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説】说説兰花韵
根据大家近期的阅读反馈,
能感受到各位对咱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就是你我体内中永恒的一种民族情怀吧,
这份情怀,让我们不论走多远,见过多少繁华,经过多少苦难,
始终能保有身为中华儿女的那份骄傲与自信,
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世代传承成就了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
(兰花)
让传统文化和玉雕艺术相结合,
相得益彰,彼此成就,相互衬托,
令温润美玉更有味道,使民族文化更有生机,
前面讲到 “四君子”之梅、竹,
三少也于作品《庭前屋后》上琢以呈现,
今天我们来说説兰花;
在玉雕中,兰花没有竹子和梅花常见,
但作为“四君子”之一,怎能少了它的身影呢……
或施以阴刻,或取局部浮雕,
也有琢以摆件呈现,甚至镂刻圆雕,
琢玉之艺,技在内心,心到了何愁不成?
(展会美玉)
兰花,你见过么?
三少在生活中还真没有切实体会,
亦或是最初偶遇的时候,还不认得,
记忆中最深的印象是大学时读的一本《朱德》,
书中写到朱老总酷爱兰花,
新中国建立后,自己栽培的兰花有数千盆之多;
曾为钟爱的兰花作诗,
例如“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
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也有纪念寻找兰花经历的,
“井冈山上产幽兰,乔布林中共草蟠。
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
(清代荷叶兰花洗)
那个时候,兰花在我的心中突然变得特别起来,
不再是那有所耳闻的“梅兰竹菊”,
是它和伟人的这种交集,
再有半个月就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
此时品味兰花之韵,
内心也多了另一番的幽香……
要説兰花之美,怎能少了古圣先贤的雅颂?
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文圣(点我)”:
“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
出自《孔子家语·在厄》,以芷兰为例为学生子路解惑,
另有言“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出自《孔子家语·六本》,
以此教诲门生,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
用芷兰之室代指一个良好的环境;
(清中期 白玉留皮籽料兰花纹御制诗坠-正反面)
后世文人自然也会对兰多份爱慕,影响广博,
历史上咏兰,颂兰,画兰者众多,
诗文方面,比如唐代“诗仙”李白,
“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出自《小幽山》:幽兰香风远,雅桂甜雨近。蕙草流芳根。枯藤缺华叶。欲寻千嶂壑,想知百思解。直下水流深,突上人缺真。)
也有相对陌生的,比如宋代的易士达,
有这样两首描写兰花的诗,
其一:“春到兰芽分外长,不随红叶自低昂。
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
其二:“曲水流边苔色浸,右军遗墨动清吟。
蕙风和畅人非昔,香得山阴直到今。”
(兰花图·明·徐渭(1521~1593))
其他文贤之作, 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收集欣赏,
这两首因为三少较为喜欢,在此举以为例,
尤其是第二首,你会想到什么呢?
对,就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也是中学时代要求背诵的文言文,
如今还能记得开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兰亭集序》部分书法)
~再多已经记不起来了……
当时王羲之与众文人雅士会友于会稽山阴兰亭(今浙江绍兴),
众人提笔赋诗,聚诗成集,为《兰亭集》,
后来诸多原因,真迹已下落不明,
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
您,也喜欢兰花么?
文|玉三少
助审|猫哥
相关知识
?艺谈丨花鸟鱼虫天然趣,高洁幽芳属兰花
發現古典植物世界的詩意(創作談)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兰花
“兰蕙同馨”花卉文化艺术展广州兰圃开幕
新春兰花有约,广州兰圃展出兰花品种和数量为历年之最
库尔勒:“春”意盎然 绿植盆栽走俏冬季花市
趣说北京丨四合院盆栽花卉名头多 你不考虑种一棵?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栀子花
玉翡翠兰花:探寻神秘的兰花品种及其含义
盛世花开迎大运 雅兰幽香满蓉城:杜甫草堂兰花展开启
网址: 玉见“兰花”,因文化而趣意盎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7402.html
上一篇: 玉兰花雕刻教程。✨✨✨大家好,我 |
下一篇: 抽象兰花雕刻图案图片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