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气温高达37℃,位于永川区五间镇新建村的重庆市作物种质永川生姜资源圃80亩大棚内,从生姜组培苗到原原种、原种、商品种、商品姜生产等一系列试验环节有条不紊运行,种质资源苗圃长势良好。
落户新建村的重庆华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连栋大棚培育着来自全球的数十个品种的195份生姜种质资源,系该公司负责人周凯与重庆文理学院智慧农业学院教授李洪雷等合作的试验田。双方经过不断探索试验,希望培育出优质生姜种质资源。
大棚内,商品姜生产区域已逐渐封林,原原种、原种、第一代商品种,均依序分布,各展生命活力。
据介绍,从实验室出来的组培苗,种植一年后产出的生姜称为原原种,亩产仅500—750公斤;原原种下地种植一年后产出的姜种称为原种;原种下地种植一年产出的生姜被称为第一代商品种,即生姜种质资源——姜种,亩产可以高达3500公斤。商品种投放市场销售给种植户,此期亩产量可以高达5000公斤,成为市民餐桌的美味,也是乡村振兴的好项目。
(渝西都市报记者 凌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