这一天,林黛玉葬的什么花?宝玉听林黛玉哭道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显然,这是桃花杏花“花谢花飞花满天”,这是杨花柳絮“游丝软系飘春榭”。从“闺中女儿惜春暮”这一句看,《葬花词》描写的是暮春情景。“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更是明确写出了桃花、李花、柳絮、榆钱,总之,这都是春天的景物,而非芒种时节的景物。

显然,《葬花词》中埋葬的,是晚春时节的桃花、李花之类。

而实际上,第28回说林黛玉“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这些“残花落瓣”肯定不是桃花、李花了,而应该是芒种时节的花卉。芒种时节百花凋零,能有什么呢?曹雪芹通过贾宝玉的眼睛,写到了两种花:凤仙花,石榴花,宝玉“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落了一地”。

那么,林黛玉的《葬花词》为什么写的不是凤仙花、石榴花,而是桃花、李花呢?

我猜测,1.这是她早就写出来的诗句,此时“哭”出来,“哭”的是现成的文字。换言之,不是即兴创作,而是提前创作,芒种这一天只是“发表”罢了。2.桃花的艳丽以及结婚寓意,李花的洁白无暇,她们凋谢时的飘飘洒洒无依无靠,更能引起林黛玉的共鸣。而凤仙花一般用来染指甲,石榴花一般象征生育,她们没有更多的让诗人共鸣共情的因素。

面对美如锦绣灿若云霞的满地落花,一个有幸福感的人是不会伤心的。一个伤感但不敏感的人也不会“感时花溅泪”。只有既忧伤又敏感又善于写诗的人,才会一边呜咽一边吟唱《葬花词》。

严格地说,芒种这一天,黛玉边哭边葬花,她哭的是桃花、李花(《葬花词》),葬的是凤仙花、石榴花。口里是一样,手里是另一样。对此只可意会,不必拘泥。越剧《红楼梦》把两次葬花合并成一次,顺理成章。

这就像国画中的写意一样,季节不同的蔬菜水果花鸟摆放在一起,没有人认为不对。不苛求现实,只追求意境。不求形似,只求神似。例如喜鹊是春夏季节出没在林木之间,而梅花是冬天开放,但是没有人认为“喜鹊登梅”的构图有问题,因为它暗寓着“喜上眉梢”的良好祝愿。意思对了,一切就都对了。

黛玉葬花也是这样。没有人追究她葬的是桃花还是什么花,也没有人追究《葬花词》“发表”的时间是暮春还是初夏。读者记得的,是林黛玉极其敏感而又极其自尊的性格。通过葬花,一个悲悲切切,哭哭啼啼,感花伤己,由己推人,花容月貌的林黛玉鲜活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上上,才得乎上。很多喜欢创作的人,呕心沥血了大半辈子,还在为没创作出一个脍炙人口的人物而苦恼。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呢?不妨多琢磨一下“黛玉葬花”这个“上上”的章节。

黛玉葬花在芒种?

相关知识

《葬花吟》黛玉演绎最完美的行为艺术!人葬花,花亦葬人
品读【红楼梦】【黛玉葬花】曹雪芹是如何写黛玉葬花的
黛玉葬花与芒种送花神
芒种祭花神,是曹雪芹编造的风俗?
芒种 与《红楼梦》的送花神
黛玉的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翻译成通俗句如题 谢谢了
比黛玉早200年,他是历史上的第一个葬花人
芒种时节,被《红楼梦》“发明”的民俗
《红楼梦——黛玉葬花》赏析
黛玉葬花读后感(通用14篇)

网址: 黛玉葬花在芒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4660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请问一下,芒种过后,露地播种豇豆
下一篇: 【关注天气】芒种过后 抚远持续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