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全国文明城市 | 集安市:四十载深耕不辍 让文明之花绽放在鸭绿江畔

全国文明城市 | 集安市:四十载深耕不辍 让文明之花绽放在鸭绿江畔

原标题:全国文明城市 | 集安市:四十载深耕不辍 让文明之花绽放在鸭绿江畔

当2025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来集安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喜讯时,这座镶嵌在鸭绿江畔的小城,正用四十余年的文明积淀,诉说着“集安最美・因为有你”的生动注脚。从1983年跻身首批“全省文明县”,到2020年首摘“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再到2025年成功卫冕,集安的文明创建从未止步于“荣誉簿”,而是在常态化治理中不断刷新城市的精神高度与人文温度。

制度筑基:让文明创建从“冲刺”到“常态”

2018年创城攻坚期,集安市创新构建“四套班子全员参与、部门协同联动”的扁平化架构,打破层级壁垒,让大事要事实现“即时会商、领导包干”,确保决策高效落地;2021年推行的“席位制”管理,将27个部门的整治任务细化到具体岗位、明确到责任人员,形成 “人人有担子、事事有人抓” 的落实链条;2024 年进一步优化实地考察机制,联合 15 个重点部门建立 “自纠 + 抽查 + 评估” 闭环体系,织密问题排查与整改的 “一张网”,让城市治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集安市将“运动式整治”稳稳托举到“制度化治理”的新高度,更让每一项创城任务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如今,“创城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理念,已深深镌刻在这座城市的治理基因里。

城美境优:文明浸润在街巷肌理中

漫步集安街头,“黑白灰、素淡雅、精秀美”的建筑风格扑面而来,墙面上高句丽文化元素的浮雕与现代公益广告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古城的过去与现在。这是集安聘请中国城乡规划设计院量身打造的城市风貌——既保留历史文脉,又注入现代气息。

曾经坑洼的背街小巷,如今铺上了平整的青石板,墙角的花坛里四季有花;老旧小区的外墙重新粉刷,公共空间还增设了休憩座椅和凉亭;遍布全市各处的公厕,洁净程度让游客忍不住拍照点赞。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持续的民生投入,更是“把城市当家园建”的治理初心。

2023年起,集安城市管理智慧平台对全市重点区域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为城市管理提供了精准依据。声名远扬的集安早市里,商户们在划定的区域内有序经营,收摊时自觉清扫地面,既留住了烟火气,又守住了整洁度。12345热线构建的“群众点单、部门接单、社会评单”闭环,让“路灯不亮”“井盖松动”等民生小事,总能得到及时回应。在这里,文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青砖黛瓦间的整洁,是邻里间的默契,是城市对每一个需求的温柔回应。

新风拂面:文明素养扎根在人心深处

“红马甲”是集安街头最亮眼的色彩。从2020年的186支志愿服务队伍,到2024年的286支,从8%的志愿者占比到13%,数字的增长背后,是越来越多市民主动参与文明建设的热情。高考期间,系着绿丝带的“爱心车队”穿梭在大街小巷,免费接送考生;火盆街、国门景区里,志愿者们为游客指路、递纸巾,提醒“地面滑,慢点走”;社区里的“道德银行”“爱心超市”,让“做好事有回报”的理念深入人心。

更动人的是那些藏在日常里的善意。有扎根基层十几年,用一件件小事,传递警民鱼水情的“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移民管理警察王铁映;有拾金不昧,累计归还财务20余万元的“中国好人”环卫工人柳文荣;还有义务看守烈士陵墓50余载的“中国好人”高福有。截至2025年,集安已推出省级以上好人50人,这些普通人的善举像蒲公英的种子,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让“见贤思齐”成为市民的自然选择。

城乡共振:文明之花在全域绽放

集安的文明,从来不是城市的“独角戏”。2021年,“1+15+141”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成,1个中心、15个实践所、141个实践站像毛细血管般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2023年,体系拓展至“1+15+141+20”模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等20个实践基地的加入,让文明实践有了更丰富的载体。新华书店里的理论宣讲、大吉他文明实践广场上的移风易俗演出、乡村实践站里的技能培训,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触摸文明的温度。

乡村的变化同样令人欣喜。农业农村局与妇联联手推进的“文明村屯・干净人家”创建,让60%的农户庭院整洁、窗明几净;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村规民约,让乡风更淳朴。2025年,太王镇钱湾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让集安的全国文明村镇数量增至3个,省级以上文明村镇达15个。从城市的精致到乡村的整洁,从市民的彬彬有礼到村民的淳朴热情,集安用城乡协同的文明实践,证明了“文明不分城乡,幸福没有差别”。

文化赋能:让文明有根有魂

高句丽文化是集安的“根”,也是文明建设的“魂”。漫步街头,融入高句丽纹样的公益广告“抬眼可见”;博物馆里,“文明旅游”主题活动让游客在触摸历史中理解“守护”的意义;“集安最美・因为有你”品牌的环保袋、扇子等文创产品,把文明理念变成生活小物件。

集安市融媒体中心打造的“视、网、微、端”平台,让文明故事触手可及。《文明实践 你我同行》专栏里的“曝光台”与“文明榜”,《移风易俗系列情景剧》里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的生动演绎,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市民的观念。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遇,碰撞出的不仅是城市的独特气质,更是市民对“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站在新的起点上,集安的文明创建仍在继续。这里的文明,不是挂在墙上的奖状,而是老人口中“住得舒心”的感慨,是游客笔下“来了不想走”的眷恋,是每个市民举手投足间的自觉。正如“集安最美・因为有你”的理念所昭示的:这座城市的文明,属于每一个为之付出的人,也将滋养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鸭绿江水静静流淌,见证着这座小城在文明的道路上,步履坚定,一路生花。

吉刻新闻实习记者 刘昕悦

通讯员 陈虹任

图片来源 集安市委宣传部

初审: 董蕾 复审: 李超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相关知识

【媒体聚焦】让文明之花绽放校园——华东交通大学扎实推进文明校园创建
共创文明宿舍,让文明之花绽放
文明之花绽芳华——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泌阳县:深耕精神沃土 绽放文明之花
洛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走进小区宣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全国烟草行业28家单位榜上有名,文明之花绽放行业风采
咸阳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文明城市标语 创文明城市宣传标语(精选句子通用6篇
邯郸:文明之花绽放成语之都
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标语640句(通用30篇)

网址: 全国文明城市 | 集安市:四十载深耕不辍 让文明之花绽放在鸭绿江畔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7514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济南园林水生花卉综合评价及分级
下一篇: 新时代西部“双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