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时间:2025-08-08 10:56 浏览量:16次
特征习性:自然馈赠的生态瑰宝
生物学特征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为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别名百日红、鹭鸶花、满堂红、五爪金龙等,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树干最高可达7米,树皮非常平滑,多为灰褐色,因树冠浓密、小枝纤细,当人们碰到树干,树身就会很容易摇晃起来,好像怕痒一样,所以老百姓们喜欢亲切的叫它“痒痒树”。紫薇枝干多扭曲,尤其老树枝干苍劲有力,如筋骨脉络;叶色随着树龄和生长发育,呈现幼黄、绿色、紫黑色的变化,也有部分彩叶品种长年呈现红紫色;花期6-9月,果期9-12月。
广义的“紫薇”,指整个紫薇属(Lagerstroemia spp.)植物。目前中国紫薇属野生种类20种,如贵州省等西南地区野外常见的川黔紫薇Lagerstroemia excelsa;外来种4种,如在园林中广泛应用的大花紫薇(多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则原产于东南亚等地。
生态学习性
紫薇十分适应贵阳亚热带湿润气候;光滑的树皮能在多雨季节有效减少水分滞留,降低病菌滋生风险;对生或互生的椭圆形叶片,在光合作用与水分蒸腾间达到精妙平衡;丰富的花色系统(粉、红、紫、白)不仅提升景观多样性,更通过色素变化调节叶面温度,应对多变的天气;紫薇耐瘠薄、抗污染,其发达的根系可深入石缝吸收水分与养分,能在贵阳喀斯特石灰岩环境中茁壮成长,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的抗性突出,是净化城市空气、改善生态环境的“绿色卫士”,而耐旱却不耐涝的特性,与贵阳降水集中但排水良好的地理特征相适应,是城市绿化的理想选择树种。
多元价值
紫薇作为中国传统名花,其价值远不止于观赏,更在生态、文化、经济、医药及文旅等多领域形成立体化的价值网络。
1.观赏与园林美学价值 :紫薇花期长达100余天,填补了夏季木本花卉空白,在“绿肥红瘦”的盛夏独放异彩。紫薇枝条柔韧,形态可塑性强,可修剪编制为花瓶、拱门、动物造型等艺术景观;亦可通过嫁接实现“一树多色”,丰富视觉层次。
2.生态与环境修复价值:具有的抗逆性强,耐旱、耐贫瘠、抗污染等特性,较适应城市硬化环境及工矿区绿化;其根系能稳固土壤,适合石灰岩山地等困难立地绿化修复。
3.药用与康养价值:传统药用植物,其根、叶、花均可入药,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具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之效,用于治疗湿疹、跌打损伤等。
4.文旅与经济产业价值:可利用紫薇古树开展文旅主题开发,形成古树IP;可根据市花定位,依托现有绿化,结合贵阳“潇湘系列”新品种紫薇、引种驯化的地被紫薇“艳贵妃”犀利等,集中打造紫薇盆景、文旅景点,借鉴青岛古紫薇产业园、南宁南国紫薇园等先例,将产业链延伸到苗木培育、造型设计、文旅消费(门票、衍生品)形成闭环,助力乡村振兴。
5.文化象征与精神价值:紫薇通“紫微”,有星宿信仰与吉祥寓意,是“紫微星”化身,象征尊贵祥瑞(如“紫气东来”),古代官署植紫薇祈愿仕途顺遂;民间视其为“守护树”,摸古树求好运。在文学与精神文化上常作为诗词歌赋载体,表情达意,抒情畅怀,也是现代城市精神的象征。贵阳以紫薇为市花,喻指城市在群山环抱中“柔韧恒久”的生命力等。
管养合一:为紫薇生长保驾护航
一、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
危害特征:叶片出现白色粉斑,逐渐扩大连片,导致叶片枯黄早落;嫩梢、花蕾也可能受害。春秋季高发(尤其秋季),19~25℃、高湿环境易传播。
防治要点:冬季修剪病枝并烧毁,生长期摘除病叶;喷施25%粉锈宁3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交替使用。
2.煤污病
危害特征:叶片覆盖黑色煤烟状霉层,阻碍光合作用,常由蚜虫、介壳虫排泄物诱发。
防治要点:首要控制蚜虫和介壳虫;喷施石硫合剂或50%多菌灵500倍液。
3.褐斑病
危害特征:叶片出现紫黑色圆形病斑,中心灰黑,严重时整叶枯落。高温多雨季易暴发。
防治要点:清除病叶深埋;喷施75%百菌清800倍液。
4.紫薇绒介(绒蚧)
危害特征:吸食枝干汁液,致枝叶发黑脱落,排泄物诱发煤污病。年发2代,6-9月为害高峰。
防治要点:冬季喷松脂合剂10-15倍液杀越冬雌虫;若虫期喷50%辛硫磷1000倍液(介壳未硬化时)。
5.紫薇长斑蚜
危害特征:群集嫩叶吸汁,致叶片卷曲畸形。年发5-10代,6月为盛期。
防治要点:早春刮除老树皮灭卵; 喷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释放瓢虫等天敌。
6.刺蛾类(如黄刺蛾、绿刺蛾)
危害特征:幼虫啃食叶片,初孵幼虫留网状叶脉,大龄幼虫食尽全叶。7-9月高发。
防治要点:冬季清除枝干虫茧;喷2.5%溴氰菊酯4000倍液(幼虫扩散前)。
7.紫薇毛虫
危害特征:幼虫食叶,高龄期可吃光整树叶片。贵阳地区8-10月危害最重。
防治要点:6月中下旬预防性喷药(如BT乳剂500倍液);秋末清理树皮缝隙越冬蛹。
8.紫薇梨象
危害特征:成虫蛀食嫩茎、花蕾,致梢部萎蔫、花期紊乱。6-8月盛发。
防治要点:震树捕杀假死成虫;喷5%高效氯氟氰菊酯1200倍液。
9.综合防治建议
冬季清园:彻底修剪病虫枝、清除落叶,减少越冬病原虫源。
栽培管理:合理种植,保障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避免氮肥过量。
生物防治:利用异色瓢虫(蚜虫天敌)、红点唇瓢虫(介壳虫天敌);色板诱杀蚜虫。
紫薇病虫害防治需“冬清源、夏控害”,结合园艺措施与精准用药,方可保障其百日花期与景观价值。
病虫害防治
二、日常养护
紫薇的日常养护和花期调控需结合其生长特性与环境适应性,科学管理可显著提升观赏效果。以下为关键要点总结,兼顾实用性与贵阳本土气候特点。
1.科学修剪(决定树形与开花基础)
休眠期重剪(12月-次年2月): 更新枝条、控制高度、塑造树形。保留主干3-5个主枝,每枝留1-2个壮芽短截;彻底剪除细弱枝、交叉枝、病虫枝。
生长期轻剪(花后及时进行):促二次开花,延长花期。 残花下2-3对叶片处剪除,避免消耗养分。
2.水肥管理(保障生长势)
浇水:贵阳雨季防积水烂根,低洼地需抬高种植;旱季浇透水,尤其新栽苗木。
施肥:早春(3月):施腐熟有机肥+均衡复合肥(N-P-K=15-15-15),促新枝萌发;花前(5月),增施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每周1次,连续3周,促花芽分化;花后(9月):补施复合肥恢复树势。
3.病虫害预防(关键季节防控)
春季:喷石硫合剂清园,杀越冬病菌虫卵;
夏季:重点防白粉病(25%粉锈宁)、蚜虫(10%吡虫啉),雨季前喷药;
秋季:刮除老树皮灭虫茧,清理落叶减少病原。
4.花期精准调控技术
(1)修剪控花法(最常用):
提前开花,3月上旬对枝条中度短截(留4-6对芽),集中养分供应早花芽。
延迟开花:4月对部分枝条重剪(留1-2对芽),促新枝晚花,花期延后20-30天。
延长花期:花后立即轻剪残花+补肥,可诱发二次开花(贵阳气候可持续至10月)。
(2)水肥调节法
促花:花前30天控水(土壤微干)+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每周1次,共3次)。
抑花:花芽分化期增施氮肥,促进营养生长,推迟生殖生长。
5.温度与光照干预
温室催花(盆栽适用):1月移入温室(15℃以上),40-50天后可开花,用于春节展览。
遮光延迟(地栽/盆栽):5月起用遮阳网(遮光率50%)覆盖20天,花期延后15-25天。
实践案例:观山湖公园通过花后轻剪+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使紫薇花期从90天延长至120天,成为夏季生态名片。
文化传承:千年文脉的当代诠释
紫薇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这种文化基因在贵阳得到创新性发展。最早在东晋时期《拾遗记》种就提及,紫薇可用于辟邪,反映其早期栽培与祥瑞象征。唐朝时,紫薇成为“皇权威仪”的象征,中书省改为紫微省,赋予紫薇尊贵意象,中书令称紫微令,紫薇也因此与皇家园林紧密相连,明清时期文人墨客以紫薇寄情。
在古代诗歌中,紫薇更是频繁出现,如白居易的“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杜牧的“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杨万里的“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南宋王十朋的“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等,这些诗句不仅赞美了紫薇的美丽,更赋予了它独特的品格和象征意义。
进入近现代,本土画家、诗人以紫薇为题材创作大量作品,构建起独特的城市文学艺术符号,紫薇文化也逐渐深入到千家万户,成为科普宣传、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2023年,长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教育基地内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走进森林,探索紫薇”的研学活动。在贵阳,紫薇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贵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朝气蓬勃、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相关知识
【云上大课堂·绿化篇】第八课开讲啦——夏季有害生物防治攻略
【花博士云课堂】“植物养护大课堂”之“空中花园篇”
【花博士云课堂】“植物养护大课堂”之“养花弄草篇”
【云上大课堂·绿化篇】第九课开讲啦——城市绿化植物虫害
济南市拟推选第二市树市花 国槐紫薇为备选
【付丽赏花】穿越时空,说说30年前的市花市树评选
【云上大课堂·绿化篇】第十课开讲啦——城市绿化有害生物
钦州市树、市花投票!
秦皇岛“市树市花”
安阳市花/市树
网址: 【云上大课堂 绿化篇】第十二课—我们的市花市树之紫薇篇(第二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52987.html
上一篇: 《园艺植物造景》16 |
下一篇: 光棍树的生长习性,它很耐旱浇水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