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石家庄市行唐县枣树枣疯病频发,枣农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本文从枣疯病发病原因入手,对枣疯病进行介绍,探究枣疯病传播途径以及防治办法,为遏制枣疯病持续肆虐提供思路。
关键词:枣疯病;传播途径;防治措施
枣疯病,又称为丛枝病、扫帚病、火龙病,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安徽、贵州、云南等省的大枣产区[1],特别是北方枣区,枣疯病灾害尤为严重。枣树感染枣疯病后,生长缓慢,枝叶萎缩甚至脱落,严重的最终死亡,同时若枣疯病未得到有效遏制,易引发成片的枣树感病,严重影响枣果的产量、质量,造成枣农大量的经济损失。对于已经感染枣疯病的枣树,果农常称之为“疯枣树”或“公枣树”。
1 枣疯病传播途径
1.1 感染枣疯病的病枣树具有的症状
枣疯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枝叶、花果和根部。
枝叶上的症状:1年生枝上的正芽以及多年生枝上的隐芽会萌发成生长枝,进而形成丛生枝,而感染枣疯病的枣树上会出现病枝,这些病枝相比于健枝更为纤细,病枝上生发的叶片更小并且发黄,进入秋季后,这些叶片便会干枯,相比于健枝上叶片,病枝叶片更不易脱落[2]。同时,部分病树的树叶会出现类似花叶病的症状,即叶片发生变色、变形,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浓淡不均的斑驳和条纹,叶脉、叶缘发生卷曲变形,叶面变得凹凸不平,叶片发硬并且质地偏脆,更容易受破坏。
花果上的症状:正常的健康枣树上的花朵会开放膨大形成锥形幼果,进而发育为成熟的果实。而病树的花朵会退化为营养器官,花梗会逐渐变大,呈现出明显的小分枝状,同时,萼片、花瓣、雄蕊皆可变成小叶,有时雌蕊变成小枝,使结果枝变成细小密集的丛生枝。对于感染枣疯病的枣树,其病花一般不结果,即使结果也失去了经济价值[3]。而对于病树上的部分健枝来说,虽然有可能存在结果的过程,但通常形成的果实较小且干瘪不饱满,呈现出窄锥形,并且会在着色前干缩,其内的糖分也远远达不到正常水平,果实的外表也会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形成颜色深浅不一的斑纹,内里的果肉呈现出海绵样,无法食用。
根部的症状:感染枣疯病的病枣树的主根会大量萌发不定芽,形成一丛丛短疯枝,一条侧根上可出现若干丛病根蘖。这种根蘖上长出的枝细叶小,色黄绿,长到一定长度后便停止生长并枯死。病根皮层变褐腐烂,导致病树无果可收,3~5年内整株死亡。
1.2 枣疯病的传播
枣疯病主要有媒介昆虫传播、嫁接传播两种传播途径,其余诸如土壤、花粉、种子、汁液及病健根的接触等传播方式造成枣疯病大规模发展的情况较少。
(1)媒介昆虫传播
媒介昆虫传播是枣疯病快速传播的主要途径。
媒介昆虫主要包括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es sellatus Uhler)、橙带拟菱纹叶蝉(Hishimonoides surifaciales Kuoh)和红闪小叶蝉(Typhlocyba sp)等[4]。当这些媒介昆虫在病树上吸食汁液后,又从健康树上吸食,使得枣疯病病原从媒介昆虫上转移到健康枣树上,于是健康枣树也被感染。昆虫的数量往往极其庞大,造成枣疯病病原在枣树中快速传播,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使得一大片范围内的枣树感染。其中,橙带拟菱纹叶蝉以卵在枣树上越冬;凹形菱纹叶蝉主要以成虫在松柏树上越冬,乔迁寄主有桑、构、芝麻等植物。
(2)嫁接传播
在枣树培育新品以及人工繁殖过程中,嫁接是最常见的方式,分为芽接、枝接等。但是在嫁接过程中,如果接穗或砧木有一方携带枣疯病病原即可使嫁接株发病。枣疯病病原会通过嫁接处的伤口在健康枣树中传播,最终导致健康树感染,成为病树。嫁接传播是最直接的传播方式,病原由病树直接传播到健树,嫁接后的潜育期长短与嫁接部位、时间和树龄有关。由于需要人工操作,嫁接传播的传播效率相比于媒介昆虫传播要低得多,但一旦嫁接,感病几乎是必然的。嫁接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接穗以及砧木的带毒情况是决定病原能否传播的重要因素。
1.3 枣疯病病原运行机理
病原物进入枣树后的运行与分布情况存在一定规律。
枣疯病的病原体是植原体,又称类菌原体(MLO),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无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5],主要通过枣树的伤口或自然孔口(如气孔、皮孔等)进入枣树体内。枣疯病的病原侵入枣树中后,会利用枣树中的器官进行大量增殖并急速扩散,在扩散过程中就会不断破坏枣树各处正常的组织,使其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
病原物在枣树中的运行方向与枣树的营养运输系统密切相关,使得营养运输系统成为病原的“高速公路”。在病原物侵入树体7~10 d后,病原会通过运输系统逐渐向下运行,直到到达根部进行进一步增殖。增殖后的病原又自下而上运行到树冠,从而引起疯枝,小苗当年可疯,大树多半到翌年才疯[6]。一般情况下,病原主要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转,往往病树的病枝中有病原,而病树的健枝中基本没有。
对于枣树来说,其发育过程存在生长期、休眠期。在生长季节,病枝和根部都有病原。而在休眠季节末(3—4月),枣树地上部分中的病枝中基本没病原,而根部一直有病原。这表明,在生长期中,枣树的根部汲取养分,养料从根部自下而上地运输到树冠,而病原物就会随着生长期的养料运输过程到达枣树的每一处组织。在休眠期中,枣树的生长暂停,仅维持微弱的活动,病原物又通过运输系统从上到下地进入到根部,等待来年枣树再次进入生长期后,再次跟随养料运输进入树冠。因此,枣树中的病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通过枣树的运输系统在枣树内上下移动,对枣树持续造成长期的危害。
2 枣疯病发病上升的原因
近几年,行唐大枣价格低迷,枣农管理枣园的理念和方式落后,管理枣园的积极性不高,出现很多消极怠工、投机取巧的错误管理形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枣农修剪枣树枝叶不及时
枣树修剪是控制树形、提高产量和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修剪不及时的枣树在树冠结构、光照条件、养分分配以及病虫害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然而,由于近年来枣农管理枣树的积极性降低,导致枣树修剪不及时,光照条件恶化,养分分配不均,树冠结构紊乱,枝条杂乱无章。密集的枝条为各类病虫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和藏匿场所,增加了病虫害的滋生空间,使得病虫害问题更加严重,不仅增加后续防治难度,也会降低枣树的生长速度和果实品质,导致产量下降和经济损失。
2.2 枣农喷药、治理害虫不及时
喷药是防治枣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然而,由于枣农对枣园管理不重视,喷药不及时、喷药不到位,未能及时治理害虫,导致害虫数量迅速增加,枣疯病的媒介昆虫肆虐,不断侵蚀枣树的枝叶、果实和根部,病虫害问题就会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严重影响枣树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同时,若枣农在病虫害已经非常严重后才进行喷药治疗,往往需要加大用药量和用药频率,这极有可能使得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不仅会影响果实的品质和安全性,影响枣产品的出口和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对消费者的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2.3 枣农因重视不够以及为减少成本对枣树施肥不足
施肥是提高枣树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一旦施肥不足会给枣树带来多方面的危害,直接影响枣树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然而,由于枣农对枣园投入不足,很多枣农为降低成本而减少施肥,这就会引起一系列问题。例如,施肥不足导致枣树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根系生长受到限制,发育不良,进而引起枣树生长缓慢,枝条细弱,叶片萎靡,树势明显衰弱;施肥不足也会影响枣树的花芽分化,导致花芽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坐果率降低,果实发育不良,果小且品质差;同时,枣树的抗逆性也会减弱,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增加了枣树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其抗寒抗旱能力也会下降,更容易受到冻害或旱害。
总之,枣树树上不修剪、不喷药,树下不施肥、不浇水,根蘖无人管,造成了病虫害大量发生,特别是凹缘菱纹叶蝉、橙带拟菱纹叶蝉、红闪小叶蝉等传毒媒介昆虫导致病害发生情况较重。这些昆虫在发生枣疯病的枣树上吸食后,再吸食健康树,通过这种相互交叉,健康枣树也被感染,导致枣疯病持续蔓延。且枣树种植由于需要改变单一品种,往往采取嫁接的方式来发展新品种。在嫁接过程中,新品种接穗很少进行脱毒处理,过程中也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这就造成了枣疯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同时,由于通过嫁接传播的枣疯病的潜育期较长,通常为25 d—1年不等,患病枣树在早期不易察觉,使得病害在不知不觉中扩散。
3 枣疯病防治
3.1 严格枣树检疫
严格枣树检疫是防止枣疯病持续传播的重要手段。对于已经检测出枣疯病的枣园,要进行封闭隔离,对其内的病树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枣疯病无残留后再解除隔离,以防止枣疯病病原传播到其他健康枣园。同时,枣树在外销过程中也要进行监督,对于外销的枣树、种子,都要在运输前对外销枣树进行枣疯病病原检测,防止枣疯病外泄。对于健康枣园来说,枣园内引进的新枣树品种、用于嫁接的接穗也要进行严格的病原物检疫,确保外部枣疯病病原不会随着引进的枣树、种子传入健康果园。
3.2 加强枣园管理
加强枣园的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缺钙土壤要追施钙肥,增强树势,提高枣园树体抗病能力,延缓病害传播;重视枣树的修剪工作,及时并正确地修剪枣树的枝叶,以保持树冠的整洁和有序,提高光照条件和养分分配效率,降低病虫害风险,从而提高枣树的生长速度和果实品质;挖根蘖苗时,应严格选择,对习惯用根蘖苗不加移植就地繁殖的地区,易使子株和母株同根,造成病害蔓延。清除杂草及树下根蘖以杜绝媒介昆虫的繁殖与传播。同时,新建枣园附近最好不栽松、柏,严禁与芝麻间作。
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尽量把根系清除干净,避免生病根蘖苗成为新的传播源,整株树刨干净后最好烧毁。如果生长季节没有时间,也可以对感病株进行树干环剥,剥口宽度10~15 cm,环剥高度距离地面30~40 cm,环剥后用内吸性除草剂草甘膦原液进行涂抹,也可以对发病树整株喷草甘膦,当根系死亡后再进行整株刨除,然后集中烧毁。
对于只有小枝发病的轻病树,在树液向根部回流前,从大分枝基部砍去或环剥,阻止病原随树体养料运行,连续2~3年,可基本上控制当地枣疯病。对重病树采取整株刨除措施。可在无枣疯病的枣园中采接穗、嫁接或分根进行繁殖,以培育无病苗木。
3.3 采用多种防治手段
发现枣疯病在枣园内传播后及时处理,查明病害,可喷洒化学药剂等,抑制病原物在枣树间的传播。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药剂用量、用法,防止过度喷洒药剂导致健康枣树受到不利影响,同时枣园内工作人员应当注意自身防护。
针对枣疯病传毒媒介昆虫凹缘菱纹叶蝉、橙带拟菱纹叶蝉、红闪小叶蝉等,生长季节(4—9月)要结合枣树日常管理及时喷药,杀死这些传毒媒介昆虫,阻断枣疯病源的传播。喷药时,枣园周围树木及地下杂草和根蘖尽量同时喷布。或在枣园内引入媒介昆虫的天敌或其他有益微生物,减少枣园内有害媒介昆虫的数量,降低枣疯病传播风险。
对于曾经发生过枣疯病的枣园,在重新栽植健康枣树前,要注意对土壤进行枣疯病病原检测,通过对土壤进行翻耕、消毒等方式,确保健康枣树苗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4 结语
枣疯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遏制枣疯病传播,直至消灭。这包括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枣园生态环境、对枣农进行专业培训、进行严格的枣树检疫、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使用专业的防治手段等。同时,也需定期监测枣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在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前,建议咨询专业园艺师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确保正确诊断并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管理。只要进行系统性的、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就可以显著降低枣疯病的发病率,减小枣疯病的危害,保障枣树的健康生长,提高枣果的品质和产量。
参考文献
[1] 武之新,武婷.枣疯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J].农家顾问,2009(1):35-36.
[2] 王俊志.枣疯病严重发生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河北果树,2021(4):60+62.
[3] 郑秀影,李艳.枣疯病的发生与防治[N].河北农民报,2015-08-18(A05).
[4] 林健,孙超.枣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烟台果树,2024(1):47-48.
[5] 任宝君,张学忠.枣疯病在辽西北地区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1,14(11):52.
[6] 石云飞,石国停,夏志勇.枣锈病和枣疯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3(1):25-26.
相关知识
浅谈枣疯病及防治
枣疯病的症状、特点及防治
枣疯病综合防治措施
枣疯病综合防治措施详解
枣锈病和枣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枣树感染了枣疯病怎么防治?
怎么治枣疯病枣树疯病最佳治疗方法
枣疯病 药用植物病虫害数据库
【枣树病虫害防治】枣树疯病怎么防治?附图片
浅谈枣树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案
网址: 浅谈枣疯病及防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50806.html
上一篇: 大青枣的开花次数与生长环境(了解 |
下一篇: 枣树标准化管理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