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兰藉文化 红楼梦研究
重阳刚过,寒露又至。现在正是菊花开得盛的时候。和大家一起聊聊菊花。
作者
蒋春林
菊在中国有非常悠久的栽培历史,也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早在《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
最初不是叫菊,而是鞠,因为菊花的头状花序包含许多舌状花与管状花在内,舌状花常称之为花瓣,管状花俗称为花心,整体类似于作为体育用品拿来踢的蹴鞠。
菊花以黄色居多,所以也常称为黄花,后来经过演变,已经是品种繁多、花朵色彩多样了。
菊盛开在秋天,被赋予傲霜斗寒、独立寒秋的品格,和梅、兰、竹共列为四君子。
屈原以“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表明了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更著名的爱菊之典范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李清照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盖过了先生赵明诚的才华。
在金庸小说《连城诀》里,丁典和凌霜华的凄美爱情故事,便是因菊花而起。
在菊花会中,两人因对菊花的妙赏而相识相爱。
凌霜华这个名字,也暗示着人物有着菊花般的精神。
菊花被用来塑造人物形象,非常成功。
菊花在《红楼梦》中有浓墨重彩的展示。
一、赏菊
贾府诸人也有着赏菊的爱好。
第10回贾敬的寿辰,贾珍尤氏想请贾母赏菊花,说起天气正凉爽,满园的菊花又盛开,请老祖宗过来散散闷,看着众儿孙热闹热闹。
那满园的菊花是什么景色呢?
通过王熙凤的眼睛看到:黄花满地,白柳横坡。
这个时候还没有大观园,这个园子是宁国府的花园,会芳园。
二、簪菊
贾府人不仅赏菊,还把菊花作为日常妆饰,插在头上。
39回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是八月份,一大早,李纨带领小厮丫头婆子去大观楼搬游玩用工具。
贾母来的时候:
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
撷花送与贾母戴也是李纨的日常工作之一。
菊花能久开不败,慢慢枯萎于枝头而不是一瓣瓣落下,所以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赞美。
因此簪菊比较可靠,能保持久一点,贾母鬓发如银,配上大红的菊花,红白搭配,非常妥当庄重醒目。
探春曾经也做了首诗《簪菊》,后半段是: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写得实在是精彩,有潇洒不羁的男儿气概。
宝钗笑道:
“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
头插菊花,是重阳的风俗。
而红楼把簪菊写入日常生活,使得红楼里的日常生活细节异常的诗化,很有美感。
三、插瓶
贾府自然还把菊花作为日常插花装饰。如探春、宝钗屋里就有新鲜菊花插瓶。
探春做的诗《簪菊》有“瓶供篱栽日日忙”,真的是特别的喜欢菊花。
湘云《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也是描写瓶中菊花。
探春的房间里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宝钗的房间是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
同样的是菊花,因为瓶的选择和花品种选择的不同,探春的布置就是贵气大气,而宝钗的就是简朴素净。
透过菊花,写出人物的个性。
四、饮食
菊花可以食用、茶用、药用。
屈原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宝钗螃蟹诗中有: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为了解除螃蟹的腥气,要喝菊花酒,预防食用螃蟹后胃寒腹痛,一定要多吃生姜。
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菊春生夏茂,秋季开花,菊花得秋风肃寒萧杀之气,饱受霜露,叶枯不落,花萎不零。
菊花酒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驱除风湿潮热等功效。
贾府有用花浸酒的习惯,说不定就是在杂学旁收的宝玉指导下进行的呢。
五、咏菊
探春她们开诗社之后,湘云开了第二社,就以菊花为题。并且一边持螯赏桂,大摆筵席,一边写诗。
热闹与清雅并行,又是一副新奇的画面。
菊花这一社题目和作者的对应关系为:
忆菊--宝钗;访菊--宝玉;种菊--宝玉;对菊--湘云;供菊--湘云;咏菊--黛玉;画菊--宝钗;问菊--黛玉;簪菊--探春;菊影--湘云;菊梦--黛玉;残菊--探春。
黛玉三首、湘云三首、宝钗两首、探春两首、宝玉两首。
结果由李纨评出:
“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
见黛玉夺冠,宝玉非常称心。
自古菊的疏狂淡泊、孤标傲世、顽强清高常与屈原、陶渊明等士大夫关联,而这些红楼女子,却也忆菊、簪菊、画菊、问菊,寄托各自内心不同的情思。
宝钗在忆菊的苦思中一反淑女的雍容娴雅、稳重矜持,伤感多愁,情谊绵绵,爱情理想是那么的不可遇不可求,只有画饼充饥,自我安慰。
黛玉只有在菊梦中才能摆脱现实世界的心理重压、身世之悲叹,回归心灵的故乡,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在与菊花的对话吟咏中逐渐坚定了愿与菊同洁同傲同气的愿望。
探春精明豁达,我行我素,无视世情的敌视,追求的是与众不同的一派名士风度,无力挽回时光的怅惘中渴求的是一份对未来的信心。
湘云与菊欢欣相伴相亲,未知的朦胧的希冀如月光下的菊影一样模糊、梦幻、似真似假。
唯一的男子宝玉则如同勤劳的花匠,不遗余力为他钟爱的花朵们劳心劳力。
在曹雪芹笔下,菊花绽放出更丰富的内涵,与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相互映照,相得益彰。可谓菊花如人,人如菊花。
原标题:《寒露|菊花:孤标傲世偕谁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