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赖杰琦 通讯员/胡贝贝
推开荷塘区湘华村王米花老人的家门,室外的热浪混着室内未开空调的蒸腾,让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向清平心头一紧。73岁的王米花肢体四级残疾,47岁的儿子罗建交患有精神三级残疾,此前因摸排情况不准确,属“低保边缘家庭”未能享受低保待遇。“他们符合政策!”工作人员当场重新整理资料,将他们整户纳入低保范围。
主动敲开困难群众的家门,是民政工作的常态。今年以来,这样的入户走访已超过15万人次。在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我市民政部门织密社会救助网,托举“安养”幸福梦,让政策关怀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地方。
天元区泰山路街道铁西社区原闲置物业办公用房和门面,改造后变成铁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通讯员/供图从“边缘”到“保障” 低保扩围兜住希望
王米花家的经历,是我市社会救助“主动发现、精准扩围”的缩影。为了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我市民政部门建立起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像筛子一样细细筛查。上半年,全市脱贫人口中有近3万人领到低保金,3000余人被纳入特困供养范围。
保障网不仅越织越密,“网底”也在持续抬升。今年3月,我市再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达到740元/月,农村达到503元/月。更暖心的是政策覆盖面的拓宽,“单人户保”不再只限于重病重残者,70岁以上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等六类特殊困难群体也被纳入进来。上半年,全市新增纳入低保保障的群众近5000人。
为确保政策落地无偏差,我市开展“社会救助不到位”问题整治,建立了困难群众数据、实事、制度“三本账”,持续推进低保扩围增效,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荷塘区盘活原电焊条厂闲置办公楼,改造成月塘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通讯员/供图老厂房获“新生” 安养服务进家门
“每月水、气费能省近4000元,省下来的可是真金白银!”株洲市佳满养老康复院院长朱珍笑着算账。今年3月,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这家因不了解政策而未能享受优惠的养老院,仅用一周时间就顺利办妥水气优惠全部手续。
面对全市84.59万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那些曾经沉寂的国有闲置资产,被赋予了服务“夕阳红”的新使命。工作人员对全市300多处闲置资产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目前已盘活64处闲置资产并变身为养老服务场所。
走进石峰区智成养老院,窗明几净,老人怡然自得,这里曾是株洲玻璃厂职工医院。改造后,它不仅成为周边老人的“安心窝”,解决近百人就业,更成了株洲盘活资源发展银发经济的生动写照。类似的探索,已在多个老厂矿小区和社区落地生根。
石峰区盘活原株洲玻璃厂,改建成智成养护院。通讯员/供图政策与资金双管齐下,市本级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加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支撑。目前,全市已建成74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6个“幸福食光”长者餐厅,构成家门口的“服务圈”。6月签约启动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预计12月底建成具备全流程动态监管功能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助力“安养”服务更智能、更贴心。
编辑:李毅哲
相关知识
家装厨卫“焕新”政策加力扩围 家装家居市场迎“新”潮
威海高区从小事入手办好群众心头大事
在鄂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快老旧小区“焕”新提升民生福祉
山西省财政多措并举惠民生 为消费市场注入动力
昔日“老”厂房 今朝“新”地标 武林之星博览中心焕新绽放
国庆前喜提民生大礼!上海百年牡丹最多公园焕新开放
广元市高质量推进民生实事建设|回眸2024
民生“增”福祉,实事暖“城”心!增城深入推进“民生微实事”工作
河北省级“钱袋子”怎么花?看这里
宁德:内需潜力有效释放 激活消费“一池春水”
网址: 从低保扩围到老厂房焕新托举“安养”——株洲民生保障再提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77316.html
上一篇: 大虎刺梅的养殖方法 |
下一篇: 虎刺梅到底能不能家里养(虎刺梅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