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近年来,宁河区锚定“生态立区”发展思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水平保护塑造发展新动能。2023年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4年成功摘得国际生态保护领域的大奖——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和世界“自然城市”平台称号。本报道以宁河的一天为轴,于不同时刻寻绿找绿,记录这片土地“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的生动实践。
清晨7:00,在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
从生态修复到生物多样性,生态明珠重绽光芒
8月14日上午7时,气温27摄氏度,空气质量指数优,区域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1万个……
这里是京津冀生态明珠,我国唯一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快看,又孵化了一窝小燕鸥!”七里海湿地巡护员韩克武举着望远镜,欣喜地指向碧波之上形似飞鸟的生态浮岛。这座四月底建成的“水上摇篮”,已吸引2000余只鸟儿筑巢繁衍。
眼前这幅生机盎然的画卷来之不易。曾几何时,过度开发让“京津绿肺”伤痕累累,珍禽难觅。转折始于2017年,宁河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先后投入140余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十大工程”,“水清岸绿、鱼跃鸟飞”的生态盛景逐渐重现。
鸟是七里海最灵动的风景,作为全球候鸟迁徙重要枢纽,七里海湿地每年停留的候鸟数量由此前的20万—30万只,增长至现在的50多万只。就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来说,从2016年的零星个体,现激增至每年迁徙季4000—5000只的庞大规模,占全球种群近半数。
“目前,保护区已记录到鸟类25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消失十几年的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类也重新在此‘定居’。”韩克武如数家珍地说到。
不仅鸟回来了,鹿也现身了。作为与大熊猫同级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曾是七里海数千年前的原住民。今年3月,58头麋鹿从江苏大丰“迁居”至此,使种群数量接近百头,重现“鹿鸣呦呦”的千年诗意。
如今,守护绿水青山的理念在宁河深入人心。全国首创湿地“天空地”一体化巡护系统,24小时运转,90余套设备、日均20余架次无人机织密监控天网。成立天津市唯一一家生态保护类志愿服务组织,300余名骨干常年活跃在湿地一线,更有10万余名注册志愿者身体力行,人数占常住人口四分之一。从尖端科技到万众一心,如同涓涓细流,汇成守护生态的磅礴力量。
上午10:00,在天津市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
以点带面,绿色转型激活产业升级
驱车行驶在七里海大道,几座高大的烟囱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格外醒目。步入厂区,景象令人意外,叠瀑泻入莲池,悠然穿行,水禽池边小憩,花草伴生路侧,一只钢铁“蝴蝶”在绿地上展翅欲飞——这里并非公园,而是经历绿色蝶变的天津市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
作为曾经的用能、排放大户,天钢让周边居民常年不敢开窗。近年来,企业以“环保投入不设上限”的决心,三年投入超80亿元,彻底告别高污染、高耗能的老路。
“这钱花得值!”公司能源环保处处长王贺建指着智能管控中心大屏介绍,如今企业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钢渣等废料全部“变废为宝”,能源利用效率提升15%,年减排二氧化碳70万吨。“现在我们是环保A级企业,厂区还成了国家 AAA 级工业旅游区!”
天钢的转身,正是宁河区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缩影。锚定“生态立区”,宁河坚决走清洁、低碳、高效之路,全方位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加减法”中澎湃绿色动能。
能源结构“换新颜”, 宁河区将新能源产业作为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先后引进正泰制氢装备、远景风电主机、英利组件等47家链上企业,谋划实施了风电、渔光互补等45个新能源项目,“风光发电”已获批3283.1兆瓦、并网1210.8兆瓦,开发体量稳居全市第二。
产业循环“做加法”, 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领域精准发力。天钢并非孤例,全区年回收利用废钢铁80余万吨、废纸200余万吨,生物质掺烧超60万吨,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全域,让资源“转”起来。
交通体系“降碳排”, 从“车、桩、路”协同推进绿色出行。全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9000辆,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超1200个,实现镇村“村村通”,公交新能源车占比达84%,并推动30辆氢能重卡投入重点企业运输。
下午3:00,在稻蟹混养基地——
从田间到全域,开辟 “两山” 转化新路径
微风拂过,成片的水稻顺着风势漾开软乎乎的绿浪。养殖大户冯德志正弯腰查看田况。他笑着拨开茂密的稻杆:“‘瞧,咱的‘生态合伙人’”,几只青背白肚的七里海香蟹挥舞着大螯,在稻荫下自在横行。
“过去单一种稻,一亩地就挣400块,单养河蟹,顶多600块。”冯德志指着眼前的共生系统,语气里满是自豪,“现在搞稻蟹共生,不用化肥农药,螃蟹除虫肥田,大米河蟹都成了无公害的抢手货,亩收益能到2000块,河蟹还能‘论个儿卖’。”冯德志真切感受到了生态农业的蓬勃生机。
这片田野的“点绿成金”,根基在于七里海馈赠的洁净水源。 一旁的宁河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道出关键:“借助湿地保护修复,区内5条一级河道、12条二级河道水质显著提升,劣V类水体全面清零。我们建成了全市面积的最大稻蟹混养基地。”
更令他骄傲的是,“七里海香蟹”斩获两项重量级荣誉,荣登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农业区域品牌,同时跻身国家首批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中天津唯一入选的地标产品。
宁河生态价值的转化之路远不止于田间。当地积极探索“生态+”发展模式,将七里海的生态效应辐射全区、贯通一二三产业,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绿色颜值”真正变成“金色产值”。
目前形成了以“重走方舟路”为代表的“生态+文旅”、以七里海半程马拉松为代表的“生态+赛事”、以“稻蟹混养”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生态+科技”的发展路径,多点开花,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驰而不息的耕耘,换来了“农文体商旅”深度融合的亮眼答卷:强力推进七里海乡村旅游重点片区,打造了木头窝村稻香小镇等20余处生态文旅点位。今年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94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3.13亿元,分别增长128%和427%。19场国家级赛事场场火爆,直接带动赛事期间全区酒店入住率增长40%、重点商超营业额增长36.2%。全市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此建成,培育出种稻、种猪、种鱼、种蟹、种苗五大种业产业集群,2024年“津沽七里海”品牌销售收入突破2.5亿元,农业总产值超80亿元,一幅幅绿富同兴的生态图景在此徐徐铺展……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闫东洁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水香宁河、向“新”而行,天津宁河精彩亮相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
“春江花月宴”宁河春季全域旅游开幕式暨宁河首届花灯艺术节亮灯仪式启幕
2023天津宁河节庆活动时间表一览(持续更新)
天津宁河入选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名单
爱是风雨同舟的坚守!退役军人青年集体婚礼在宁河举办
无人机配送快递线路启用:宁河区引领城市物流革命
宁河最大无公害反季葡萄种植科技园投入使用
2025年郁金香节在宁河隔离基地开幕 百余珍稀郁金香庄园争奇斗艳
宁河区:潘庄齐心园区油菜花开 满地“金”
酷暑下的帮扶行——园艺园林学院赴宁河开展科技帮扶工作
网址: 宁河一日 绿映四季——全国生态日看“两山”转化的宁河实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63511.html
上一篇: 农行江苏分行:以金融“活水”浇灌 |
下一篇: 积极探索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