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合肥在线】
近期,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莹教授团队在《生态毒理学和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通过真实环境监测揭示卧室夜间光照与青年血糖代谢异常的关联,并创新性提出“昼夜节律依赖性进餐时间”的调节作用。该研究为光污染健康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孙莹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这种看似平常的"夜间光线暴露",可能是导致我国青年糖尿病发病率持续攀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项历时三年的研究对256名18岁至22岁的大学生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令人警醒。
研究团队合影,孙莹教授(第二排右四),第一作者李琪博士(前排右三)、徐玉祥博士(第二排五)
研究团队使用便携式照度计对参与者的卧室环境进行了精准监测,发现当卧室平均夜间光照强度≥3勒克斯(约为月光亮度的30倍)或单次暴露超3勒克斯的时长≥50分钟时,受试者的空腹胰岛素(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血糖代谢指标显著升高。
“3勒克斯的光照强度仅相当于一盏小夜灯或电子设备待机时的微光。”论文第一作者李琪博士和徐玉祥博士解释道,“长期暴露于这种低强度夜间光线下,可能通过抑制褪黑素分泌、扰乱生物钟等机制损害葡萄糖稳态。”
研究首次提出“昼夜节律依赖性进餐时间”,发现调整进食时间可有效缓解光照危害,即早餐不晚于9:00,晚餐不晚于19:00,在8小时至12小时内完成全天进餐,睡前5小时结束进食。
“数据显示,符合3项以上早进食习惯者,睡眠期间夜间光危害效应降低60%至80%。”孙莹介绍,“调整进餐时间是一种可行的干预策略,尤其在无法完全避免夜间光污染的情况下,养成早进食规律或能成为保护代谢健康的重要措施。”
基于研究成果,团队从两个层面提出建议——个人健康方面,可以通过睡前关闭所有光源、使用遮光窗帘、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等方式,优化睡眠环境;同时,规律进餐时间,并尽量提前早餐和晚餐时间,避免深夜进食。社会发展方面,要加强公众科普,提升大众对光污染健康风险的认识,倡导“黑暗睡眠”理念。
该研究团队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建立儿童青少年光环境健康数据库,为理解现代环境健康风险提供新视角,也为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早期预防开辟新思路。
合报学在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庄文倩 通讯员 王琼 毛丽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冰淇淋里的秘密陷阱:乳化剂如何悄悄增加糖尿病风险?
别让“甜蜜”成为负担——糖尿病科普
甜到齁!今年的西瓜为什么这么甜?打了甜蜜素?专家:警惕这一陷阱
夜间花草能放在卧室里吗 卧室里能摆放绿色植物吗
桂花树种植陷阱:警惕发芽即枯的四大元凶 —【发财农业网】
“零首付”购房暗藏风险 购房者要警惕三类陷阱
卧室里养花风水上有什么禁忌吗(卧室里养花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请问卧室里放仙人球好吗?
卧室里养什么样的花或植物,对健康有益或适宜睡眠
“高利”=镜花水月,“稳赚”=海市蜃楼,警惕非法集资陷阱!
网址: 警惕卧室里的“甜蜜陷阱”,夜间光照或成为糖尿病的新风险因素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71970.html
上一篇: 长寿花卧室摆放安全吗 长寿花夜间 |
下一篇: 白掌可以放卧室吗(白掌的适宜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