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时代可不是一个汲汲于小东西的时代。——高尔拜 卡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对园子很有兴趣。他的几座宫殿都有园子,他亲自关心这些园子的经营,说:“我们希望院子里种着一切植物,既有实用的,也有观赏的。”可是,他举出来的植物,竟是南瓜、四季豆、韭菜、萝卜、洋葱等等。就在这座园子里,一棵松树地下,这位几乎统一了整个西欧的查理曼大帝,坐在宽大的镀金宝座上,接见西班牙的马尔西的使节,身边只有一株蔷薇,却有15000名兵士。 这件事有点可笑,但它却是又庄重的颂诗记载下来的,可见当时法国造园艺术水平还很低,对自然的审美意识还不发达。 虽然王公贵族的园子比修道院的稍微多一点美化,但仍然很简陋,格局同修道院的差不多。这是因为,12世纪以前,封建贵族佣兵割据,互相攻杀,所居之处,着力经营的是深沟高垒,不大顾得上花园。他们好勇斗狠,蛮野粗俗,爱美的情致有限得很。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很低,花园是发展不了的。 12世纪之后,情况起了变化,这时候,法国的封建制度到了中期。王权渐渐强大,诸侯向国王效忠,相互间的火拼减少了,天下比较太平。手工业和商业星期,产生了新的城市;经济上升,市民文化抬头,它追求现实生活的美。贵族们也跟着学会了一点儿文明。这就促成了造园艺术变化的机会。同时,大批杀奔东方的十字军,在拜占庭和耶路撒冷的城市里见到了更加繁华、更加精致的生活方式。他们把东方发达的文化,包括造园艺术的一些要素带回西欧,其中有许多种观赏植物,这也有利于法国造园艺术的变化。 文艺复兴运动使法国造园艺术发生了新的变化 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得到出发。法国军队入侵意大利时,军队里的贵族们见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文化,大为倾倒。虽然当时意大利的造园艺术还没有达到极盛时期,国王查理八世对他在那不勒斯见到的花园却已经是赞不绝口。他回国后,给皮埃尔·德·波旁写信说:“我在这城市里见到的那些花园,那个美丽呀,你简直都不敢相信。确确实实,亚当和夏娃会把它当成人间天堂,它有那么多稀奇珍贵的东西。” 查理八世从意大利带了22位工人和匠师回国,为他的宫廷服务。其中有两位造园家,一个叫巴塞罗,另一个叫杰罗姆。巴塞罗对法国的造园艺术有比较大的贡献,他在法国的主要作品是国王在昂布阿斯的宫殿的花园,由方格植坛排布而成。“响高声自远”,在法国开了风气之先。 不过,当时法国人接触意大利文化还很浅,带回来的匠师,包括造园家,也都不是高水平的。所以,在文艺复兴的第一阶段,16世纪上半叶,法国造园艺术还没有显著的进展,意大利的影响是零碎的,主要是一些内容和手法。 这些16世纪上半叶的园子,还没有完全摆脱实用的要求,几层台地中只有一层以观赏为主,面积不大,内容不多,构图很单调。其余的种植药草、香料,做果园和菜园。不过连它们也是图案化了的。各层台地都有自己的围墙,互相之间没有构图的联系,没有利用台地的高差增加构图的层次,也没有造大台阶和栏杆之类的很有装饰效果的小建筑物。园子同府邸建筑没有同意构思,位置很随便,大多在府邸的一侧。总之,这时候的园子里,中世纪的传统还很强。 到16世纪中叶,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专制王权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必然会在艺术上有所表现,当然是通过新的审美观念。同时,一批意大利杰出的建筑师来到法国i,到意大利去学习的一批法国建筑师也结业归国。维特鲁威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理论著作跟着传了过来。于是,法国建筑几乎褪尽了中世纪的痕迹。府邸不再是平面不规则的封闭的堡垒,新的形制是:主楼、两厢和倒座围着方形内院,主次分明,严格对称,有明显的中轴线,使用柱式。主要的大厅在府邸主楼的二层正中。风格逐渐趋向庄重。 花园纯粹是观赏性的了,由建筑师跟府邸一起设计,统一构图。它在府邸后面,从主楼脚下展开,府邸的中轴延长而贯串花园,花园的布局因此变成对称的了。当时,意大利的一些重要花园已经建成,它们对这时法国花园的演进显然影响很大。 16世纪中叶开始的花园格局的大变化,到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叶,被建筑师杜贝阿和园艺家莫莱家族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杜贝阿生于巴黎,到意大利学习过造园艺术,1582年出版一本《蒂伏里花园的景观》,同年回国,被欧马勒公爵任命为他的总建筑师,主要在阿乃府邸工作,也曾在枫丹白露、土伊里和卢佛尔工作。 莫莱家族的第二代,克洛德·莫莱,在他的《论栽植和造园》一书里说,杜贝阿“亲自动手,作出了花圃的设计,用范例教我如何擘划一座美丽的花园:这就是要把花园当做一个整体,整幅的图案花圃,一条大路从中把它劈为两半。这种新方法比我父亲和别的造园家一贯采用的要好。这是法国最好的花圃和绣花植坛。我从此总是作大构图,经验使我明白了真理,我不再把植坛做成一片片不同的小小的方块。以后,有些年轻的造园家仿我的样子,也很成功,有一些人已经挺有名气,仅仅因为学会了这种新方法” 从把花圃简单地划分成方格,布置植坛,变成把花圃当作整幅构图,按图案布置绣花植坛,这是法国造园艺术的一个重大进步。 其实,17世纪上半叶和中叶的杜贝阿和克洛德·莫莱的造园艺术,已经是古典主义的了,不过,是早期的古典主义。 法国的古典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起古典主义是第一阶段,它是唯理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唯理主义哲学反映着自然科学的进步,也反映着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割据的不满,他们向往更加合乎“理性”的社会秩序。同时,早期古典主义也已经有了颂扬专制王权的色彩,资产阶级希望由国王统一全国,抑制豪强,建立和平安定,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合乎“理性”的秩序。到17世纪下半叶,王权大盛,古典主义文化成了宫廷文化,这是它的第二阶段,也就是成熟阶段。 学士院里的权威们,迎合专制君权的政治理性,努力在语言、诗歌、戏剧等方面制订严格的规范,标榜的是“理性”,在文化的各个领域里提倡明晰性、精确性和逻辑性,提倡“尊贵”和“雅洁”。在建筑中,他们崇尚规范化的柱式,把它的讲究节制、脉络严谨、几何结构简洁分明,看作是“理性”的体现。君主则被看成“理性”的化身,建筑以及一切文学艺术,都要把颂扬君主当做最高任务。 古典主义在建筑中的表现是:第一,既崇尚理性精神,又表现君主的高贵伟大,力求二者的统一。第二,以规范化的柱式为建筑设计的基础,因为柱式既是条理分明、严谨完整的,又是典丽豪华、精雕细琢的,而且它象征着法国国王是古罗马皇帝的正统后继者。柱式追求形式清晰的精确性,构图的几何关系简练而中乎规矩。古典主义建筑的第一代权威大勃隆台在《建筑学教程》中说:“建筑中,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就是几何关系的依据。第三,反映着绝对君权之下的封建等级制和国家统治的组织性,建筑构图强调愤青主次。中央轴线突出,统率全局。次要轴线辅助,其余部分服从轴线,这种关系既表现在平面上,也表现在立面上。第四,为颂扬君主,宫廷建筑规模巨大,崇尚壮观宏伟,庄严隆重,而内部则装饰繁富,色彩绚丽,以适应豪华的戏剧性排场。 法国的园林既然是建筑化的园林,又跟建筑物作为整体一起设计,园林的特点当然要与建筑的特点一致。它们的和谐统一首先由昂德雷·勒诺特尔达到,集中表现在他设计的王家园林里。 中国的自然风致造园艺术在17世纪下半叶达到高潮,法国的古典主义造园艺术也在17世纪下半叶达到高潮;17世纪中叶,中国出现了以计成的《园冶》为代表的造园艺术理论著作,几乎同时,法国出现了以布阿依索的《论依据自然和艺术的原则造园》为代表的理论著作;更巧的是,中国这时有造园家张氏世家,而法国有勒诺特尔世家 这东西两大造园艺术同时达到灿烂辉煌的顶峰,当然是偶然的巧合。但是,理论著作和造园世家的出现跟这个高峰则是有必然的关系的。文学评论家夏勒·波洛说:”出生于在某种专业上很有成就的家庭,对于在这种专业中得到成功,是很重要的有利条件。传授知识很容易,只要在所继承来的东西上加添一点新的,就能出人头地。“ 勒诺特在这些作品里表现出很高的才能。他不但学过绘画和建筑,还学过透视术和视觉原理,并且收藏艺术品。作为古典主义者,他研读过笛卡儿的著作。他设计的这些花园,虽然有统一的风格和共同的构图原则,很鲜明地体现着古典主义文化的基本纲领,但是各具特色,富有想象力。勒诺特尔的修养和成就提高了他的地位,使他拜托了手工艺人身份,跟其他艺术家平起平坐。圣西门公爵在回忆录中说:”陛下(路易十四)一向喜欢见他(勒诺特尔),跟他聊天。在他去世前一个月,把他接到花园(凡尔赛)里来,因为他年事已高,叫他坐在轿车里,由仆从们推着在陛下身边走。勒诺特尔说:‘啊!我可怜的爸爸,要是您还活着,能够看到一个可怜的园丁,我,您的儿子,乘着轿车走在世界上最伟大的君主的身边,那么,我的喜悦就十全十美了。’“ 为了讨好路易十四,公侯大臣们这时候也纷纷模仿凡尔赛,造起自己的古典主义园林来,于是,勒诺特尔式的园林就在法国广泛传播,形成了一个时代。园子的主人总要设法邀请勒诺特尔去看一看,出出主意,所以,后来几乎所有的园子的主人,都要夸耀自己的园子是勒诺特尔设计的,以抬高身价。甚至连造于18世纪的园子,也要这样附会。勒诺特尔的确是个热心人,圣西门公爵夸奖他说:”他给普通人工作,就像给君主工作一样尽心竭力。“当时,勒诺特尔就被尊称为”国王们的造园家,造园家们的国王。“引自 第三篇 法国的造园艺术
273人阅读
相关知识
第三篇 法国的造园艺术
中国园艺体系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之一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兴衰
法国古典园林 法国园林史.ppt
中国的造园艺术
6.2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探析.doc
粤港澳大湾区·2019深圳花展造园艺术奖等六大奖项揭晓
勒诺特尔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造园大师,他创造性的开创了勒诺特尔式园林
法国文艺复兴园林
网址: 第三篇 法国的造园艺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83024.html
上一篇: 《花儿与少年·丝路季》探访佩列沙 |
下一篇: 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外交策略有哪些? |