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研究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6): 958-961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研究 1 1 1* 2 吴清韩 ,朱慧 ,马瑞君 ,刘晓生 1.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学系,广东 潮州 521041 ;2. 汕头大学理学院,广东 汕头 515063 摘要: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 )是华南地区常见的入侵植物之一,其环境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对入侵 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害现象已经引起关注。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对入侵 植物营养器官的内部形态解剖结构的研究,是理解入侵能力与其生物特性之间关系的直接路径,同时也是其他生理机理研究 的结构基础。为研究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营养器官内部形态结构与其入侵能力的适应性,采用常规徒手切片技术对其根、茎 及成熟叶片3 大营养器官进行解剖及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南美蟛蜞菊根、茎均具有次生结构。根韧皮部外方薄壁细胞具有 分泌道,次生结构横切面中央为发达的次生木质部所填充,周皮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根的初生生长时期长,具有次生生长 可视为其入侵定居时与本地物种形成地下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构基础;茎的初生结构分化不久即产生次生结构,次生结构中 央有明显的髓,次生维管束组织产生于初生结构的维管束之间并形成一管状结构明显将皮层和髓分开,茎内部组织高度木质 化可视为是其茎直立生长及竞争地上资源和空间的结构基础;叶片为异面叶,上下表皮均具有气孔器和表皮毛,叶片内部具 有分泌道,维管束发达且具有束鞘延伸,能与叶片表皮细胞共同构成辅助输导系统,叶片的结构特征是构成其喜阳植物的基 础。此外叶片及根分泌道的存在可能与其化感物质的分泌有关。研究结果丰富了南美蟛蜞菊入侵适应性研究的背景基础,同 时也弥补其在形态结构研究中的空缺。 关键词: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营养器官;形态解剖 中图分类号:Q944.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 (2014 )06-0958-04 引用格式:吴清韩,朱慧,马瑞君,刘晓生.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6): 958-961. WU Qinghan, ZHU Hui, MA Ruijun, LIU Xiaosheng. Anatomical study on vegetative organs of invasive plant Wedelia trilobata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4, 23(6): 958-961. 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 )为 等,2004 )、成分分析(罗晓茹和董俊兴,2005 ; 菊科(Compositae )蟛蜞菊属(Wedelia )多年生草 杨东娟等,2010 )、繁殖特性(吴彦琼等,2005 ; 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及中美洲地区,因其环境适 陈笛等,2006 )等方面,然而植物形态解剖学作为 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定居后很快逃逸为野生,已 一种研究植物生物特性的经典方法却难以引起足 在许多热带、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形成危害,被列为 够重视,加之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与其生物特性之 世界公认的有害入侵杂草(Holm 等,1997 )。早在 间的关系是入侵生态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黄建辉 80 年代南美蟛蜞菊作为地被绿化植物被引入香港, 等,2003 )。此外,一些诸如对多样化生境的适应 以后迅速在华南地区发展蔓延,成功的入侵常常能 性、繁殖力、散布力等外部特性是以内部结构作为 占据多样化的生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繁殖力和 基础的(海吾德V H ,1979 ),因此,本文拟通过对 散布力,目前在我国的东北部、东部、南部以及沿

相关知识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研究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遗传多样性研究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对磷资源的利用及其机理研究
从引进到潜在入侵的植物——南美蟛蜞菊
【免费】从引进到潜在入侵的植物——南美蟛蜞菊
外来入侵种南美蟛蜞菊与其同属本地种蟛蜞菊跨代可塑性对形态和生理特性影响的差异
南美蟛蜞菊简介 南美蟛蜞菊的功效 南美蟛蜞菊的食用方法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和本土蟛蜞菊生长对土壤养分的响应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不同组织部位浸提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南美蟛蜞菊(南美蟛蜞菊的功效与作用)

网址: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7896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热带珊瑚岛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性状
下一篇: 三裂蟛蜞菊中的倍半萜内酯成分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