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的“大熊猫”“金丝猴” 像虫又像花,不是虫也不是花
清凉峰上“住”着许多“珍稀朋友”
近日,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野外巡护及资源调查时,在龙塘山石林区域意外发现了野生金蝉花(蝉棒束孢)生长群落。
野生金蝉花不是花,也不是虫,而且特别“挑环境”,产量特别少。
位于临安区的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龙塘山、千顷塘和顺溪坞组成,主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浙西地区的最高点。还有20多天,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就将在杭州举行,作为杭州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将以日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向世界展现中国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
清凉峰上的“珍稀朋友”
清凉峰保护区的山水之间,“住”着许多难得一见的珍稀朋友。目前,清凉峰保护区已记录6000多种野生动植物,其中198种属于珍稀濒危物种。
它们,是物种多样性的见证者,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
野生金蝉花
虫非虫,花非花,而是一种菌——大蝉草菌。
野生金蝉花有一段非常特别的“成长史”。
蝉的幼虫在地下生活,要是碰到带拟青霉素的土壤,就会被分生孢子“盯上”。这些孢子会钻进幼虫的身体寄生,慢慢地,菌丝会长满整个虫体。到了第二年,虫体头部就会长出1-3厘米的棒状子座,远远看去,像一朵小花,“金蝉花”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野生金蝉花长得很慢,最快也要5-6年才能长成,每一株都来之不易。
野百合
近日,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普宣教科副科长代英超在日常巡查时,发现了数株珍贵的野百合。
“野百合株高可达1米以上,花形呈喇叭状,盛开时,直径可达15厘米,主要生长在海拔600-2000米的溪边或树冠下的山林中。花期在6至8月,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代英超介绍。
黄山梅
代英超在清凉峰巡查时,还发现了数株珍稀的黄山梅。
黄山梅也叫“少女花”,属于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极少,为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多生于海拔700-1800米处的阴湿山坡落叶阔叶林下等环境。
“黄山梅的植株高60-120厘米,根茎粗壮横走。花从叶腋抽出,每簇有3-8朵小花,花期在7至8月。”代英超介绍,“黄山梅单种属的分类学地位,使其成为研究虎耳草科系统发育的关键类群。”
六角莲
六角莲“住”在清凉峰保护区的龙塘山天门区域,植株高20-60厘米,有时可达80厘米。叶片宽大如掌,花开在基部,为深紫色,因为6片花瓣的形状跟莲花相似,所以叫“莲”,常生长于海拔300-1400米的山坡、沟谷林下,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清凉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说,六角莲不仅是研究植物进化的“活化石”,其根茎还有活血化瘀、解毒止痛的药用价值,堪称“自然馈赠的宝库”。
象鼻兰
象鼻兰喜欢“住”在古树名木上,紫白相间,是中国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花期在6至7月。
浙江农林大学夏国华老师介绍,象鼻兰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主要附生在银杏、山核桃、山茱萸等古老的大树上,对生态环境、空气湿度及共生真菌依赖性极强,野生种群数量极其稀少。
2014年起,清凉峰保护区联合浙江农林大学开展象鼻兰抢救性保护工作,目前已人工繁育象鼻兰种苗6000余株。今年,清凉峰保护区里的象鼻兰数量较往年有明显增加。
大黄花虾脊兰
2023年,温州大学丁炳扬教授、陈贤兴副教授和浙江自然博物院徐跃良研究员等专家,在清凉峰保护区的一处土峭边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大黄花虾脊兰。这是浙江省继安吉、景宁后发现的第三个种群分布点,也是保护区乃至杭州的首次发现。
大黄花虾脊兰主要生于海拔300-1500米的山地林下,野生种群分布极少,被称为“植物界的金丝猴”,2004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去年监测时,大黄花虾脊兰虽花开满枝,却未能结出一颗果实。”代英超介绍,即便今年再绽放,自然结实率依旧低得可怜。
“我们正在探索采取人工保育等措施对大黄花虾脊兰进行针对性保护,比如通过人工授粉,增加其结实率,并采集种子,开展播种繁殖,获得更多的幼苗。”代英超说。
挑剔的珍稀植物 为什么相中清凉峰?
这些珍稀植物对生长环境都很挑剔,为什么选择在清凉峰保护区“安家”?
以黄山梅为例,需要特定的温湿度条件、肥沃且排水良好的酸性黄棕土壤,以及适宜的光照和遮阴程度。很显然,植被茂密、水源充足的清凉峰保护区,为它提供了舒适的栖息之所。
清凉峰保护区位于皖浙交界处,地貌类型复杂,气候多变。保护区内,峰峦叠嶂,溪流纵横,一年中有200多天被云雾笼罩,每当晨曦初露,山峰便若隐若现于云海之中。从山顶到谷底,保护区的垂直高差造就了层次分明的植被带景观。
近年来,清凉峰保护区通过栖息地修复、科研监测等举措,为野生动植物打造了“安全家园”。
“随着生态廊道的建设和巡护力度的加大,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扩大了。”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保护区还通过红外相机监测、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防护网,让珍稀物种得以“安居乐业”。
清凉峰保护区之所以被“挑剔”的珍稀植物们相中,是因为这里提供了一个由巨大海拔落差创造的“立体空调房”,一个拥有无数微环境的“专属私密空间”,以及一个很有安全感的“VIP安全屋”。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共同造就了清凉峰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地位。
(都市快报 记者 林建安 通讯员 郑丽飞 吕静怡)
相关知识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清凉峰百年珍稀马醉木古树 高山“风铃花”展现生态奇观
50余株“极危物种”银缕梅重回临安清凉峰: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浙江和时间赛跑
珍稀罕见!“幽灵之花”现身浙江清凉峰保护区
浙江清凉峰保护区盛花期:银缕梅两年一见的奇幻之旅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梅花鹿的保护之路
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华南梅花鹿保护现状与对策
玉兰花被冰封 浙江清凉峰现雾凇景观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浙江和时间赛跑
浙江日报: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浙江和时间赛跑
网址: 清凉峰上“住”着许多“珍稀朋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68568.html
上一篇: 上海上海自然博物馆游玩攻略 |
下一篇: 制作植物化石、手工扎染,探索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