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科学网—蒲公英在行动

科学网—蒲公英在行动

蒲公英在行动

■齐琼 伍德侠 陈套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团委积极响应中国科学院“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为了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组织“蒲公英科学传播志愿服务团”的多位博士,走进校园,为千余名中小学生讲授了有关气象、光学、新能源、人工智能、环境保护的科普知识。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团委的志愿者们像蒲公英一样,给中小学生们传播了科学思想的种子,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认知与认同,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前沿的科学知识。他们说:“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我们,在行动!”

气象与生活

“如果地球上只有一块冰,那么北极熊与企鹅只能生活在一起,如果全球都是冰,那么北极熊与企鹅也有相遇的一天。”10月13日,中科院安徽光机所梅海平博士走进了蜀山区望龙学校,为孩子们讲解气象与生活。

介绍了气候基本知识之后,梅博士从自身研究方向——大气湍流的光学特性及其测量方法研究出发,给孩子们讲述了大气光学中心的科研成果以及自己的研究实验经历。“科学研究不但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且有时也是人生难得的体验。”

神奇的等离子体

如何遏制极端恶劣气候的产生?能源危机、环境危机迫使人类寻找清洁的替代能源,高温等离子体的可控核聚变能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野。

10月23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赵鹏博士走进蜀山小学,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等离子体是什么?”为了生动地回答这个难题,赵鹏博士邀请了十多个小学生扮演分子、原子做游戏,演示了固态、液态、气态以及物质的第四种形态——等离子态。

“等离子体无处不在,太阳、极光、星星、荧光灯、霓虹灯、电弧焊,这些物质都存在等离子体。”例如,太阳上时时刻刻都发生着氢的核聚变反应,在极高温度下产生大量完全电离的高温等离子体。

作为新能源研究的中方代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就正在研究核聚变电站,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现在正与世界上的其他大国合作建造国际热核实验堆,以便能尽早研究出核聚变电站。

智能机器人与意念控制

在核聚变实验等危险环境下,科学家工作如何保证健康安全?赵鹏给出的答案是:“在托卡马克装置开始工作时,我们会远程控制,通过操作机器人以获得各项技术参数。”11月25日,中科院合肥智能所的王慧博士走进三十八中,以《智能机器人及意念控制的神奇力量》为主题,分享了她在机器人传感器与人机交互方面的研究心得。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这是最基本的法则。目前的人工智能还没达到让机器人产生自我意识的水平,科幻电影中出现的人工智能危机还仅仅是假设。”家长和同学们了解了人工智能概念后,王慧逐渐把大家带到了脑电波意念控制的世界。

为了让学生们体验意念控制的神奇之处,王慧博士利用脑电波读取装置,让几位同学当场体验了“花朵绽放”“动物拔河”等几款意念游戏。“不动一手一脚,操作电脑中的东西和人物在虚拟世界里面探险,真的很好玩。”一位同学如是说。

认识光和光的特性

人工智能的实现离不开光学技术,光感元件、光纤通信等帮助机器人完成各项复杂精巧的任务。除此以外,“光”还有着其他精彩的特性和技能。11月24日,安徽光机所激光技术中心孙彧博士走进蜀山区宁溪中学,讲授《生活中的光和颜色》科普报告。

人类对“光”的最古老的认识,从古中国象形文字就可见一斑,“火”在“人”之上。此后,人类对日月星辰、彩虹霞光等自然界的光和色彩有了初步的认识。光和颜色进入近代科学的视野是从牛顿著名的三棱镜实验开始的,自牛顿之后,科学家们对光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复杂多样,逐渐发现了光的诸多独特性质,比如宇宙第一速度、波粒二象性、激光、约束核聚变等;光的色彩也有自身的特性,如自然界部分色彩是通过光波尺度的微结构巧妙反射而显示出。

孩子们对报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向孙彧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问题:太阳“燃烧”没有氧气如何实现?光速可以减到零吗?黑洞是如何形成的……科学思想的种子就这样开始发芽。

科技服务环境保护

光学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11月30日,合肥研究院技术科研处王杰博士走进168中学,为两百多名初中生们揭秘了现代光学科技如何服务于环境保护。

王杰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位于合肥西郊的科学岛,这里是一处风景如画的科研基地。如今像这样环境质量良好、能给予人们幸福感的地域正在受到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困扰,电影《阿凡达》中模拟取景的优美自然风貌也在渐渐消失。如果人类不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后天》《2012》等灾难电影中的场景也许某天就会成为现实。

纵观多年来国内大气污染发展趋势,PM10、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成分开始出现了持续下降的态势,但人们却明显感觉到灰霾在逐年加重,为什么会出现数据与现实的反差?同样,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也蚕食着环境资源、破坏着自然平衡、危害着公众健康。最后,王杰呼吁大家从点滴做起,以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身体力行地保护环境。精彩的科普报告获得了在场小听众们的阵阵热烈掌声。(作者系合肥研究院职工)

《中国科学报》 (2015-12-14 第7版 学人)

相关知识

科学网—火药桶里的蒲公英®名称由来与欧洲文化
九三学社南京市委员会联合市教育局召开“蒲公英科学种子培育行动”深化推进会
科学网—救命仙草蒲公英,竟被当杂草踩了千年!
全国首个家庭农场联合体在长沙启动—新闻—科学网
科学网—博客—科学报博文
蒲公英种子(蒲公英种子在哪里买)
科学网—谁家的花园(2) — 漫山遍野的蒲公英
科学网—由菊花漫谈科普
科学网—穗花婆婆纳
蒲公英在草地上图片

网址: 科学网—蒲公英在行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5558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金银花、菊花和蒲公英提取工艺优化
下一篇: 四叶花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