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沙漠“锁边”
3046公里,是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圈的长度。过去40多年,依托“三北”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已经形成了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
这里森林、草地、湿地防护占90.6%,沙漠边缘无林草湿地空白区长度约285公里,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东南缘绿洲之间。补齐最后285公里,就能形成一个巨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锁住”。
总长285公里的“缺口”,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巴州且末县、和田民丰县沿线。由于处在盆地风口区,这两段缺口也是南疆风沙危害最深、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
巴州且末县,一个四周被黄沙包围的小城,人口只有7万多人,人均耕地面积7.36亩,如果不固沙,这座小城就会被黄沙吞噬。
这个季节是当地风沙频发的时间,就在刚刚,沙尘四起,能见度不足20米,大风裹挟着沙尘遮天蔽日,当地百姓饱受风沙之苦,保卫家园,就要人进沙退。
于是人们便向这片沙漠要发展空间。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阻止沙漠前进。常见的固沙方式是草方格,但是在风沙频发区,它的寿命只有三年左右,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在草方格的基础上,还可以种植既可以固沙又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
且末县要平整5000亩的沙地,播种植物。只有将地平整了,大型的播种机才可以开进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发现,在平地上种植植被要比沙丘上的成活率高。
固好了沙子只是第一步,随着治沙固沙的变化和适地品种的选育,在沙漠里种植小麦也成了现实。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从且末县一路向东300多公里,到达和田地区的民丰县,这里是另一个锁边固沙的“主战场”。民丰县的地形就像一个巨大的盆子,将天山、昆仑山等地方刮来的风沙汇聚在一起,而这里,也是285公里锁边固沙缺口中最难治理的一段。
民丰县的亚瓦通古孜乡,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央,常住的村民只有300多人,曾一度被黄沙吞噬。而这里离千年前消失的精绝古城只有40多公里的距离,为了守护住自己的家园,这里的村民在修房子前,都会在房前栽种很多树,不再让精绝古城的历史重演。
民丰县种植的2.4万亩绿化林,从2012开始种植,如今最高的树已经长到了4米多高。别看这些植物其貌不扬,但却都是固沙的好帮手。长期生长植物的这片地方,沙子已经逐渐开始发生变化,流动的沙子,逐渐被植物所固定,保持住了局部的水土。
而发生改变的同时也意味着有新的问题出现,不同于自然生长的植物,沙漠里人工种植的植物由于树种单一,很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一旦发生,十几年的努力就可能会前功尽弃。
民丰县便通过乔木、灌木、草相互补充结合的方式,形成了治沙堡垒,通过不断试验,红枣、大芸等越来越多的植物都来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它们也成了锁边固沙的主力军。
这段时间,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285公里锁边固沙工作正在进行。通过用草方格工程治沙、平整土地、植物治沙、光伏治沙等方式,要形成三道阻挡沙子前进的防线。将这285公里补齐后,就像是给塔克拉玛干沙漠织了一条绿色的“围脖”。
而想要将这片沙漠的沙子从根本上治理好,还需要不断探寻一条可持续的治沙模式,还需要一代代人矢志不渝,而这条路要走很长很长。
11月1日
是世界植树造林日
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
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
森林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
而树木的减少会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
进一步涵养水源
森林如何调蓄水源?
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
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可见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
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
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层次主要是
林冠和林下植被层(灌木和草本植物)、
枯枝落叶层、根系土壤层
通过这三个层次对降水进行调节
并提高土壤的抗蚀抗冲性能
那么
森林自上而下如何调蓄水源?
01
林冠层截留雨(雪)水
林冠层会对垂直降雨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林冠截留的水约占降水量的5%~10% ,这使得降水对地面的机械冲击力减弱,从而间接保护了林地土壤层。此外,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盖度成正比。
02
枯枝落叶层吸收水分
覆盖林地表面的枯枝落叶层,除本身具有很大吸水或截留降水能力外,还可避免地表土壤遭到降水机械冲击力,并降低地表径流速度,削弱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其截持的水量约占降水量的8%~10%。
03
林地土壤蓄渗降水
林地土壤层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降雨量的70%~80%可被贮存、涵养于土壤孔隙内。林地土壤不仅能蓄持雨水,还可以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植树造林并不是万能公式
在地理各类问题中
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等问题治理
似乎均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得到有效缓解
但植树造林真的是万能应对措施吗?
树木的生长一般要求
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
但很多地区的降水条件
并不能满足树木的生长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现有可用于造林的地块
大部分在降雨线400毫米以下的
西北、华北地区
立地质量差、造林难成林
扩大森林面积空间有限
例如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治理
如果一味“植树造林”
不仅树木难以存活
还可能因种树而消耗大量的水源
造成荒漠化的加剧
因此
植树造林也需因地制宜
科学选择植被
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
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森林
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
任重而道远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 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相关知识
【绿化地理】将沙漠“锁边”、植树造林并不万能?
百万森林计划——腾格里沙漠锁边行动
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后10万株玫瑰锁边合龙 沙漠“围巾”织就
绿化沙漠攻略大全(绿化沙漠攻略)
为沙海锁边 在腾格里种下希望
腾格里沙漠治沙忙
塔克拉玛干沙漠如何种绿植?——帮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织厚围脖”系列报道之二
给沙漠“锁边” 让荒滩变绿洲——人民政协网
怎样才能绿化沙漠?
用“绿项圈”锁住塔克拉玛干沙漠
网址: 【绿化地理】将沙漠“锁边”、植树造林并不万能?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73137.html
上一篇: 旅行|南澳甘比尔山:掉落人间的蓝 |
下一篇: Effects of f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