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新质生产力大家谈 | 张建军:将产业化思维融入生态环境治理

新质生产力大家谈 | 张建军:将产业化思维融入生态环境治理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形成绿色生产与绿色生活方式,有助于推动污染物和碳排放大幅下降,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近期,生态环境部正着力构建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的“1+N”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在此背景下,传统生态修复怎样进行数字化转型?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可以从哪些方面激发生态环境“智理”潜力和活力?带着这些问题,白鹿科技采访了陕西秦草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秦草生态”)执行总裁张建军。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只是让荒芜复绿,更是要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使命。”张建军介绍,长期以来,秦草生态运用“种业”“大数据”技术提供可持续的精准修复,为草原、荒漠、湿地、盐碱地等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而不懈努力。

从自然采集到引种驯化,从实际应用到定制产品,落地陕西以来,秦草生态科研团队深入秦岭等地,广泛收集丰富的种质资源,集成构建了陕西生态大数据平台,为区域生态修复事业做足科研储备。同时,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秦草生态仍在不断完善生态大数据平台,为后续种业科研提供数据支持,推动传统生态保护实现数字化转型。

而今,这些平台数据正广泛应用于“城市双修”、水土保持、盐碱地治理、荒漠化防治、森林防火、农业病虫害防治等领域。

在张建军看来,这正是秦草生态聚焦生态环境领域,探索绿色创新新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着力点。

此外,围绕种业科研与技术创新,秦草生态先后建立了秦草生态设计院、三秦植物研究院及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种质资源库西北分库,并与多所高校展开深入合作,将“生态理念+技术智慧+资源储备+管理标准+生态产品”的生态智慧植入三秦大地。

张建军表示,“我们常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植物,在持续完善生态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秦草生态还将因地制宜研发更多产品,解锁更多应用场景。”

图片由秦草生态提供

驯化一方乡土植物,修复一方生态。在秦草生态的发展模式中,始终在传递一个理念,就是用当地植物,也就是乡土植物,这种低成本、易养护的方式对破坏地进行生态修复。

“我们了解到,乡土植物的推广应用还不到位,虽然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开展了探索研究,但在实际转化应用过程中,还缺少付诸实践的生态企业。”张建军表示,“我们看周边一些大的公园和绿化景观,很多都是南花北栽、东花西移,整体建造和维护的成本都很高,通过研究和保护乡土植物,不仅可以提高生态修复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相关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可以发挥乡土植物最大效用,在生态修复领域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实现产业升级。”

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秦草生态先后与西安市植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深度合作,从聘请专家搭建科研团队、共同开发专利技术、联合编制技术规程,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如今,秦草生态已建成秦岭生命共同体科研基地1016亩,引种300种陕西野生乡土植物,主导、参与《陕西省城镇立体绿化技术规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导则》等18项省市地方标准制定,持续推动科技成果由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其主导实施的50余个生态项目,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近2万平方米的生态草坪;清涧沿黄公路约7公里的边坡复绿;秦岭黄柏峪矿山、甘岔沟地质灾害区上千亩的矿山生态修复……处处可见成果转化模式下,乡土植物的高效应用和创新发展。

“在推进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应当采用产业化的思维方式,贯通生态项目建设和环境提升工作,以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在张建军看来,在追求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道路上,生态从业者们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区域,需要更加创新的理念和手段,推动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让老百姓在宜居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是秦草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张建军表示,目前,秦草生态正在重点打造种业与生态修复成果转化试验地,持续不断地加大野生乡土植物引种驯化力度,集中开展“三北”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壤生态环境治理。

同时,聚焦乡村振兴,秦草生态通过持续提升乡村生态基底,在不改变原先土地性质的基础上,为当地注入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链条,以就业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我们的名字就叫秦草,就是希望我们的企业和员工都能有小草一样的精神,在行业前沿做一棵默默的小草,让山更绿,让水更清,在生态建设、种业科技和创新研发等方面担起行业表率。”张建军表示,秦草生态还将继续深耕生态环保领域,不断更新“顺国情、合地情、成本低、效果好”的生态修复技术和产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之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新质生产力大家谈 | 张建军:将产业化思维融入生态环境治理
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昆明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焦点访谈: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物制造 制造万物
向“绿”而行 “宇花灵”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云南省花卉示范园区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高地
云南省花卉示范园区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现代农业科技高地
煤矿生态环境治理明显滞后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花卉产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晋宁花卉产业美丽绽放
生态环境与景观修复专业交流论坛

网址: 新质生产力大家谈 | 张建军:将产业化思维融入生态环境治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686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迭代升级“九治”实施“五大工程”
下一篇: 中国环境丨青海大力推动流域系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