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跨山海》丨读懂诗人读懂诗

《跨山海》丨读懂诗人读懂诗

这是一本融诗词,历史,传记于一体,完美呈现14位古代诗人,词人的跌宕人生,掌握300多个文史知识要点,了解353首诗词背后隐藏的万千风云,27位知名教授学者精彩解读,总点击量超过5千万,热评点赞3万多次评分到达9点5分,由《千古风流人物》项目组著作的50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原汁原味呈现,让电子回归文字,就让我们翻开这本书,与这些有趣的灵魂结伴而行,一起跨越人生的高山和大海。 书名:《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

出版: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中原传媒股份公司大象出版社,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在语文书上学不到的诗人们的另一面。 曹植:很多人认识他是从他那救命的《七步诗》了解了他在经历了棠棣之殇后人生遭际的心灵感受,千百年来这首诗也成为人们劝诫规避兄弟自相残杀的常用典故。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七步诗》表现了曹植对宫廷斗争,兄弟相残感到心痛,真实地再现了曹魏政权在立储之时,曹丕登基之后曹丕曹植兄弟内斗的情况,曹植继承了曹操的绝世文才和浪漫气质,读过《洛神赋》的人都知道,赋中有着情真意切的心绪和细致描摹,让人很难相信他只是一时兴起去歌颂一位虚无缥缈的仙子,而不是在寄情隐喻。曹植的抱负是非常高的,他不愿意做一个文学家,他认为辞赋是一种小道,真正扬名后世要靠建金石之功,这是他人生的目标,文学家只是他的一个副业。他身上背负了太多沉重的东西,但这并不是他所能选择的,因为生在帝王之家,他的结局早已注定。 陶渊明:人们只知道他和光同尘,桃源归心,归隐山林,实则他一生五次为官,三次都在军中,仕与隐,也像是驻扎在他心中的两支军队,当他到了不感之年,才从那剧烈的冲突中挣脱出来,寻得了内心的安宁。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庐山附近度过的,但他从未写过哪里的名山大川,却成就了很多诗人追寻他的足迹,开启了一个新的田园诗歌流派。

可惜的是陶渊明在自己的时代里还不曾遇到为他胸中诗意一见倾心的朋友,他虽然对生活的热爱从未衰退,却也不得不为自己选择的道路付出代价,其中之一便是很难在清贫的生活之余,给孩子们士族门第的教育。他在《责子》诗中写道: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宝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荀如此,且进杯中物。

他说大儿子已经十六岁了,不长进,二儿子阿宣十五岁了也不上进,小儿子一天只知道玩,找好吃的。所以他说喝酒是一种自我排遣,既体现了他对儿子们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又好像我们的老邻居的一种幽默心态:一切有所求而不强求。事实上,陶渊明并没有放弃对孩子们的教导,在自己年过50感觉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时,他给五个儿子写下一封书信,信中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并语重心长的告诉儿子们要互相友爱,怀着高尚的人生理想生活下去,最后他这样写道一一《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曾深情地描绘着桃花园,但他穷尽一生,也没能真正找到那个安乐祥和的净土,只能以纸笔在残酷的现实里为世人编织出一个美丽的乌托邦。 李白:诗仙的诗近千首,从盛唐时起就代代相传,在诗歌的世界里,他就像一阵狂风,飘然而来,又忽然而去,世人常常以为,李白的才华是从天而降的,春风,明月,江山,三杯美酒下肚,他便能绣口一吐,气象万千,但当一首首好诗一气呵成时,我们在书中读到了他在四川江油匡山埋头苦读的身影。从他的诗中读懂了他的笑,醉,狂,一位热血男儿似乎永远无法停下奔走四方的脚步,飘零在婚姻和家庭之外,向往王候,又不想妥协于权贵,想要自由,又想建立伟大的功业,做官没能成功,不经商也不耕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男子,却写出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最为向往的爱情诗篇。 苏轼:诗酒年华,拣尽寒枝,逆旅行人,他用一生完美诠释了此心安处是吾乡,他随缘自适,内心平和,把一蓑烟雨过成了诗和远方。 李清照:世人道她才华横溢,是公认的千古第一才女,自她之后,古代文学史上有了女人的位置。很多人与李清照的初次照面,是从她的《如梦令》开始的,“沉醉不知归路”把她推上了酒仙榜,在她仅存的40多首词中,约一半与饮酒有关,“东篱把酒黄昏后”,酒在她的文字里,散发着一种令人销魂的香气。

在一个小雨淅沥的晚上,李清照又喝多了,风吹了一夜,醉酒酣睡的他忽然想起了院子里的海棠花,她猜那些花经受了风雨,变得一片狼藉,她问丫鬟外面的海棠花怎么样了?丫鬟无心说没什么变化,李清照很生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句“绿肥红瘦”让她成为众多文人粉丝心中的偶像,他们希望偶像不但文采斐然,还要安分守己。

然而李清照却是特立独行且“精妙于博者”,即十分擅长于博戏,尤其喜欢一种名叫“打马”的游戏,她在《打马图经》的游戏攻略中就列举了二十多种博戏,可以想像,少女时期的李清照过得何等洒脱恣意。豆蔻年华,家境优裕,鲜花美酒任其享用,搁下女红,饮酒读书,走出闺阁,看烟雨长亭。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道出了她不愿意随波逐流的自信与孤傲,她的生活灿烂而美好,以至于身边的一草一木都能温柔地进入她的文字,比如“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这些词都是她心性的自然流露,纯净清澈。

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很多女性到洞房花烛夜时才能见到自己嫁的男子的样貌,然而李清照在与赵明诚第一次见面时是这样的:“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不甘心一走了之的她,假装嗅着青梅,对他有了一次饱含深情的偷望。这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把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神态描写得娇羞又可爱。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爱喝酒又好赌又可爱的词人形象,完全颠覆了我通过她的词想像她是个婉约派词人多愁善感,端庄大气优雅的认知。

李清照的前半生幸福美满,后半生孤苦无依,一个女人,没有子女,她唯一的伴侣又去世了,孤苦伶仃,身心俱疲,在这战火纷飞的乱世里,嫁给了张汝舟,当她发现遇人不淑时宁愿承受两年的牢狱之苦也要断然脱离那段不堪的婚姻。对她来说这真的是“清丽清照,却易安难安”。

在我上学时的语文课本中,我只知学到她的“沉醉不知归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通过阅读我也学到她“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志。

李清照婉约的是词风,豪迈的是性格,乃是人间绝色。

这本《跨山海》30余万字,82幅精美剧照,揭秘14个有趣的灵魂,复原充满烟火气的古人生活图景,都是我喜欢的诗人,读诗词背后的诗人故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还能满足好奇心,回溯一个个“风流人物”的生命历程,感受他们或喜或悲的命运,见证时代风云变幻。带你穿越千年,遇见一个个在语文课本上从未见过的他们,让我们通过《跨山海》来读懂他们读懂他们的诗。

相关知识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洛阳:唱响新时代“牡丹之歌”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洛阳2023赏花指南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洛阳牡丹吐芬芳 占断城中好物华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宝泉最全赏花攻略出炉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夏日荷花“莲莲看” 许昌自古可赏荷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解锁“花”样龙门 文创冰淇淋等你打卡
一图读懂丨感染HPV=宫颈癌?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牡丹,洛阳的精灵
诗词意象:这些花的意象你都知道吗?读懂意象才能读懂古诗词!
30年代最难读懂的一首小诗|卞之琳《鱼化石》

网址: 《跨山海》丨读懂诗人读懂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5768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常棣之华
下一篇: 中国最早的梅花风景名胜与咏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