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科技人员利用碳氮分析仪对长江口湿地植物、土壤样品进行碳含量测定,主要包括芦苇、互花米草的根、叶、茎、穗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探究长江口湿地碳储量和碳汇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在长江口芦苇湿地中,植物细根的生长与周转十分迅速,是土壤重要的生物来源碳库,在湿地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分配、循环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估算,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有35% ~ 80%分配到地下根系统以维持细根的不断生长、死亡和更新。有研究表明增温能够增加根系生物量、加速根系的生长和死亡,从而加速细根的周转速率。因此,对长江口芦苇湿地植物和土壤进行采样分析有利于探究模拟增温对根系周转的影响,为园科院碳汇中心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口芦苇湿地根际土壤有机碳输入和分解对模拟增温的响应机理”提供数据保障。
目前科技人员已完成4月~11月植物和土壤样品碳含量的测定,为了更为准确地探究模拟增温对根系周转的影响,测定规程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并将持续增加后续跟踪采样和试验,力求为长江口湿地碳汇研究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和更强科学保障。
相关知识
广州上海市园科院推进滨海芦苇湿地碳汇研究
海洋“碳汇渔业”研究述评
碳汇
互花米草湿地碳储量及碳汇研究进展
科学网—研究揭示南方不同森林类型碳汇格局
碳汇理论研究及其意义
中南院赴广东开展“林草碳汇提升和价值实现机制”工作调研
什么是碳汇、林业碳汇和森林碳汇?
湿地植物及其碳汇作用
2021年碳汇概念股有哪些,碳汇概念龙头股名单
网址: 市园科院碳汇中心湿地植物碳汇研究取得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6911.html
上一篇: 植物能源迎新突破:科研人员发现新 |
下一篇: 通过“见缝插针”、调整“绿肺”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