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这味形如“手指”的药材,不仅是中医调理肝胃的常用药,近年来也逐渐成为养生保健的热门食材。
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性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其功效可概括为“一疏二和三化”,即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适用于肝郁气滞、脾胃不和、痰湿内停等证型。
✅疏肝理气
佛手辛能行散,苦能降泄,入肝经可梳理肝气、化解肝郁,改善因情绪抑郁、压力过大导致的气机阻滞。表现为胸闷胁痛、频繁叹气、情绪抑郁的肝郁气滞证,可单用佛手切片代茶饮。女性绝经前后因肝郁化火出现潮热盗汗、烦躁易怒,也可使用佛手。
✅和胃止痛
佛手既能理气宽中,又能健脾和胃,对脾胃气滞引起的胀满疼痛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应用于饮食不节导致的胃脘胀满、嗳气频作;以及慢性胃炎,表现为胃脘胀痛、连及两胁、遇情绪波动加重时。
✅燥湿化痰
佛手苦温燥湿,入脾肺经可健脾祛湿、化痰止咳,尤其适用于痰湿蕴肺所致的咳嗽痰多。如慢性支气管炎(痰湿型)出现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胸闷时,以及梅核气(痰气互结)表现为咽喉如有异物梗阻,咳不出咽不下时。
需要注意!佛手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阴虚火旺者(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手足心热)则不可使用。佛手性温燥,可能加重阴虚症状,需配伍麦冬、沙参等滋阴药使用,或改用玫瑰花、绿萼梅等性平疏肝药。而孕妇及哺乳期女性虽无明确致畸记载,但佛手行气之力较强,需慎用,如需使用需经中医师评估。
佛手,虽为药食同源之品,但中医调理讲究辨证施治,若使用3-5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舌红少津、心悸等不适,需及时停用并咨询医师。图片中也有分享佛手的其他适用情况,欢迎查看!若喜欢今天分享的内容,欢迎点赞、分享~
2025-04-27 18:01:33322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