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初秋乌蒙,群山叠翠,云海翻涌。北盘江碧波之上,黑叶猴跃涧穿林;城市街巷之间,清风拂面,绿意沁心。
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如春雷激荡神州。曾以“江南煤都”闻名的六盘水市,毅然开启一场关乎未来的绿色革命——以二十年光阴,将“黑色伤疤”绣成“绿色锦缎”。
二十年矢志不渝,六盘水市探索生态治理路径,实现从“石缝求生”到“绿富同兴”的精彩蜕变;
二十年向绿而生,六盘水市聚焦绿色发展动能,展现从“煤海锈带”到“生态典范”的坚定决心;
二十年初心如磐,推窗见绿、开门亲水、珍禽归栖,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中国凉都”的山水之间,“两山”理念的回响,铿锵有力,生机盎然。
图为:凤池园一景。尚宇杰 摄
“早就听说‘中国凉都’气候好,但没想到空气也这么清新!”72岁的四川成都游客付林生旅居一个月后感慨道。
尽管城区内矗立着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大型钢铁企业,六盘水却实现了“钢铁森林”与“湛蓝天空”的共生奇迹。
记者从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2024年,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9%,完成了省下达的目标任务;PM2.5平均浓度18.7微克每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二,是全省全年唯一中心城区未出现PM2.5污染天气的市(州)。2025年上半年,中心城区PM2.5浓度23.4微克/立方米,稳居全省前三。
这份“蓝天答卷”背后,是科技与制度的双重护航。
图为:首钢水钢厂区。受访企业供图
首钢水钢厂区,两座巨型环保设施如“生态盾牌”:302米长、2.76万平方米的原煤堆场大棚,彻底锁住扬尘;70米高、4.84万平方米的综合料场气膜大棚,终结露天堆料历史。
厂区更化身“花园工厂”:钢轧大道变花廊,高炉旁绿树成荫,每年植树节新苗破土,“厂在林中、路在绿中”已成现实图景。
守护蓝天,更是全民行动:洒水车每天湿扫重点路段;9605家餐饮店完成油烟净化改造;171座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严密排查;9套新增电子卡口紧盯违规入城货车;高空瞭望系统精准识别露天焚烧。
六盘水更将智慧融入传统。中元节夜幕下,免费公交载市民驶向城郊集中焚烧点,延续多年的文明祭祀让烟火不再侵扰城区;腊味飘香时节,第三方熏制车间除尘设备轰鸣,市民每斤肉品支付1元、财政补贴2元的模式,让腊肉在环保工艺中锁住年味。这些浸润民生温度的实践,持续释放着环境容量。
图为:六盘水明湖花谷。黄庆松 摄
“三项机制”则如同精密运行的环保引擎。“钟山-水城-高新区-六枝”四地联防联控,今年以来五次启动应急响应;2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注入基层,有效激活治理末梢。
在这座城市,蓝天保卫战没有旁观者——从钢铁工人到市井摊贩,人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与受益者。不仅如此,学生们也踊跃参与环保宣传活动,用稚嫩的声音传播环保理念;干部职工自发组织环保志愿队,在公园和社区进行垃圾清理……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在蓝天保卫战中发光发热。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每个人身边留下了真实而鲜活的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编辑 邓运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相关知识
新华社聚焦《中国南方“百年煤都”的绿色转型路》
贵州六盘水:逐“绿”而行 “江南煤都”聚“氢”成“链”
【荷花人像】笑看花开好心情,静看花落亦自在。
花开清雅入骨,许你气质绝尘!
“会呼吸的鲜花墙”燃动沈阳
生态办公,自在呼吸
诗词丨花开清雅入骨,许你气质绝尘!
在家森呼吸:室内绿植手册
荷花的品质与人的修养(寓意高洁纯净的荷花)
颈间腕间一抹绿,缔造气质之美!
网址: 煤都“绿”动③︱气质纯净·呼吸自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63517.html
上一篇: 8000万“绿能”入网 广东电网 |
下一篇: 践行“两山”理念 中信银行上海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